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海景相映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汕尾遮浪镇 人文海景相映美

人文海景相映美

2024-06-14 17: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遮浪炮台公园一景

近日,记者走访了红海湾开发区遮浪炮台公园。它位于粤东遮浪半岛南端,周边海景阔大壮丽,让观者心胸顿阔。据清代乾隆《海丰县志》《陆丰县志》记载,系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两广总督杨琳(满洲人)勘明题建的。遮浪炮台是南中国要塞碣石卫(镇)所的沿海重要防御工事之一。炮台构成后,在防倭御匪、卫国安民的史册上,有过光辉与壮烈的一页。

遮浪炮台是遮浪戍堡的主体军事设施,地处碣石湾与红海湾交界的遮浪半岛,解放前,此地常年海寇为奸。清乾隆《海丰县志》载其:夫东南隅金锡一都,地广人众,其间田墘、大德、品涌、遮浪、东洲坑,港汊纷歧,盗贼出没难测,海面巡哨,最为吃紧。特别是戍堡东侧的南澳,往昔素有“贼澳”之称。《广东通志》在海防略的海防图中,便明显标示此地的俗名为“贼澳”。

清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孟夏)两广总督杨琳奉旨视察惠潮沿海防务时,就觉得粤东沿海盗贼猖獗,未能防犯。遂上疏曰:今睹粤东沿海村落,户足人稠,商船络绎,俗鲜廉耻,不畏盗贼之罪名,而以盗贼期富贵,与闽中沿海恶俗无异焉。虽营制罗布而出没如常,且其奸宄百出,将欲上盗而预报,被掳亲册而赠钱曾不为耻,加之水陆营汛,既得渔船陋规,则稽察懈弛,以致奸徒通贼接济盗粮,实乃营汛纵贼,殃及商民。他继而论述到考察海丰防区时,着重提到:海丰县属之遮浪澳、浅澳、东西甘澳、牛脚川、石狮头,悉系一望渺茫,并无山岛遮隔,然贼船不能久停外洋,势必驶近内海,劫掠商船,湾泊取水。其时杨特别注重到,遮浪澳北与碣石镇所隔海相离百三十里,西与西北距右营捷胜所城及中营大德东台水汛也有二、三十里,此间若发现敌情,真乃鞭长莫及。

杨督上奏获准后,并遵皇上指授,始于遮浪南端岬角之临海山梁,据三面之险,相度形势,建筑了遮浪戍堡,以资守御。

遮浪炮台雄踞于遮浪墟西南一公里处的小山岗(后称“城仔山”),故取名遮浪炮台。东、西、南三面临海,视野广阔。

炮台及兵营墙宽2.2米,原周围四十一丈(123米),高一丈五(4.5米),现残高2.5米。四周设有垛口三十六个,墙体均用花岗岩石砌筑。面积约九百多平方米。正面有十级台阶,台阶上面铳墩炮架坚垣。炮位设东、西、南三个方向,各炮位长3.5米,宽1.3米,均用灰沙夯筑,各炮位之间有跑道。

炮台北侧与兵营相连,兵营平面成梯形状。北面设大门宽1.74米、高2.4米,内面分别设营房八间,配置海防火炮八门。防炮八位的重量,分别为:2500斤二位、1000斤二位,500斤二位,600斤一位,470斤一位。

遮浪戍堡清代隶属碣石镇右营管辖。由碣石镇拨把总一名、士兵24名把守。定例每年正、九两月,南风北风渐起之时,备战火药炮子,就近会同文武,亲到炮台,演放具报。

当年的遮浪角构筑炮台以后,在粤东的海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炮台序》所述:“果能将备稽查、弁兵效力,昼夜瞭探,以高临下,遇有贼船开炮攻打,立成齑粉,一台之设胜于兵船数十,一堡之兵,可当劲卒千余,尚何奸徒不望风生畏,敢于海面游奕哉”。由于防区相对安静,“穷民既免需索,洋盗无人接济,加以炮台之防范,则奸宄消弭,俗易风移,惠潮之洋盗绝,而全省之海面宁”。据清代《海丰县同治续志•邑事》载:嘉庆六年(1801)漳州蔡牵领洋匪骚扰粤东海沿,因遮浪戍堡一带防区,固若金汤,贼船不敢冒犯,当贼船流窜至汕尾港时,坎白场盐大使德瑛购勇破之,同时号召坎白盐区的遮浪、田墘等子民,以炮台为依托,“沿海百步立营房,明灯金鼓必具房,十人轮夜,支更乡勇百人为一旗,蜡炬器械,严阵以待,居数日,贼不敢登岸。乡民自告奋勇请战,夜却贼水寨,是夜火焚贼船,获其酋及党,贼被破,相卒遁逃。”

迨于清道光十九(1839)年,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督办禁烟事宜(翌年林接任两广总督)。为加强海防,他带领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巡视广东海防。期间林则徐还亲临南中国的军事要塞——碣石(卫)镇所防区,视察防务。曾到遮浪炮台筹划激励,整修工事,严密设防,使整个碣石(卫)镇防区的官兵,均深受鼓舞。当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英国政府为了保护鸦片贸易,挑起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侵略军侵入南中国海面,对广州进行了封锁。林则徐在紧急关头,对广东沿海的要塞(含炮台)进行了一级战备动员。当时遮浪炮台,按照反抗英帝国主义侵犯中国南海疆战略部署,成为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林则徐号召这些防区的军民要加快训练与防范,团练自卫,准备迎敌。还招募了数百名渔民与疍户编为水勇,进行临战训练,举行水陆联合演习。同时宣布如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于是广东各军事要塞军民,在林则徐的领导下,同仇敌忾,战火一开始,就使英国侵略者无隙可乘,不得不仓皇逃窜。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遮浪炮台便沦落成列强对中国进行军事和经济侵略的附属防地。

进入民国时期,由于科技的发展,新式军事装备的不断面世,遮浪戍堡这座永备炮阵地已失去了原来的防御功能。期间,有几股海匪曾窃踞于戍堡防区为非作歹,最终为正义之师所歼灭。

抗日战争时期,侵入海丰地区的日军,豢养了陈铁海匪帮作其鹰犬,以遮浪炮台为依托,配合日舰进行封锁港口的任务。1941年9月,驻粤东的黄植虞(爱国将领)部的抗日合作军,赴陆城与中共海丰地下党决策后,派出营长朱金铭率队到遮浪半岛进剿之。此役,企图以遮浪炮台天险负隅反抗的汉奸匪帮,自匪首陈铁以下二十多名,被我抗日军队追歼之。余党夺渔船向海逃遁。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陈铁余党凌炳权、吴炯络等继续招兵买马,在日寇的武装下,以“独立海军”,“先遣军”等亦匪、亦奸、亦兵的不同面目出现,长期啸聚遮浪半岛,以遮浪炮台为其瞭望哨,窥测过往的渔船商旅,试探港口军情,随时向敌寇发布信号,残害百姓。这股匪帮的主力约700人。终于在1949年秋,由边纵东一支队蓝造司令亲自指挥的独立营,在五团查缉队的配合下,对其展开大规模的围剿。结果自匪首吴炯络以下被完全歼灭。

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成立以后,遮浪炮台被改建为公园,厚重的人文与壮丽的海景交相辉映,成为旅游胜地,曾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文艺工作者,到此采风、拍摄。《南海长城》《钢枪在手》《东江纵队》《怒潮澎湃》与《和平年代》等二十多部影视都曾把炮台威武的形象搬上银屏,装进画卷。

汕尾日报记者 沈绿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