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最新汇编(1300多页75万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汽车拆解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最新 2023年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最新汇编(1300多页75万字)

2023年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最新汇编(1300多页75万字)

2024-06-30 16: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3年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最新汇编(1300多页75万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最新汇编(1300多页75万字)(1369页珍藏版)》请在安全文库网上搜索。

1、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有限矿文件 安字2022 号 关于下发2023年安全管理制度的通知各科室、队组: 年我矿认真贯彻党会议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之年,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矿安全生产指示精神,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推进年,抓好安全工作,责无旁贷,意义重大。面对安全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标准,我矿结合实际,按照传承、发扬、创新、提升的原则,修订了 年安全管理制度,现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同时要求各单位、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办法,从组织上,制定上保障全年安全工作的有效落实,以更加强坚定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扎实的作风,抓好安全生产,圆落完成全年特各项安全工作目

2、标,为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创造稳定良好环境。 煤业有限矿 *年*月*日前 言为促进我矿安全生产管理,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机制,保障矿井健康安全发展,我们将矿自成立以来出台的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办法及规定,按照新标准化内容,重新修订汇编成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并按照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整理与补充完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汇编编制工作,供所属单位及各级管理人员查阅使用,如有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或直接查阅矿原文件及国家行业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等文件于以更正。3目 录第一篇 安全基本管理制度1第一章 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考核制度2第二章 安全办公会议制度7第三章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9第四章 安全监

3、督检查制度13第五章 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17第六章 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33第七章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48第八章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59第九章 安全操作规程管理制度64第十章 事故报告与责任追究制度67第十一章 矿井网格化巡查制度81第十二章 煤矿安全重点工作考核办法86第十一章 事故应急救援制度93第十二章 不安全行为(“三违”)管理制度99第十三章 员工不安全行为预控管理办法132第十四章 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136第十五章 煤矿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142第十六章 安全管理经济处罚规定147第十七章 安全生产红线管理规定156第十八章 矿井网格化巡查制度165第十九章 煤矿重

4、点工作考核管理办法170第二十章 安全站位管理规定177第二十一章 员工不安全行为预控管理办法182第二十二章 避免平行作业管理制度186第二十三章 煤矿安全监察专员制度187第二十四章 入井检身制度和出井清点制度190第二十五章 井下限员管理制度192第二十六章 矿级领导及管理人员下井及带班管理制度194第二十七章 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约谈管理制度196第二十八章 安全生产技术信息化管理制度198第二十九章 安全目标管理制度199第三十章 安全文化建设制度201第三十一章 煤矿事故报告与责任追究制度203第三十二章 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制度212第二篇 地面安全管理制度227第一章 地面设施的各项制

5、度1第一节 宿舍管理制度1第二节 浴室管理制度2第三节 环境卫生管理办法3第四节 矿区院内卫生管理制度4第五节 员工餐厅管理制度6第二章 消防管理制度7第一节 消防器材管理制度7第二节 消防器材发放管理制度9第三节 重要机房、库房防火管理制度9第三篇 地质灾害与测量的管理制度12第一章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13第二章 预测预报制度13第三章 地测安全办公会议制度14第四章 地测资料、技术报告审批制度15第五章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23第六章 地测防治水应急处置制度25第七章 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30第八章 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34第九章 探放水制度37第十章 重大水患停产撤人制度40第

6、十一章 防治水安全确认移交制度45第十二章 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45第十三章 防治水日常巡检考核制度47第十四章 防治水工作绩效考核制度48第十五章 探掘分离管理制度50第十六章 探放水作业现场图牌板管理制度52第十七章 防治水作业优先制度54第十八章 矿井雨季巡查制度55第十九章 汛期24小时地面巡视及停产撤人制度56第二十章 地质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制度58第二十一章 暴雨、洪水等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停产撤人制度61第二十二章 地面重点部位巡视检查制度64第二十三章 水灾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施工作方案70第二十四章 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制度74第二十五章 水文钻孔管理制度75

7、第二十六章 探放水牌板管理制度76第二十七章 探放水工程安全确认移交制度77第二十八章 相邻矿井地质灾害安全预警通报制度78第二十九章 防治水事故隐患责任追究制度79第三十章 探放水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制度83第三十一章 煤矿测量工作管理制度85第三十二章 井下中、腰线管理制度89第三十三章 煤矿地质工作管理制度90第三十四章 储量管理制度93第三十五章 瓦斯地质例会管理制度94第三十六章 煤矿“三量”管理制度95第四篇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各项管理制度98第一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99第二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体系104第三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例会制度122第四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宣传教

8、育培训制度122第五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124第六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制度125第七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年度辨识评估制度127第八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辨识评估结果应用制度129第九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30第十章 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方案制定制度131第十一章 重大安全风险公告制度131第十二章 重大安全风险区域作业人数上限管理制度131第十三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定期检查分析工作制度133第十四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化管理制度134第十五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134第十六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134第十七章 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规定135第十

9、八章 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144第五篇 通风专业各项管理制度156第一章 矿井通风系统管理制度157第二章 采区通风系统管理制度158第三章 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管理制度159第四章 通风能力和风量管理159第五章 矿井测风制度160第六章 巷道贯通162第七章 矿井反风演习165第八章 专用回风巷管理规定166第九章 局部通风管理制度168第十章 通风设施管理制度171第十一章 瓦斯防治管理制度177第十二章 瓦斯巡回检查制度178第十三章 瓦斯排放管理制度182第十四章 瓦斯“零”超限目标管理规定187第十五章 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191第五章 防灭火管理制度192第十六章 防灭火

10、管理责任制度192第十七章 防灭火装备管理制度192第十八章 日常防火管理制度194第十九章 井下灭火管理制度195第二十章 防灭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196第二十一章 正常回采、掘进期间的防内因火灾197第二十二章 综合防尘系统管理制度197第二十三章 巷道冲洗、刷白制度198第二十四章 综采工作面防尘管理制度199第二十五章 掘进工作面综合防尘管理制度200第二十六章 粉尘测定管理制度201第二十七章 隔爆设施管理制度202第二十八章 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制度203第二十九章 监控设备管理制度204第三十一章 系统设备和传输设备的定期检修制度204第三十二章 监控故障报告制度205第三

11、十三章 监测监控异常情况上报制度206第三十四章 甲烷传感器报警、断电追究制度206第三十五章 设备发生故障期间的安全措施208第三十六章 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制度208第三十七章 甲烷传感器和其他传感器的设置213第三十八章 通风值班管理制度214第三十九章 “一通三防”技术资料管理制度215第四十章 通风安全仪器仪表管理制度216第四十一章“一通三防”考核办法220第四十二章 “一通三防”专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方案236第四十三章 注氮防灭火管理制度244第四十四章 煤矿防灭火装备管理制度247第四十五章 井上、下防灭火措施248第四十六章 防灭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257第四十七章 瓦斯报

12、表审阅制度258第四十八章 井下反应型高分子材料管理制度259第四十九章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制度266第五十章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技术资料管理制度267第五十一章 安全监测工值班制度268第五十一章 安全监测系统设备和传输设备定期检修制度269第五十二章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故障报告制度270第五十三章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异常上报制度271第五十四章 束管监测管理制度272第五十五章 束管监测系统的安装与维护272第五十六章 人员定位系统设备、设施管理制度273第五十七章 人员定位系统技术资料管理制度275第五十八章 民爆物品贮存管理制度275第五十九章 民爆物品电雷管编号制度276第六十章

13、 民爆物品领退管理制度277第六十一章 民爆物品运输管理规定278第六十二章 民爆物品的运输流程278第六十三章 装卸民爆物品的规定279第六十四章 汽车运输民爆物品的规定280第六十五章 井下防爆无轨胶轮车运输民爆物品的规定281第六十六章 人工搬运民爆物品的规定281第六十七章 “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爆破”制度282第六十八章 井下爆破制度284第六十九章 民爆物品销毁管理制度289第六篇 机电各项管理制度291第一章 总则292第二章 通用管理规定292第三章 设备选型、验收、安装管理规定292第四章 设备使用、更新、报废管理规定294第五章 考核管理规定296第六章 机电设备配件管理

14、制度297第七章 机电设备定期检修制度298第八章 油脂管理制度300第九章 钢丝绳管理制度301第十章 矿井输送带管理规定303第十一章 机电事故分析、追查制度306第十二章 干部上岗查岗制度309第十三章电气安全管理规章制度309第十四章 隔爆电气设备检查标准322第十五章 矿井矿灯管理规定330第十六章 井下电气焊作业管理规定331第十七章 井下高压配电开关管理制度335第十八章 防爆、电气设备入井验收及防爆检查制度336第十九章 电缆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339第二十章 停送电管理制度342第二十一章 电气试验管理制度345第二十二章 机电硐室安全管理制度346第二十三章 机房、硐室保护试

15、验制度348第二十四章 综采综掘设备安全管理规定350第二十五章 大型固定设备安全管理规定358第一节 总则358第二节 通用要求358第三节 主通风机363第四节 主运输带式输送机365第五节 主排水系统367第六节 压风系统369第七节 大型设备安全管理考核办法370第二十六章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372第二十七章 地面供配电系统安全管理规定378第二十九章 机电设备选型购置制度394第三十章 机电设备验收制度395第三十一章 机电设备保管及清查盘点制度396第三十二章 机电设备领用、调拨、回收制度397第三十三章 机电设备兑运制度398第三十四章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验收制度401第三十五章

16、 小型电器管理制度402第三十六章 自救器使用管理制度409第三十七章 重要机电设备材料查验制度411第三十八章 主通风机运行管理制度416第三十九章 主要通风机定期检修制度419第四十章 主通风机房检身制度422第四十一章 瓦斯抽采泵站安全管理规定423第四十二章 瓦斯抽采泵运行管理制度423第四十三章 瓦斯抽采泵检测管理425第四十四章 瓦斯泵房安全管理425第四十五章 设备定期轮换运行管理制度426第四十六章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427第四十七章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431第四十八章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与检查制度432第四十九章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制度433第五十章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与异常情

17、况处理433第五十一章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置434第五十二章 特种设备的移装434第五十三章 特种设备采购、安装制度435第五十四章 特种设备改造、修理制度435第五十五章 特种设备报废制度435第五十六章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439第五十七章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制度440第五十八章 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管理制度442第五十八章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445第五十九章 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管理制度447第六十章 氧气瓶、乙块瓶使用管理规定448第六十一章 防爆电气设备入井验收制度450第六十二章 机电设备防爆(完好)检查制度451第六十三章 防爆电气设备检查细则

18、452第六十四章 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458第六十五章 局部通风机使用管理制度461第六十六章 设备器材检查维修管理制度464第六十七章 机电设备定期检修制度465第六十八章 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制度469第六十九章 设备月停产检修制度470第七十章 设备检修安全管理制度472第七十一章 设备、配件内修管理制度475第七十二章 综采液压支架大修制度475第七十三章 气动设备和工具使用维护管理制度478第七十四章 配件管理制度480第七十五章 工具管理制度485第七十六章 电气试验管理制度488第七十七条 井下电气设备保护试验的规定489第七十八章 井下接地极管理规定490第七十九章 两图管理制度

19、493第八十章 电缆管理检验制度500第八十一章 阻燃胶带管理检验制度505第八十二章 钢丝绳管理制度507第八十三章 油脂管理制度512第八十四章 乳化液管理规定516第八十五章 井下电缆钩管理制度517第八十六章 高压胶管使用管理规定518第八十七章 地面供用电管理制度521第八十八章 地面停送电管理制度526第八十九章 井下供用电管理制度534第九十章 井下停送电管理制度535第九十一章 两票管理制度538第九十二章 井下检修电气设备安全制度543第九十三章 井下电气设备和电缆检查、调整规定543第九十四章 井下照明(信号)供电系统管理规定546第九十五章 节无人值班变电所(配电点)管理

20、制度547第九十六章 井下开关两防锁管理制度548第九十七章 杂散电流管理制度548第九十八章 电力安全工器具管理制度550第七篇 掘进专业管理制度559第一章 顶板离层仪及拉拔力管理制度560第二章 工程质量考核管理制度564第三章 掘进队组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568第四章 拉拔力管理制度571第五章 敲帮问顶管理制度573第六章 作业环境卫生管理检查考核制度575第七章 采掘抽衔接管理办法576第八章 零星工程管理规定581第九章 掘进班组检查验收制度583第十章 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及分析制度587第十一章 掘进队组劳动定员管理制度608第十二章 掘进队组支护材料管理制度61

21、1第十三章 掘进工作面备品备件备用制度613第十四章 生产组织管理制度614第十五章 巷道布置与设计625第十六章 巷道布置管理规定626第十七章 巷道煤柱留设管理规定629第十八章 巷道断面管理规定630第十九章 巷道监测一般规定634第二十章 岩性监测管理规定635第二十一章 矿压监测管理制度636第二十二章 支护设计基本原则640第二十三章 支护材料管理制度643第二十四章 支护设计基本要求649第二十五章 巷道规格质量标准659第二十六章 巷道内在质量标准660第二十七章 工程质量管理及验收665第二十八章 掘进工艺管理672第二十九章 巷道施工衔接要求676第三十章 突出煤层掘进工作

22、面施工管理规定676第三十一章 一次成巷工程管理标准678第三十二章 防止杂散电流传导支护管理规定684第三十三章 巷道防着火管理规定684第三十四章 顶板管理规定686第三十五章 临时支护管理制度687第三十六章 永久支护顶板管理规定689第三十七章 过构造顶板管理规定691第三十八章 过空巷顶板管理规定692第三十九章 巷维修和报废管理规定692第四十章 煤(矸)仓施工与管理维修695第四十一章 掘进装备使用管理规定696第四十二章 掘进装载机械管理规定697第四十三章 掘进运输设备管理规定699第四十四章 矿用锚杆(锚索)钻机维修标准704第四十五章 矿用锚索张拉机具维修标准708第四十

23、六章 生产衔接管理规定710第四十七章 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及分析制度713第四十八章 敲帮问顶制度726第四十九章 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727第五十章 井巷维修管理制度732第八篇 采煤专业管理制度738第一章综采队安全管理制度739第二章 作业规程编制、审批、复审、贯彻、实施制度746第三章 综采工作面设备检修保养制度753第四章 乳化液泵站管理制度756第五章 文明生产管理制度758第六章 工作面支护材料设备配件备用制度762第七章 采掘正规循环作业规定774第八章 顶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施工作方案778第九章 过断层等地质构造带管理流程785第十章 煤矿

24、零星工程管理规定790第十一章 综采工作面末采管理流程793第十二章 爆破卸压作业安全管理制度817第十三章 冲击地压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施工作方案824第十四章 采掘正规循环作业管理规定837第十五章 采煤工作面退锚放顶管理规定841第十七章 回采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管理846第十八章 综采工作面安装标准管理制度847第十九章 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管理制度851第二十章 煤矿采掘工作面设计管理办法869第二十一章 断层破碎带治理安全管理制度871第二十二章 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检修保养制度876第二十三章 综采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管理制度879第二十四章 综采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办法880第九篇 职业

25、病危害防治管理制度886第一章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887第二章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891第三章 职防科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895第四章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897第五章 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制度900第六章 职业病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903第七章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905第八章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910第九章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914第十章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报告制度916第十一章 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918第十二章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920第十三章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的考核921第十四章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

26、中文说明的设置管理制度924第十五章 劳动防护用品过期销毁制度925第十六章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926第十篇 班组建设与管理制度932第一章 班组班前会制度933第二章 班后会管理制度934第三章 班组交接班制度934第四章 安全生产标准化和文明生产管理制度935第五章 学习培训制度936第六章 班组民主管理制度937第七章 工程质量巡回检查制度、工程验收制度938第八章 班组岗位练兵、师傅带徒制度939第九章 班组全程管理制度940第十章 班组安全生产承诺制度943第十一篇 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和标准952第一章 安全培训理念953第二章 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制度

27、953第三章 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管理制度954第四章 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管理制度956第五章 职业健康培训教育管理制度957第六章 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管理制度958第七章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959第八章 月度“每周一题”考核管理制度960第九章 师带徒实习教育管理制度961第十章 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制度963第十一章 培训学时管理制度965第十二章 培训经费提取使用管理制度966第十三章 培训费用报销管理制度967第十四章 持证上岗管理制度968第十五章 从业人员准入管理制度968第十六章 培训教室管理制度969第十七章 安全培训科科长管理制度970第十八章 安全培训科副科长管

28、理制度970第十九章 安全培训科办公室管理制度971第二十章 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管理制度972第二十一章 教师管理制度973第二十二章 学员管理制度975第二十三章 培训科证件管理制度977第二十四章 培训档案管理制度979第二十五章 培训科安全培训教育及管理制度980第二十六章 培训科卫生、防火、防盗责任管理制度981第二十七章 安全培训科教学质量评估管理制度981第二十八章 应急救援培训制度982第二十九章 风险分级管控培训制度984第三十章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培训制度985第十二篇 调度管理制度990第一章 矿领导干部值班制度991第二章 调度员值班制度992第三章 调度会议制度993第四章

29、 交接班制度994第五章 汇报制度995第六章 信息汇总分析制度996第七章 调度人员入井(坑)管理制度999第八章 调度业务学习培训制度999第九章 事故、突发事件信息处置与报告制度1000第十章 调度室文档管理制度1001第十一章 调度人员入井制度1002第十二章 调度生产例会制度1003第十三章 事故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与处理制度1004第十四章 调度指令管理制度1006第十五章 雨季“三防”管理制度1008第十六章 极端天气井下停产撤人制度1008第十七章 灾害性天气预警制度1010第十八章 调度室保密制度1011第十九章 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1012第十三篇 应急管理制度1014第

30、一章 事故监测与预警制度1015第二章 应急值守制度1017第三章 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1019第四章 应急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1021第五章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1023第六章 应急演练制度1026第七章 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制度1027第八章 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制度1030第九章 安全避险设施管理和使用制度1031第十章 应急救援档案管理制度1031第十一章 应急宣传教育管理制度1033第十二章 应急培训管理制度1035第十三章 应急救援物质保障管理制度1037第十四章 应急救援通讯和信息传递保障制度1040第十五章 应急救援交通和运输保障管理制度1041第十六章 应急信息报告、处置和预警管理制度1

31、044第十七章 调度员三分钟紧急撤人处置程序1046第十八章 安全生产事故征兆显现紧急避险撤人管理制度1047第十九章 气象灾害停产、停工及撤人管理制度1049第二十章 应急救护协议管理制度1049第二十一章 井下应急避险“六大系统”管理制度1050第二十二章 应急指挥通信网络保密、运行、维护管理制度1054第二十三章 应急救援责任追究与奖惩制度1055第二十四章 应急物资维护、更换制度1058第二十五章 汛期应急值班制度1059第十四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061第一章 总则1062第二章 工作机制1062第三章 事故隐患排查1062第四章 事故隐患治理1063第五章 事故隐患监督管理10

32、64第六章保障措施1065第七章 事故隐患排查考核管理1066第十五篇 轨道运输管理制度1069第一章总则1070第二章平巷轨道人力推车运输管理规定1071第三章矿车安全检查检修制度1072第四章斜巷运输钢丝绳及连接装置使用管理规定1073第五章斜巷运输安全设施安装使用标准1075第六章提升运输钢丝绳绳夹使用标准1078第七章轨道运输落道处理规定1078第八章长材车辆斜巷运输管理规定1080第九章轨道铺设质量标准1081第十章斜巷运输绞车安全管理规定1083第十一章斜巷运输安全设施使用管理规定1086第十二章道岔的辅设标准1088第十三章提升系统等特殊作业地点人员流程化管理办法109012第一

33、篇 安全基本管理制度第一章 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考核制度一、总则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科室、队、班组和各层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和责任范围,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责任追究,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结合矿安全生产实际制定。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矿范围内的所有科室、队、班组和各层级岗位人员。 第四条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各单位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岗位人员等,在管理和作业过程中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以及对各岗位履职尽责要求与考核的集成。 第五条 本制度规定矿

34、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的原则、基本要求、责任范围划分、编制程序与内容、责任落实与追究、考核办法。 第六条 安全生产责任制应落实“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坚持分级管理、责任到人、职责分明、以责论处的原则。 二、基本要求第七条 矿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主任由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矿长担任。 第八条 班子成员共同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领导责任,其班子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分别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第九条 行政正职外出离开本地期间,主持工作的负责人是安全生产责任的第一委托人,行使行政正职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十条 “一岗双责”

35、 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职务对应的岗位,既要履行业务工作的职责,又要履行安全生产工作的职责。 行政副职履行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责任,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对行政正职负责。总工程师对本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技术领导责任,行使技术决策权和指挥权。 第十一条 矿领导班子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各项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应把安全生产工作贯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第十二条 各层级人员应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和直接责任,做到分级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实行下级对上级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 三、责任范围划分第十三条 矿(山西 煤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接

36、受政府监管监察和上级矿的领导,对矿山西 煤业)安全生产行使管理责任。主要责任如下: (一)落实执行国家及本地区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和上级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制定完善本单位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二)根据上级矿的要求,制定本单位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并组织实施; (三)完善本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管理、检查、考核机制,保证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四)强化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的职能,保证本单位.生产、建设、经营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保证作业场所、设备设施达到安全要求:保证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技术人员、安全监管人员符合规定要求; (五)按规定提取和使

37、用安全生产费用,用于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 (六)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和动态考核机制,制定并落实本单位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组织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先培训持证后上岗; (七)落实有关灾害预防工作要求,制定并实施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八)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安全办公会议,查找安全生产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九)保证安全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工艺和设备; (十)开展安全风险预控,对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做好整改工作; (十一)建立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和制度,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和防灾减灾措施,按规定组织预案演练;

38、 (十二)组织开展本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十三)建立技术监控网络,开展可靠性管理,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水平; (十四)加强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十五)做好设备检修、技术改造、设备定检等日常工作;(十六)坚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原则;负责新建、改扩建工程生产准备工作;组织新建、改扩建工程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环保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十七)及时、如实向上级单位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坚持“四不放过”原则,组织本矿非伤亡事故调查;分析本矿发生的典型事故,制定整

39、改措施;做好事故防范工作,避免事故重复发生;(十八)对本矿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提出给予表扬或奖励,对负有事故贵任的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四条 各单位接受统一领导和管理,承担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具体职责见本矿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十五条 各职能(业务)部门承担其职能(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责任,具体职责见本矿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编制程序、内容及修订第十六条 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制程序 (一)矿长牵头组织,成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制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制工作方案; (二)编制小组依据人事部门明确的岗位设置,组织所有从业人员参加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的编制工作; (三)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

40、经逐级审核后,上报编制小组,编制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汇总后的安全生产职责进行审核,形成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审核后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经本单位安全办公会议、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研究讨论审定后,由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批准,以正式文件发布。 第十七条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编制内容 (一)本岗位涉及领导责任、直接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具体内容; (二)本岗位负责、组织、协调、参与以及监督检查等安全生产职责的具体内容; (三)本岗位负责管控的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 (四)党、政领导班子各成员应负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十八条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编制应做到简明、具体、实用,可操作性强,上下配套、逐级衔接、不留空白,形

41、成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第十九条 安全生产责任制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分析或补充,每三年进行一次修订。当国家及地方安全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导向发生变化,本矿组织机构、业务范围、工作性质等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修订。五、公示、培训第二十条 岗位有固定工作从场所的,将其安全生产责任制在适当位置进行长期公示。第二十一条 全员掌握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年度培训计划,对各层级人员进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培训。第二十二条 矿、科室、队组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安全会议、安全活动以及班前班后会或个人自学等形式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教育培训和学习掌握。六、追究考核第二十三条 建立安

42、全生产责任追究考核机制, 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或责任状。 第二十四条 安全生产责任追究考核,根据责任大小,可给予约谈、通报批评、作出书面检查、调离、降职、免职或解聘、解除劳动合同等,同时给予相应经济处罚。第二十五条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等重大安全问题时,要分别追究有关人员的直接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二十六条 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纳入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考核,督促各层级人员履职尽责。第二十七条 依据全年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制定落实考核方案,将考核结果纳入岗位绩效考核,同时作为评先、晋升等依据。 七、其他规定第二十八条 未按规定完成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编制或修订,对直接责任人罚款200元,联责分管负责人100元;有一处不符合要求,对直接责任人罚款100元,联责分管负责人50元。 第二十九条 随机抽考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未掌握1次罚款100元;责任不落实,按矿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考核方案和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考核。第二章 安全办公会议制度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研究解决本矿安全生产重大事项,保证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本制度依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