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铸造老专家:李传栻老师,中国铸造的骄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沈阳冶金机械修造厂的日伪时期 致敬铸造老专家:李传栻老师,中国铸造的骄傲!

致敬铸造老专家:李传栻老师,中国铸造的骄傲!

2023-03-10 18: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null

                 李传栻老师

   目前已经91岁高龄的李传栻老师,为了中国铸造技术的发展,奉献出了毕生的经历,当您打开这篇文章的时候,希望我们能够共同为李老师祝福,祝愿李老师身体健康,平安快乐!

  了解李老师,首先让我们从2007年的一次采访对话说起......

   

记者:您长期在国有大型企业从事铸造产品的工艺设计和现场施工等工作,请结合您的工作经历和感受谈谈看法。

    

    李传栻先生:我是1952年大学毕业后到北京618厂工作的,在生产现场干了40年。记得当时一块儿到厂的有11名同学,到工厂后,初到铸造车间一看,便发现条件太差了,那原是一个日伪时期留下来的小车间,里面既黑又脏,有谁愿意来干铸造啊。不久,领导找我谈话说,铸造车间很需要技术人员而又没有技术人员,要分配我去搞铸造,我思想上很不愿意,但还是服从了分配去干铸造。可真正到了铸造车间,心里立刻凉了半截。当时的铸造车间,生产设备十分原始,还是靠手工作业,操作既单调且艰辛,在里边干活的人,个个浑身上下弄得一团黑!当时我想,好不容易熬到大学毕业,虽然没有出人头地的非份之想,没料到竟然混了份这样的差事,不由得想起孔子所言“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圣人的话简直就是为我度身定做的,看来“命”该如此,我也只能干这等粗活了。

在车间干了一段时间,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我开始认识到,铸造生产的过程,乍看起来粗拉且简单,深究起来却处处都有奥妙。现场的工人师傅,特别是老师傅都有好多经验值得学习。说实在的,我深深感到自己在生产现场学到的东西太多了,有时我会想,如果当初我毕业留校当助教,肯定不会有今天这样多的收获。毋庸讳言,由于无知,我曾经在生产现场犯了很多技术上的错误,可都是工厂给我“埋单”交了“学费”。生产现场培养我所支付的费用要比假如送我出国深造多得多啊。说到在现场的收获,可以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开始接受生产铝青铜铸件任务时,由于既没有生产经验也没有现成的技术资料可以借鉴,便盲目地套用原来生产锡青铜铸件的方法,结果做出一件废一件,给工厂造成了很大损失。没办法,我到北京图书馆查阅资料后才发现,铝青铜与锡青铜的凝固特性完全不同,即锡青铜的凝固区域宽,而铝青铜的凝固区间窄,像铸钢一样,必须设置大冒口;还有就是铝青铜中含有大量的铝,容易氧化形成十分有害的氧化铝夹杂,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了解了这些并改进工艺后,问题才解决。这件事情令我一生难忘!另一个例子是炼钢时,一般常规的测温方法是,用取样勺从熔炉内舀出钢液,通过观察钢液的亮度和表面结膜时间来判定钢液的温度。一次,一位老师傅告诉我,仅靠这样的方法测温是不够的,可以经常通过炉门来观察炉内某一处炉衬的状况来判断炉温。我按照这位师傅的话做了,可是不明白是什么道理,后来,看书懂得了“黑体”的概念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在炉外观察,物体的亮度受外界辐射的影响,判断温度结果会有较大误差,通过炉门观察炉内状况,则基本上不受外界辐射干扰,被观察物体接近于“绝对黑体”,所以判断才会比较准确,这对于准确有效地控制熔炼过程极为重要。一个又一个生产现场的事例深刻教育了我,工人师傅的智慧和坦率也深切地打动了我,使我再不愿意离开生产现场,记得后来厂领导曾想调我去干别的工作,甚至要提拔我,都一一被我谢绝了,我真心实意地爱上了铸造生产的现场。

思想观念转变后,对同样事物的认识也就大不同了。原来貌似粗拉的铸造作业中竟然涵盖了广博的学问,只要认真求索,可以说是处处别有洞天,引人入胜。刚干铸造时之所以觉得很委屈,是由于自己太无知。实际上,“铸造”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仅就工程入门而论,就须了解冶金、机电、化工等专业基础知识。而要真正懂得铸造并做出合格铸件来,则还要通晓铸造专业知识并长期加以实践,真是谈何容易!迄今,我从事铸造55年了,可细想一下,自己对很多问题仍然是一知半解,有的事情尚似是而非。面对铸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东西层出不穷,想到庄子所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禁感慨系之。

记者:您有长期在国营企业工作的经历,后来到中国铸造协会工作有机会到许多不同类型的铸造企业调研,必然收获良多,请您就我国铸造企业的技术进步、质量管理等企业发展问题谈谈看法。

李传栻先生:我1992 年从618厂退休后就应邀到铸协来工作了,铸协给我创造了很好的工作条件,使我有机会到很多铸造企业去观摩、调研,真是大开眼界啊!看到中国铸造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么快就成了世界铸件生产大国,这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令我欢欣鼓舞。看到铸造界的同行做了那么多那么好的工作,例如,历经不懈的努力,沈阳铸造研究所把铸钢AOD工艺和设备搞了起来,还有凝壳炉、大型铝合金铸件、钛合金铸件的成功生产等等,使我自己感到惭愧,觉得我做的事、对铸造业的贡献太少了。当然,我也看到了我国铸造业存在的许多问题,这令我感到忧虑。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我们的一些企业总是把眼光盯在产量上,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却做得不够,很多现场的实际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妥善的解决,总体工作显得过于“浮躁”。例如,最近在高碑店召开的“机床铸件质量研讨会”上,从交流中可以发现我国机床铸件质量真是问题不少,很多问题并非出在什么尖端技术没有掌握,而是最基本的工艺规程没有被认真执行的结果。应当承认,我们的机床铸件质量和技术水平远远跟不上中国机床制造业的发展,中国的机床自给率还不到50%,凡是精密一些的如数控机床多数还需要进口,这样下去能不令人忧虑吗!再如,我到过一些生产铸铁制动毂的工厂,多数都不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生产,特别是对必须保证高碳(3.5% C)含量、以形成足够的石墨来保障刹车保安件有必要的导热性能认识不足而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结果铸件在台架试验时便很容易产生龟裂,这样搞下去多么危险。还有,有些厂家不了解感应电炉与冲天炉在冶金特性上的差别,误将冲天炉熔炼的一套方法搬到感应炉上应用,有的甚至不了解感应电炉使用生铁块不宜超过 10%的规定,竟然用到了50%!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总而言之,企业的领导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注意力放在苦练技术基本功上,针对本企业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一个一个地弄清楚原因何在,在把问题搞明白的基础上再加以认真地解决,实在搞不清楚的可以请教一下明白人,千万不要“盲人骑瞎马”游走于悬崖边,否则,付出的代价可就大了。

记者:得益于您对专业技术和外语的精通,您阅读并翻译了大量外国技术资料,请就工程技术人员如何借助于外文资料推进我国铸造技术的进步谈谈看法。

李传栻先生:信息历来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尤其是当今社会经济、技术高速发展,不及时占有必要的信息,无异于盲人走路。而掌握外语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方便地了解国外信息。我认为,对于一个想做点实事的技术人员,特别是对在现场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必须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对于自己的生产情况要有透彻的了解,例如,哪些事情比较清楚,因而有把握;哪些事情不够清楚,心里没底,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凭经验做事;眼下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对每一个生产环节是否了如指掌等等。“知彼”,就是要了解别人,特别是外国同行在做什么,人家在技术、生产上是个什么状态,有什么新东西,这对于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更为必要。国家推动经济技术自主创新,明确提出要以企业为主体,一个企业如果做不到“知己知彼”,要“自主创新”岂非白日做梦。不久前,我到过南方某一较大的铸造企业,看到其门口挂着有“铸造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字样的牌子,可是,到车间现场一看,那里的熔炼、热处理等基本操作都有不少问题,我就不客气地对厂领导说,就你们目前的情况而论,你门口的牌子只能是个“花瓶”。这显然连“知己”都没做到,“知彼”就更谈不上,说什么“研究、开发”,不如先把自己的事情弄明白了后再说不迟。

我现在有机会阅读到外国的一些相关资料,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只是想知道发达国家的同行在做什么。例如,从资料上我了解到,美国铸造学会曾经组织力量联合企业下大力气解决铸钢件的表面质量问题。结果发现铸钢件表面夹渣、造成大量焊补的原因多是由于脱氧不良造成的。显然,美国标准中将碳钢中的Si含量定在0.8%,就是为了保证钢液脱氧良好。为同样的目的,在出钢时,还须控制渣中的FeO含量,使之小于0.5%十分必要。在一次铸钢专业委员会开会时,我在报告中把国外的这个情况介绍了,有的工厂(如大连重型机器制造厂)了解后注意了控制渣中的FeO含量,结果显著改善了铸件的表面质量并避免了气孔缺陷的发生。通过阅读国外的资料我发现,其实,外国很多大型铸造企业的研究也就是针对日常生产中经常出现的产品质量和相关技术问题,并不都是什么高、精、尖的“大课题”。而在我国,这些事情却经常地被看不上眼,没有人去关注。尤其是那些在生产现场工作的技术人员,你不去下力气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具体问题,还想做什么呢!

以我自己学习外语的经历,体会到一切事情全凭自己把握。具体来讲就是你自己是否认为“有必要”去下功夫学外语,至于时间,只要你自己认为有必要了,时间总会有的。我上学时学的是英语,俄语都是在工厂时业余时间学的,日语是“文革”时靠边站没事干时学的。我学外语纯粹是为了阅读国外资料,目标是能看懂书就行。开始时由于词汇量掌握得少,可抱住词典多翻一翻就可以了。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要学外语吗,只要你不嫌麻烦多翻词典,对付阅读,基本上就问题不太大了。当然,你要想听得懂、又会说,那可得下更大的功夫。

  记者:您曾多年担任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和铸钢标准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为我国铸造标准化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请您谈谈对于从事铸造标准化工作的感触和对这项工作的希望。

李传栻先生:以前做了一些标准方面的工作,很有感情,认识到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标准工作既要体现现实技术发展的面貌,又要反映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既不能迁就当前的落后现实,又要依靠它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应该说,世界各国的标准化工作做法各有千秋,例如,美国有刹车制动毂等

    汽车铸件标准,我国没有。欧洲、日本也没有,但是有企业标准并且比美国的更为严格,因为那里的汽车工业高度发展,人们对汽车保安件的质量极为关注。目前我国的标准化工作有很多事情要做,举例来说,关于碳钢中Si 含量的标准,美国规定0.8%,为的是脱氧好,减少夹杂,国际标准为0.6%,欧洲、日本也规定0.6%,我国受到以往标准规定0.17%至0.37%的束缚,不敢突破。事实上,较高的Si含量不仅没有技术难度,而且只有好处,没有做是个认识问题。企业执行标准的状况完全可以体现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标准更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使企业不断进步。值得高兴的是,目前,中国铸造协会和全国铸造学会实现了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局面,这对于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十分有利,其中也包括两家“质量标准工作委员会”的合署办公,在此大好形势下,相信我国铸造标准化工作的局面和水平必然会出现一个令人鼓舞的新势头。总之,要搞铸造标准,涉及到这个行业的所有方面,不懂啥你都没有发言权。所以,搞标准工作的确迫使我学习了很多知识,使我受益多多,深感-真是很有意思!

记者:以您的一贯作为,可称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铸造工作积极分子”,现虽八十高龄,仍然受聘为中国铸造协会的顾问,津津乐道地工作着,请围绕您的生活理念等谈谈体会。

李传栻先生:我这个人已经习惯了粗茶淡饭,不怎么讲求吃,晚饭喝一碗粥就够了。有时候别人请吃饭,一吃就两三个小时,呆在那里,我真的感到很难受。协会给我创造了很好的工作条件,使我能够亲眼看到我国铸造行业发展得这么快,我感到很满足,所以心情特别好,身体也就跟着好。我是比较好动的,到工厂去调研,在车间里上上下下地到处转,我不打怵。

大家都善意地说我这个人“倔”,我认账。我的确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想法当面说出来。我感到这样会心情舒畅些,不容易生病。记得在搞“全民大炼钢铁”时,说什么我就是不掺合;“大跃进”时有人说“亩产几十万斤白薯”,我说,除非满地没有土全是白薯;“文革”时贴“大字报”,我从未写过;记得有一次有人找我“外调”,非逼迫我揭发被调查者“问题”,立刻我就拍案离去。总之,各种得罪人的事情我的确做了许多,庆幸的是,我没有因此而遭遇太大、太多的麻烦。我想,一个人无论做人、做事先要分清是非。是对的,就坚持做下去,不要惧怕别人怎么对待你;认识到错误,就要坚决地改,不要怕丢面子。要坚信:真理必定战胜谬误。只有这样表里如一、理直气壮地活着,人生才有滋味

附:李传栻老师个人简历及铸造行业工作经历

李传栻,男,江西省九江市人,1927年9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铸造

工作经历

  1952年7月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618厂工作,先后为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曾担任铸造车间副主任、项目主设计人、铸造实验室负责人等职务。1992年退休后至今在中国铸造协会工作,曾任咨询部主任,现在是中国铸造协会顾问。

曾任

《铸造》杂志副主编

兵器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铸钢标准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铸造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著作和译作编辑

1.《铸钢工作》(编著),1956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球墨铸铁》(译自俄文),195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3.《电弧炼钢炉的合理用电规范》(译自俄文),1959年,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

4.《国外冲天炉强化熔炼资料选编》第一辑和第二辑(参加翻译和审校),1962年

5.《造型材料试验手册》(与朱承永共同译自英文),198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6.《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卷(撰写有关铸造的词条6则),1985年出版

7.《铸造手册》 铸钢卷(副主编),1991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8.《造型材料新论》(编著),1992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9.《铸造技术数据手册》(主编),199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10.《机械工程手册》第二篇第六章铸钢熔炼(编著),199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11.《中国铸造年鉴》1996年版(副主编)

12.《铸造工程师手册》第一版(主编),1997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13.《自硬砂之理论与应用》(与缪良共同译自英文),2000年

14.《中国铸造年鉴》2000年版(副主编)

15.《中外铸件标准应用手册》铸铁分册(主编),2002年

16.《中外铸件标准应用手册》有色金属及合金分册(主编),2003年

17.《铸造工程师手册》第二版(主编),200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18.“十五国家重点图书 先进铸造技术丛书”全套丛书共8册:

(1)《熔模铸造技术》

(2)《快速成形与铸造技术》

(3)《消失模铸造技术》

(4)《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

(5)《离心铸造》

(6)《钛及钛合金铸造》

(7)《铸造熔炼技术》

(8)《铸造过程的模拟仿真技术》

担任全套丛书的副主编,并担任(1)、(6)、(7)三本书的主审, 2004至200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19.《中国铸造年鉴》2005年版(副主编)

20.《铸钢及其熔炼》(编著),2006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主要获奖编辑

1980年,获北京市国防工办颁发的先进工作者奖章;

1980年,连载于《机械工人》1979年1~8期的“谈谈粘土湿型砂”获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

1984年,获北京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1985、1986年,获北京市国防工办先进生产者称号;

1986年,获北京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五一劳动奖章;

1987年,主持研制的水基铸造涂料、醇基铸造涂料获原国家机械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