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名词解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汉字学的概念 汉字学名词解释

汉字学名词解释

2023-03-15 09: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汉字:

汉字,

就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是扩大汉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辅助

工具。

 

汉字学:

汉字学是以汉字为研究对象,以探讨汉字的起源、性质、结构和发展规律,探讨汉

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以及汉字之书写、正字法等为内容的一门学科。

 

六书:

六书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但六书说作为汉字构造条例,是由汉代学者总

结出来的。汉代解释六书有三家,即班固、郑众和许慎。

《说文解字》的出现是六书理论完

全成熟的标志,六书说的具体内容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说文》四大家:

清代以研究《说文解字》著称的四位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简

称《段注》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说文释例》

《说文句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

声》

 

说文学:

指以《说文解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因为包括古代文字学的主要内容,

也成为文字学的代名词。

 

许慎:

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主要著作有《五经异议》

《说文解字》等。

《说

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据形说义的有系统的字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书说:

现代学者唐兰主张将汉字的结构归纳为象形、

象意、

形声三种,

将指事字并入象形,

将《说文》归纳的会意字改为象意字,去除了假借和转注,称为三书说。后来文字学家裘锡

圭主张将汉字结构归纳为表意、

形声、假借三种,也称为三书说。陈梦家三书说主张将汉字

结构归纳为象形、形声、假借,是在对唐兰三书说的批判基础上建立的。

 

四体二用说:

“四体二用说”由清代戴震提出。

 

第一,

六书是战国秦汉间人根据当时所能见到的文字材料

(主要是小篆)

归纳出来的文字条

例,它不能全部解释古文字,也不能全部解释今文字。

 

 

第二,

“六书”中的各书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能够直接构造新字,

属于造字法;

而转注、

假借不能直接构造新字,

属于用字法。所以清人提出“四体二用”说。

 

初文

文字学上指反映一个字造字本义的初始写法,

“止”

“趾”

的初文,

“采”

“采”

的初文。

 

右文说:

是认为形声字的声旁都有表意作用的一种学说,

由于形声字的声旁大多在右边,

以称作右文说。由北宋王圣美首先提出。

 

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画成其物”就是将字形画成它所代表的

物体的模样;

“随体诘诎”就是让字的笔画随着物体的形状而折屈,讲的都是描绘实物形状

的意思。

 

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字以象形为基础,通常都有一部分构

件是象形字,所以,看到字形一般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谓“视而可识”

;指事字的

含义要通过特定的符号去提示人们,一般都要经过细心观察才能理解这些符号的确切含义,

是谓“察而见意”

 

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意思是把几个相关的字排比在一起,由它

们的联合形式而呈现出新字所指的含义。

 

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说口语里中某个词,书面上尚未有

代表它的字,就借用一个同音的字,通过声音去寄托它的意思。

 

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思就是根据事类造字,再选取一个同音

字来譬如读音以配合成字。

所以,

形声字都由两个现成符号组合而成,

其中一个表示新造字

的意义或类属,

即一般所谓的意符或形旁;

另一个表明它的读音,

即一般所谓的声符或声旁。

 

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所谓“建类一首”

,是指已造字与孳乳字

具有同一个部首;

“同意相受”是指一组转注字的意义完全相同,彼此可以互相注释。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