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合力中刻画人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江油历史名人 在历史的合力中刻画人物

在历史的合力中刻画人物

2023-02-28 21: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对范仲淹这样在中华文化史上影响甚大的人物,郭宝平这样的书写意义重大。范仲淹是一个标志性、符号性的人物,他的政绩、思想、形象、作品长期流传,对中国的政治文化、道德文化、官场文化,尤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非常大,但正因为如此,他也在长期的不同话语的阐释中被传说化,一方面在增殖,另一方面又在窄化。这本《范仲淹》的面世,对纠偏范仲淹的形象认知起到了显著作用。作品以全景式方式,在立体化的背影中还原了范仲淹的真实形象,填平了从单一窄化到传奇化、传说化之间巨大的空白。

郭宝平为什么要写范仲淹?固然有作家的考虑,但它客观上呼应了当下的“宋史热”。为什么会有“宋史热”?就像前些时有清史热与明史热一样,这显然不是单纯的历史趣味,实际上反映了当代人的思考,以史为鉴,折射出的是当代人的文化气氛。当下人对于中国与世界,对当代的政治、外交、军事等的思考需要借助历史的资源。而当代人的思考又会激发起对历史的重新解读。为什么有电视剧《清平乐》,为什么要重写仁宗时代?在我们以前的历史观和帝王论中,像宋仁宗这样的皇帝少有提及,因为他似乎没有我们预设的开疆裂土的帝王相。现在,文化的作用、民生的地位、日常生活的意义等被突出出来,我们才知道了那个文化昌盛、生活富贵的承平年代,竟然“爱上了宋朝”!不仅仅是仁宗的原因,《范仲淹》可以说全方位展示了一个时代,展示了宋人的国家观,包括他们处理南北边境事务的智慧。看到书中范仲淹写的一封封书信、奏折,让人感慨良多。所以说,这本书的出版正逢其时,既是宋代的断代史,也是对当下社会心理的有效呼应。

本书增加了人们对唯物史观的理解。现在做历史的,写历史文学的,恐怕少有人在历史唯物主义上下功夫,许多作品的历史观其实是有问题的,一些历史人物形象往往都被提纯了,他们的行事方式、政治主张都被大传统所左右。但是《范仲淹》是在全景的、日常化和细节化的回溯和再现中刻画人物的,表现出强烈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通过作品情节,通过具体人物在具体情境中的决策与选择,使人们认识到了必然性跟偶然性的关系,意识到了历史进程的合力作用。比如必然与偶然,我们可能对必然性更看重,而忽视了偶然性的作用,但是这部作品中,人物的心境、性格、人际关系,乃至个人身体原因,都可能影响他对于时事的判断、主张的提出与立场的选择。历史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范仲淹几次戍边,为什么采取这样的主张去处理边境事务?绝不是我们想当然的那样,我们的想当然其实是没有认识到历史合力作用的。《范仲淹》的唯物史观是辩证的,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包括对杰出人物的哲学理解,可以说是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恩格斯晚年著名的五封书信精神的形象化的体现。

本书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也是作者历史文学观的申张。郭宝平在序言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对于历史小说的写作主张,如此系统而坚定的主张与几百万字的创作实践相结合,特别有说服力。《范仲淹》的文体有鲜明特点,行文雅致,加上对史料的征用,可能影响了阅读的速度,但是,这种严谨的以历史写文学、以文学写历史的方法确实是一种风格独特的历史文学。中国是一个历史大国、小说大国,也是一个历史小说大国、历史小说阅读人口大国,对历史如何文学,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了。历史小说的类型是什么?主打的风格又是什么?有没有历史小说写作经典化的美学主张?历史小说写作的流派、类型又有哪些?像郭宝平这样努力建构某一种历史小说写作的主张、类型、风格乃至流派的作家还是太少了。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对历史小说进行艺术探索的作家。因为语文风格与知识储备在阅读上产生一点困难不要紧,阅读本来就应该是有难度的,也是需要培养的。好的小说能够培养好的读者,优秀的作者也能够塑造出优秀的读者。好的文学局面正是在这种互动中开创出来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