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葱《理想化的来世生活画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汉代画像砖表现的主要内容有哪几类人物形象特征 陈大葱《理想化的来世生活画卷

陈大葱《理想化的来世生活画卷

2024-06-06 22: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清光绪三年(1877年),成都新繁县出土的8方“二十四字”吉语砖,据考是最早发现的巴蜀铭文砖。其铭曰“富贵昌,宜宫堂;意气扬,宜弟兄;长相思,勿相忘;爵禄尊,寿万年”。1881年被王懿荣看到后“诧为异宝,因揣数品以去,此砖遂传海内”(据民国《新繁县志》)。

而清末出土于广汉县五里巷(古雒城旧址)的“桑园”砖,则是四川发现最早的画像砖。

陆续出土的巴蜀汉画像砖石,也引起了外国传教士和外籍学者的关注。1911年,英国传教士陶然士将一方西王母画像的砖偷运至伦敦(至今仍藏于大英博物馆)。1914年,法国学者维克多·谢阁兰、基尔贝特·法占等组成四川考古队,沿岷江、涪江流域对汉墓进行调查,在昭化北郊发现了鲍三娘残墓,获取了大量几何纹车马画像砖。

对巴蜀画像砖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始于抗战时期。1940年4月,郭沫若与卫聚贤等人在重庆嘉陵江北岸的农家墙角,见到一块延光年间的“昌利”铭文砖,又在新桥一带的路旁拾到一块“富贵”铭文砖,继而以此两块砖为线索,发现了一个汉代墓葬群。其后,郭沫若等人对其中几座已遭破坏的墓葬进行了试掘和清理,出土了“延光四年”“延光四年七月造作牢坚谨”等年号砖。郭沫若手拓并题诗纪事。其后,还举办了专门的展览。汉砖的收藏、著录由此在四川地区蔚然成风。

这期间,在成都的美籍考古学家葛维汉也从成都古董商罗希成等人手中,买入了大量“汉画”拓片(现藏芝加哥大学图书馆)。

1948年,四川收藏家曾敏(字祐生)出版了《萃珍阁蜀砖集》,将其珍藏的四川汉代画像砖二十三方、文字砖三十五方的拓片分别贴于该集上下册。所录均为原拓,且大多是初拓,拓片上钤有原收藏者和集拓者的印章,并注明了砖的出土地点。

1951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也出版了里查鲁德富、闻郁的画册《益州汉画集》(HanTombArtofWestChina),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四川地区所发现的汉代画像砖。这是西方学者研究巴蜀汉代美术的第一本专著。作者是加州大学学者,受富勒赖特基金会资助,收录了在四川实地考察时征集的100幅汉画拓片。

上个世纪50年代,四川省各级文物考古部门先后在成都站东乡青杠包汉墓、北郊羊子山汉墓、新繁清白乡汉墓、西郊曾家包汉墓、新都县新农公社高堆子汉墓,发现了大量画像砖石,其中大量精品都是首次发现。引起美术考古学界的极大轰动。

随后,当时的西南文教部“宝成铁路文物征集小组”在成都及周边县区的建设工地上,又收集到一批极具研究价值的画像砖。这批砖主要出土于成都、新都、广汉、德阳一带,尤以在德阳黄许镇收集的画像砖最具代表性。现今中央美院所藏巴蜀画像砖精品,就是从其中索取的。

堪称巴蜀汉画典范的,是1953年在成都羊子山1号汉墓考古发掘出土的画像砖石(现藏重庆三峡博物馆)。这批精美砖石中的代表作后来都出现在了邮票上,令巴蜀汉画像砖石名声大噪。

改革开放以后,四川地区文物考古事业取得了更大发展,而民间的收藏之风也迅速复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彭山县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工作,收集到50方画像砖。

1996年11月,省市文物部门在广汉市新平镇罗家包发现8座汉代砖室墓,并进行科学清理和研究。

不可逆转的城市化浪潮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以后,川渝地区汉代画像砖石的出土陡然增多,不少画像砖石流入民间收藏家手里。

藉由新的考古发现,一批专家学者迅速投入了四川汉砖的著录和研究中。其中高文、王锦生编著的《中国巴蜀汉代画像砖大全》是最为系统地著录的著作。另外,高文还主编出版了《四川出土汉砖文书法选》、《新出土巴蜀汉代画像砖》等,不断拾遗补缺。

二、巴蜀汉画像砖石产生的社会背景

巴蜀画像砖石艺术在东汉的异峰突起,与巴蜀地区在秦汉期间遭遇的社会文化重大转折关系密切。这个重大转折,就是改夷归夏。

先秦时期的巴蜀,虽不在华夏文化圈(汉字语境)内,却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为标志)。然而,在西汉文学家扬雄的《蜀王本纪》中,巴蜀地区竟成了“不晓文字,未有礼乐”的蛮荒之地。显然,该地区曾经的辉煌,被汉字文献刻意涂抹遮掩了。这样的刻意,同样存在于别的汉字典籍里:《战国策》称古蜀为“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被东晋《华阳国志》改为“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为邻”。

由“戎狄之长”变为(与)“戎狄为邻”,当然是对巴蜀族群祖源的篡改,是中原统治者对巴蜀地区的久治谋略。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其真实意图如《史记》所载:“取其地,足以广国;得其财,足以富民。”

为此,秦不遗余力对巴蜀进行了改造:

一方面,利用军事压力进行制度重建,在成都平原实行井田制和郡县制。同时将大量秦人移民到巴蜀地区,修建跟咸阳同建制的城邑,“李冰治水”成为经济建设的标志性功绩。对以巴为首的盆地周边地区,则以羁縻政策(类似现在的一国两制)予以安抚,换取兵源合作以及交通要道战略保障。

另一方面,强行统一文字并焚书涤典,中断了巴蜀先民的文字实践并模糊了其起源记忆,为改写其古史创造了条件。

秦的苦心经营,使巴蜀地区的原住民迅速融入了中原文化,巴蜀经济在原基础之上登上了新台阶,对后期秦灭六国和汉代中兴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继的汉政权沿袭秦制。除了在巴蜀全境推广郡县制,又在手工业发达的地区设立工官,其中如蜀郡(今四川成都)、广汉郡(今四川金堂东)工官的漆器、铜器、金银器,生产规模相当巨大,产品制作亦极精美。如《后汉书》所言:“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器械之饶,不可胜用。”

为促使巴蜀民众从思想上彻底改夷归夏,汉代统治者加重了文化建设。蜀郡守文翁在成都开办学之先河,着力以儒学培养本土地方官员,史称“文翁化蜀”。

西汉末年,中原地区因王莽之变常年战乱,社会动荡。相对安定的巴蜀地区成为中原富室的理想移居地。中原的厚葬习俗也由此传入(为之服务的制陶中心就此南迁到成都附近)。

但东汉之前的巴蜀先民,由于长期受巫鬼文化熏陶,是笃信长生不老之术的。西汉扬雄所作《蜀王本纪》,开篇即言“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这样的历史传说,使拥有不死之术的西王母,在本土民间信仰中占据着难以动摇的地位。

于是,对本土民间信仰的改造,成为使巴蜀地区彻底改夷归夏的关键步骤。

始终认为,东汉之初巴蜀地区的佛教传入和道教建立,是有统治者助长的。佛、道信仰勃兴之初,皆附会西王母信仰,还巧妙地把转世、升仙观念植入了其中。拒绝死亡的“长生不老”追求逐步被接受死亡的“转世升仙”取代。这个漫长的过程,直到西汉末年才基本完成。

统治者通过信仰改造实现了对原住民的精神控制:虚构的来世越美,就越能消减对起源的怀念和对现世的不满。

以长生不老为追求的西王母信仰被改装后,升天成仙或者转世投胎成了新的诉求,与中原丧葬习俗实现了完美组合。

巴蜀汉代画像砖石的内容,正是这一变化的结果。其所描摹的,并非写实的社会生活,而是理想化了的天上人间。

可以说,是伴随改夷归夏进程的神仙转世梦想,为汉代巴蜀丧葬艺术注入了活力,造就了该地区后三星堆时代的艺术灿烂。巴蜀地区的汉画像砖石也因此多姿多彩。

三、巴蜀汉画像砖的主要型态和内容

四川画像砖种类繁多,内容庞杂。

尽管图文并茂的条形砖也不乏赏心悦目之作,但研究者通常以美誉度最高的平面画像砖为主要对象。平面画像砖形制大致可归为三类,即成都类型、广汉类型和彭山类型。

1、成都类型(俗称大方砖):

分布于成都市北郊和成都以西的郫县、温江、双流、崇州、新津、大邑等地。通常高38厘米许,宽45厘米许。多采用线条构图,少数浅浮雕或两相结合。内容有官家气派。

2、广汉类型(俗称长方砖):

分布于广汉、彭州、新都、德阳、什邡、绵竹等地。高25-28厘米,宽41-48厘米。多为浅浮雕,兼有少量线条,画面富有立体感。内容相对世俗化。

3、彭山类型(俗称画框砖):

仅在彭山县境内发现,规格、内容和表现形式皆有特殊性。几乎都有几何纹边框,框内分格,以组合画面表现二至三个不同题材的内容。通过图像对比,这类似乎与河南新野画像砖有直接的承继关系。

巴蜀画像砖的内容,不外拟人化的神仙世界和理想化的人间生活。

人的梦想,终跳不出现实欲望。但人的想象力再好,也超越不了现世模板:仙人也还是凡人模样(不同只在长了会飞的羽翼),衣食住行也不过当世受用的升级版(只要不是实物陪葬,似乎就可以不受生前等级制约)。

四川东汉墓中,使用平面画像砖做装饰的,并不多;用者当富贵人家。

【拟人化的神仙世界】

无论怎样的组合,画像砖里几乎都有阙,或单或双,砌于墓道近门处。阙是逝者进入理想国的"天门",门的外面是人间,门的里面是天堂。天门,是进入神仙世界和来世生活的标志性建筑。

站在双阙间桥形层楼正脊上的凤鸟,是沟通天地的精灵。它将引领逝者,去往梦中的天国。秦汉之制,十里一亭。亭长掌开闭扫除,亭卒掌逐捕盗贼。画像砖上的亭长,通常捧盾躬立阙前迎候拜谒,表示对进入天国者的敬重。

阙是"天门"的真确性,考古专家已在画像石上找到铭文确证。巫山地区出土的汉代圆形铜棺饰,其双阙图案中的文字亦可佐证。

不管信仰的内涵怎么变,西王母在画像砖中的至尊地位依然。

最完备的表现,是西王母居中端坐云气环绕的龙虎座上;象征祥瑞的有翼九尾狐恭立一旁,其下是持灵芝的玉兔;王母座下有蟾蜍(传说中嫦娥的化身)起舞,其旁为王母觅食的三足鸟;砖左持戈而立的,当是护卫王母的"大行伯",其身前有祈福者持笏跪拜;其余人物,大概是王母的侍应。

天国里除了西王母,还有"日月"、"四灵"、"伏羲女娲"等辅神,还住着"仙人"。

日神和月神画像砖,通常高悬于西王母画像砖两侧,相向而飞。日神和月神造型,多为人首鸟身胸负圆盘的形象,圆盘中分别有金鸟和蟾蜍,亦代表阴阳。部分画像砖上还有星辰。

"四灵"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方位神。伏羲女娲传说,本属中原神话体系,也注入了巴蜀丧葬文化。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伏羲鳞身,女娲蛇身"。画像砖中他们各擎表阴阳的日月,各持表圆融与方正的规矩。汉墓中,此砖通安放于与“天门”相对的甬道壁。

伏羲女娲结合双龙交尾的砖,则明白无误是亚当夏娃的意思了。交媾是繁衍的必须,本不用遮遮掩掩。

但1979年成都新都区新龙乡发现的两方"社日野合"画像砖,却直观到了惊世骇俗。怕有伤风化,很长时间里,文博单位都不敢公开展出。同题材的砖,重庆三峡博物馆也有一块,不过不是野合,是在帷幔中行事。男欢女爱,自古天经地义呢。

画像砖石中的“仙人”,其实是凡人想象中得道升天后散居在天国的先人。生活也不过是博戏、追逐、骑行⋯⋯区别只在长相带了仙气,所骑所乘非同寻常而已。

飘飘欲仙之态,最生动的表现是"龙车骖驾"画像砖:三条龙拉者一辆敞篷涡轮车在星河中飞驰,美呆了!(传说中女娲补天后,也是乘龙车归去的)。

凡人想出的"神仙日子",脱离了人间烟火,也真没啥过头。虚构的神仙世界是满足不了人们在尘世里未能餍足的物欲的。

是以,想象中的的天国,终不能跳出现实生活的投射了。巴蜀画像砖这才展开了华彩篇章。

【理想化的来世生活】

一定要在来世活出个人样来,大概是转世升仙梦想的核心内涵。体现面子(讲排场)的内容,在巴蜀画像砖中特别突出。

最能体现气派的莫过于车骑。车骑在四川画像砖中数量和种类,俱列首位。有一至六骑的骑吏、骑吹,有驾驭一至三马的各型车辆。单马的有轺车、导车、斧车、轩车等;驾二马的叫"轺传";驾三马的称为"骖驾";运辎重的称为"篷车"、"栈车";妇女坐的称为"小车"、"辎车"、"骈车"等。

巴蜀汉画中的马,动感十足。马的造型在似与不似之间,皆有龙韵。

巴蜀画像砖中,与华丽丽的车骑关联配合的,是盛大的宴饮乐舞和百戏伎乐。后者表现的,可能是逝者进入天国后受到的款待,抑或是幻想在天国中有享受不尽的美味佳肴和骄奢淫逸。感觉直到今天,搞伙食时的欢愉,也还未出其右。

人之好赌,由来已久。巴蜀汉代画像砖上不仅天国里的仙人喜欢六博,活着的人也为逝者安排了这样的娱乐。

喜乐富足的生活,必有充裕的物资保障。商业贸易的繁荣是其后盾。那么,天上的市街是何模样呢?

巴蜀画像砖里最有代表性的市井格局:画面中央有五脊重檐市楼一座,上置一鼓,开市、罢市之时击鼓为号;市井东、西、北三面皆有墙,隶书"东市门"、"北市门",表明此为封闭式市场;市井被宽敞的过道分为四个列肆,每个列肆东西顺列三到四排摊位,还有长廊将四个列肆连为一体;部分列肆后面还有仓库。画面中,正在进行交易活动。

在另一幅市井图中,酒肆前有以羊尊储为运容器,表示画外将有隆重的酒局。

画像砖中反应的这些繁华景象,虽有理想美化成分,但绝非臆想。汉代四川的富饶,首先得益于都江堰的灌溉之利,农耕渔猎高度发达;其次是相对稳定的社会,带来了地主庄园经济的空前繁荣;特别是有组织的井盐、米酒、丝绸生产,给四川开辟了滚滚财源。

农耕渔猎生产场景,可谓四川画像砖中的一大亮点。收获弋射、播种、薅秧、拾螺、捕鱼、采莲、射猎、舂米、纳粮等。如闻田园牧歌,如闻田园牧歌!

井盐是四川最重要的手工业之一。汉代盐业一度全由官营,但后来部分豪门巨贾也有了自己的盐井。左太冲《蜀都赋》:"家有盐泉之井,户有橘柚之园。"至少有两种版本的画像砖,真实记录了汉代四川钻井汲卤熬盐的盛况。

四川自古多佳酿。巴蜀画像中也出现了砖中国最早的酿酒实景图:屋檐之下,垒土为鐪,鐪内置有三个酒瓮(瓮口似有管道与鐪面想通);鐪后侧有一大釜,一人衣袖高挽,左手把握釜沿,右手入釜操作,其右一挽髻女子似在烧柴;屋后壁上挂着两只酒壶;屋外一人站立观望,左上一汉子双手推着原料车离去;其下一人肩挑酒瓮回首顾盼,或为酒贩。

巴蜀地区是我国养蚕的发源地之一。杨雄《蜀王本纪》:"蜀之先王名蚕丛"。巴蜀地区也是我国丝绸生产的重要基地,至少在西汉时,蜀锦既通过南丝绸之路销往南亚和中亚地区。到东汉时,蜀郡成为第二大蚕丝基地。出蜀锦的成都,别名"锦官城"。所以巴蜀画像砖图中桑园图,也十分著名。

晏居画像砖表现的是年迈告别仕途归家乐享清福的情形。消夏图中,男主(肩头有鸠杖)与小娘子席地依偎,两旁是执便面(扇)的侍者。梳妆图里,居中持鸠杖的男主扶着对镜搔首弄姿的小娘子,右侧是执镜侍女。

四川画像砖中,还有许多描述当时风俗、时尚的画面,比如重文尚武,比如尊师敬老等。享乐之外,也还融入了对公序良德的追求。

讲经辩难:时富贵人家子弟争相学经,以为仕宦之道,相互问难是流行的学经形式。

礼贤敬老:拜谒尊者(博学大德之人),是汉代风尚,亦进身之阶。

施粮养老:汉代实行"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的养老制度。《后汉书•礼仪志》:"年七十者授以王杖,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鸟也,欲老人不噎。"(这理想化的社会型态,真令今人汗颜)

习射练御:中国古代"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箭术)与御(骑术)为武艺,贵族男子必习之。

⋯⋯

看了这些,会不会恍觉汉代巴蜀已经到了「家家有矿」的富裕地步?愿景而已。陪葬海量金银财宝和实物车马的,才是不可逾越的等级富贵。

四川画像砖的制作流程,分为刻板、模印、烧结、着色四道工序。不复杂,也不简单!通常,大型砖墓附近都会发现同期的砖窑。砖很重,运输不易。窑工们应该是带着木刻印板进行流动作业的。

无从知晓制作这些画像砖的艺匠的姓名,但他们的艺术成就,已流芳百世。

四、巴蜀汉画像石举要

巴蜀画像石相比画像砖数量较少,除了少量摩崖题刻,基本都与丧葬相关:墓园石阙上的浮雕和铭文、神道圆雕石兽、墓门石吏、墓室享堂门楣装饰、墓室内壁刻画(也有类似画像砖的嵌入作品)等。

我所见最早的巴蜀汉代崖墓题刻,是四川新津的元延元年题刻。元延(前12年-前9年)是西汉成帝刘骜的年号。据说后来被成都市文馆所切割了去,但至今未见发布和展出。

除了有在国内数量最多的汉阙遗存,巴蜀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汉代画像石有:1953年出土于成都羊子山汉墓车马仪仗和宴饮百戏组合(现藏重庆三峡博物馆)、2003年重现于四川荥经县茶马古道旁的何君阁道碑(有第一汉隶美誉)、1969年出土于雅安汽车站附近的画像石棺上的“汉代第一吻”(现藏雅安博物馆)、江口崖墓高浮雕秘戏石刻(现藏国家博物馆)、乐山柿子湾崖墓门楣和麻浩汉墓门楣上的佛像、郪江崖墓石壁上的“狗拿耗子”、1975年出土于成都曾家包汉墓后壁的巨幅庄园生活场景(现藏成都博物馆)⋯⋯等等。

最值得称道的是画像石棺上的刻画。这些刻画应该都有图画蓝本,不像模制的画像砖可以量产,具有唯一性。汉代画像石棺都分布在西南地区,尤其集中地出现在四川盆地内。这种葬具,与稍早出现在中亚地区的石棺颇似。

值得重点介绍一下成都羊子山1号汉墓的车马出行百戏宴乐画像石。这是国内迄今发现体量最大也最华丽的同类题材画像石组合,共计刻画人物120人,代表了巴蜀汉画像石的最高水平。

这组画像石通长11米,由8块高47厘米的青砂石横向连接组成,由西南博物院(重庆市博物馆前身)实施考古发掘。

该画像石内容由两组画面组成:

前半部分描摩了墓主出行时的宏大场面,其前有导骑、导车开路,中有骑吹乐手和护驾拥簇,主人高车驷马一路飞驰;共刻画有轺车12辆、骑吏34人、步卒18人、马56匹,气势磅礡,浩浩荡荡。

后半部分则描绘了家居宴享、观看杂技百戏的奢靡生活情景。画面左端厨役忙于炊爨,旁有帷幔低垂,分隔空间。右端华堂盛宴,宾主跽于席,右端伎乐伴奏,堂内罗列舞伎乐百戏。楼下正厅内5人设席而坐,一边宴饮一边观赏杂技,席前置案樽盘盒。左角上一人抚琴,另一人正坐席上观看。

该墓采用了少见的画像砖石混合装饰。前室左右壁嵌有画像砖,车骑出行、宴乐杂技画像石则分嵌在中室左右壁上。

没有证据表明墓主的身分,车骑仪仗也未严格按汉代仪规排列。结合同坑所出画像砖看,估计也是个希望来世“家里有矿”过锦衣玉食生活的豪族吧。

民间的画像石收藏,因受陈列条件限制,所见多为画像石棺残件和崖墓浮雕残件。

五、小结(兼说汉画像砖石的作伪与防范)

巴蜀地区的改夷归夏,带来了不同文化的杂糅,也使巴蜀先秦史从此陷入“开国何茫然”的混沌之中。

信仰是能够让人暂时忘却现世苦痛并淡漠起源怀念的迷药。巴蜀先民的西王母信仰,发生的由拒绝死亡(祈求长生不老)到接纳死亡(盼望转世成仙)之变,直接投射到了丧葬行为之中。

墓里埋着的,都是活人的思想。巴蜀汉代画像砖石的内容,正是这一变化的结果。那些具象可感的生活场景和仙界风物,是巴蜀先民对冥界想象的直观体现,可谓基于现世欲求的浪漫主义表达。

巴蜀画像艺术在汉代的升华,无疑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惜,打那以后,除却佛道余绪和宋之复古,巴蜀地区就鲜见独步天下的艺术创造活动了。

当下,巴蜀画像砖石及其拓片,正受到越来越多金石爱好者的追捧。而造假行为,一直如影随行。

对巴蜀汉代画像砖石的造假,从民国时期就开始了,因为国内金石学家和国外研究者初期都只看重文字,以罗希成为代表的成都古玩商便炮制了大量画像砖石赝品。这个罗希成,在成都五世同堂街办过博物馆,曾经是巴蜀古陶瓷研究的先驱之一。四川博物院和重庆三峡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有他经手过的藏品。当时在华西大学任教的葛维汉先生就从罗手里买过不少拓片(现今仍藏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有的还被收录进了《益州汉画集》里)。我在其中发现了不少臆造之作。

现在的造假手法很多。除了残砖拼凑、老砖新刻、石膏翻模,还出现了3D打印;至于拓片更是重灾区,目前网上所售,多不靠谱。连国有博物馆的拓片,所拓之物也基本是翻模品,属于文创一类。所以要提醒爱好者,买拓片时最好请卖家提供原物清晰图佐证。

⋯⋯

且借米兰·昆德拉在《笑忘录》中的一段话,作为此文的结尾:所谓美,就是星光一闪的瞬间,两个不同的时代跨越岁月的距离突然相遇。美是编年的废除,是对时间的对抗。

陈聪 2020年11月于重庆南岸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欢迎订阅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