东北3省、4省、6省、9省、19省?聊聊东北的区划演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沈阳市区划地图 东北3省、4省、6省、9省、19省?聊聊东北的区划演变

东北3省、4省、6省、9省、19省?聊聊东北的区划演变

2023-04-14 23: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些日子两位友人送给我一张地图,地图上有我的故乡,这张地图很有趣,上面有东北两个已经不存在的省份辽北省和安东省,并且沈阳市还是直辖市,那么这张地图是什么时期的?这些已经不存在的省份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没的?

我们今天说东北三省,其实历史上东北有段时期是4个省,有段时期是6个省,有段时期是9个省,甚至有段时期是19个省,还有一堆直辖市、特别市、行署等等行政区划,正好我之前的写作也有一部分关于东北历史,就简单顺理一下,挂一漏万。

清朝东北3将军衙门辖区

首先大体上的东北三省概念来自清末,在清朝时期东北由三位将军负责管理,也就是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

满洲人入关之后盛京(沈阳)成为陪都,设置一位官员负责管理,到了康熙元年称为辽东将军,康熙四年称奉天将军,乾隆二十二年称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在康熙元年叫宁古塔将军,康熙十五年治所迁到吉林,乾隆二十二年改称吉林将军。康熙二十二年将吉林将军旗下副都统萨布素派到瑷珲城治理军务,提升为黑龙江将军,康熙三十八年将军衙门迁到齐齐哈尔。

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的设立是为了抵御俄国入侵,吉林将军最初也叫船厂将军,因为在松花江边造船而得名,后来根据本地名字吉林乌拉改为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的设立更是源于大清国与俄国直接的边境军事冲突,围攻雅克萨城的就是首位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今天在齐齐哈尔火车站前广场有他的雕像。

这三位将军职权略有区别,盛京将军由于辖区包含陪都地位略高,但辖区内设立了奉天府管理汉人事务,所以盛京将军不直接负责民事行政,而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是全部负责管理,此外三位将军还各自负责一部分朝贡地区的接洽,盛京将军对接的是朝鲜朝贡,最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位将军的辖区并不对应今天的黑吉辽三省,盛京将军辖区和今天辽宁省大体相似,吉林将军辖区向北到今天俄罗斯境内的外兴安岭地区和库页岛,但不包括今天吉林省西部,黑龙江将军辖区同样向北到外兴安岭,但今天黑龙江省东部当时属于吉林将军辖区。

这种驻防将军制度一直到清末,为了应付内忧外患,征发大量东北驻军前往关内作战,导致东北防务虚空,俄国趁机入侵。齐齐哈尔龙沙公园里有一座寿山祠,寿山是八国联军入侵时的黑龙江将军,1900年俄军攻陷瑷珲城,寿山将军从齐齐哈尔出击但是战败,最终俄军占领东北全境。

大清国与俄国签订了《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让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辖区内大面积领土给俄国,同时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以东北为主战场,但大清国只能保持中立,这也让清政府对东北局势非常担忧,下决心改革体制。

清末东北3省

1907年,光绪皇帝下令裁撤东北驻防将军辖区,改为奉天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另设东三省总督统一管理,由原盛京将军担任。

沈阳现在还有东三省总督府旧址,第一位总督叫徐世昌,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第二任总统,第二位总督叫锡良,第三位总督叫赵尔巽,卸任后主修《清史稿》,在沈阳也有他的故居。赵尔巽有个弟弟叫赵尔丰,清末在康定治理川边,辛亥革命被砍了头,赵尔巽答应袁世凯出任清史馆馆长条件之一就是给他弟弟平反。

这段时期东北并不是所有领土都由大清国实际控制。1891年俄国修建横跨西伯利亚大铁路,其中东段部分位于大清国东北地区,名义上是俄国与大清国共同出资合作修建,但实际上由俄国管理,尤其是铁路两侧的附属地,是俄国实际控制区域。日俄战争结束后,双方以长春为界划分铁路,以北归俄国,以南归日本改称南满铁路,南满铁路附属地由日本实际控制。

此外还有一块关东州地区,主要是现在的大连和旅顺,1898年俄国强行租借旅顺口,修建了中东铁路南部支线就是后来的南满铁路,并建立了达里尼特别市,也就是大连。日俄战争后俄国将关东州交给日本,日本后来签了新的租借条约,一直占据到1945年战争结束。

中华民国东北4省

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初期保留了大清国的行政区划,东北依然是3个省,另外设立热河、察哈尔、绥远、川边、直属理藩院5个特别行政区。北洋政府统治结束之后,1928年中华民国颁布新的行政区划,热河成为关外4省之一,省会在承德。

把热河算在东北范围内,一方面以山海关为界限区分关内关外,而承德作为满清宫廷避暑山庄,加上卓索图和昭乌达两个蒙古盟,被算在满洲故地范围内,减轻满洲人聚居地区对直隶的影响,同时也将蒙古各盟旗分开治理。

这段时期,东北北部的中东铁路及附属地在日俄战争后继续由俄国控制,俄国十月革命后,哈尔滨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对峙,其中又有外国领事团的干涉,中华民国政府趁机收回管辖权,1920年中国军队解除铁路沿途俄国护路队武装,1922年苏联成立后废除沙俄时代的条约,中华民国政府将附属地改为东省特别区,成为中国主权下中苏共管的经济资产。

从1925年开始,奉系军阀与苏联关系交恶,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主政东北,决心对抗苏联收回主权。1929年中东路事件爆发,经过半年的战斗东北军惨败,接受停火,苏联继续拥有中东铁路控制权。

满洲国19省1特别市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满洲国建国,1933年日军占领热河,东北军退入山海关内,热河省并入满洲国。1934年康德元年,满洲国颁布新的行政区划,设立14个省2个特别市,1939年改为19个省1个特别市,这就是东北19省。

19个省分别是安东省(省会丹东)、奉天省(省会沈阳)、锦州省(省会锦州)、吉林省(省会吉林)、热河省(省会承德)、间岛省(省会延吉)、黑河省(省会黑河)、三江省(省会佳木斯)、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滨江省(省会哈尔滨)、兴安东省(省会扎兰屯)、兴安西省(省会开鲁)、兴安北省(省会海拉尔)、兴安南省(省会王爷庙)、牡丹江省(省会牡丹江)、通化省(省会通化)、东安省(省会密山)、北安省(省会北安)、四平省(省会四平)。

1个特别市是首都新京(长春),1934年时设立的另一个特别市是哈尔滨,后来改为普通市,此外就是日本实际控制的南满铁路附属地和关东州地区。

东北北部的中东铁路干线附属区,1932年苏联将铁路管理权交给满洲国政府改为北满特别区,1935年彻底卖给满洲国。南部的南满铁路附属区,1937年《日满条约》签订后交给满洲国政府行政管辖,关东州依然由日本控制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

这里解释两个省,兴安四省管理的是原内蒙古盟旗地区,1932年设立兴安省和3个分省,1934年改为4个省。间岛是朝鲜对图们江以北海兰江以南地区的称呼,最初是图们江上一个沙洲,朝鲜人通过这里进入东北开垦因此得名,满洲国时期设立该省主要治理朝鲜人。

这两地在满洲国时期设置有过变化,1943年10月牡丹计省、间岛省、东安省合并为东满总省,兴安四个省合并为兴安总省,1945年6月东满总省撤销,牡丹江省和东安省并为东满省,间岛省恢复。

这种划分过多省份的目的大概有两个,一个是分散权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另一个是满足权势阶层获得官职的需求。

此外有一个地方,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常在营子乡清风岭,凭借地形据险坚守14年,成为满洲国境内唯一始终未能实际控制的区域。此外由于日军占领了山海关,所以原属于直隶省的山海关在此时期属于满洲国。

中华民国东北9省3直辖市

1945年战争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府接收满洲国,改为东北9省3个直辖市,9个省是辽宁省(省会沈阳)、安东省(省会通化)、辽北省(省会双辽)、吉林省(省会吉林)、松江省(省会牡丹江)、合江省(省会佳木斯)、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嫩江省(省会北安)、兴安省(省会海拉尔)。

3个直辖市是沈阳、大连、哈尔滨,沈阳当时既是直辖市也是辽宁省省会。热河省当时依然存在,但不被视为东北的一部分。大连名义上属于旅大行署区由国民政府管辖,但由苏军实际控制。兴安省地区由满洲国旧官员和蒙古王公短暂成立东蒙古自治政府,后被解散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山海关在此时期也被划分回河北省。

不过战后东北最初由苏联控制接收,1946年苏军撤离后将大部分地区交给共产党接管,国民政府控制东北非常短暂且主要集中于几个大城市,所以这个区划基本从未落实过,大部分停留在纸面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6省7直辖市

1949年建国之后,全国共设立华北、西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六个大行政区,东北大区被划分为6个省,分别是辽东省(省会丹东)、辽西省(省会锦州)、吉林省(省会吉林)、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松江省(省会先哈尔滨后牡丹江)和热河省(省会承德)。

此外还有沈阳、抚顺、鞍山、本溪4个直辖市以及旅大行署(1950年改为旅大市),1953年增设哈尔滨、长春、旅大3个直辖市。当时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成立,原属东北西部的一些地区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此外,山海关市归辽西省管辖,1952年底划归河北省,第二年撤市属秦皇岛市管辖。

1949年后旅大地区行政权归东北人民政府,苏联继续驻军,直到1955年撤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3省

1954年大行政区制度撤销,东北划分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1955年热河省撤销,分别并入河北、辽宁、内蒙古。原来的直辖市全部改为普通市,吉林省省会从吉林市迁到长春,黑龙江省省会从齐齐哈尔迁到哈尔滨,大体上也就是今天的区划样子。

还没结束。

1960年,旅顺市撤销,改为旅大市旅顺口区,1981年旅大市改称大连市。

还没结束。

受1967年内蒙古人民党事件影响,以及中苏边境紧张局势,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被拆分,西部三旗划给甘肃和宁夏,东部三盟划给分别管理,昭乌达盟划给辽宁,呼伦贝尔盟大部分划给黑龙江,哲里木盟和呼伦贝尔盟小部分划给吉林,1979年恢复内蒙古自治区原区划。

兴安盟在1952年曾并入呼伦贝尔盟,1980年恢复建制保留至今,昭乌达盟1984年改为赤峰市,哲里木盟1999年改为通辽市,呼伦贝尔盟2001年改为呼伦贝尔市。

还没结束。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现在有两块属于黑龙江省管辖的土地:加格达奇和松岭,属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管理,与黑龙江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是政企合一机构,归黑龙江省管辖,一直也没有彻底解决归属争议问题。目前这两块地区正式行政划分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内,但管辖权归黑龙江省,人口记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不过税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

回到开头那张地图,从上面的辽宁、辽北、安东区划来看,应该是1945年之后中华民国政府规划的东北九省地图,这个区划形同虚设,不过地图却被中华民国政府一直沿用到90年代中期。

行省制度从元朝开始,行政区划要打乱自然界限,还要故意把不同文化、方言、习俗的区域划分到一起,避免地区凝聚力性过强,脱离中央管控。

清朝时期对东北的管理方式不在这个范畴内,盖因为人口太少又是满洲故地,无需可以划分,重点是以将军衙门的方式军政合一强化边防。到了民国时期,在奉系军阀的统治下,东北也不存在明显的划分,在满洲国时期,沈阳是奉系军阀大本营,哈尔滨是旧俄地盘,所以首都设立中间的长春,各省区划尽量打散,每个省面积都很小,避免有人拥兵占省自重。满洲国亡国后,中华民国结合了两种方式,将东北三省每个省一分为三,也就是东北九省,目的在于避免权力集中又不会划的太碎。

在东北之外,还有一些曾经存在过又消失的省份,比如西康省、绥远省、察哈尔省,平原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了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