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子公主们管帝后叫“父皇”“母后”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汉代女子行礼叫什么名字 古代皇子公主们管帝后叫“父皇”“母后”吗?

古代皇子公主们管帝后叫“父皇”“母后”吗?

2024-06-26 22: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换个场景,假如你官居处长,你会动不动说“本处长”吗?除非你醉酒发狂时!)

以上那些哀家、寡人都是“自称”,这位朋友忽然问起的“父皇”“母后”,属于他称。

他称跟自称一样,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

对此各有各的习惯。比如中国孩子管老师叫“张老师”“李老师”,西方孩子则“Mr 张”或“Mrs 李”的叫。古代则又有其俗,不喊老师,也不喊师傅,而叫“先生”——先生才是最尊贵的称呼。

我们现在一些影视剧,编剧和作者不晓得这些名堂,都是想当然地乱编,且彼此模仿。比如一位太后,太监喊她太后,皇帝也喊她太后,妃子也喊太后。太监喊太后,无可厚非,但皇帝和他的后妃们却不可。因为“皇太后”“太皇太后”是身份,同时也是封号、尊号,前面还有一长串字眼,太后只是省称,哪有儿子、儿媳妇喊老太太封号的?我们拿近事来比附,一位女性同志担任了国家某部部长,回到家,儿子来声“部长回来啦”,儿媳妇近前请安,道“部长辛苦啦”,是不是不合适?儿子媳妇,只能叫娘或妈,否则就是——妈的!乱叫!

我说“父皇、母后”是书面语,有证据吗?倒是有!我引明太祖朱元璋手定的《祖训录·礼仪》中的规定为例:

“凡进贺表笺,皇太子、亲王于天子前自称曰:‘长子某,第几子某,王某。’称天子曰:‘父皇陛下。’称皇后曰:‘母后殿下。’若孙则自称曰:‘长孙某封某。第几孙某封某。’称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称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若天子之弟则自称曰:‘第几弟某封某。’称天子曰:‘大兄皇帝陛下。’称皇后曰:‘尊嫂皇后殿下。’……”

“凡进贺表笺,皇太子、亲王于天子前自称曰:‘长子某,第几子某,王某。’称天子曰:‘父皇陛下。’称皇后曰:‘母后殿下。’若孙则自称曰:‘长孙某封某。第几孙某封某。’称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称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若天子之弟则自称曰:‘第几弟某封某。’称天子曰:‘大兄皇帝陛下。’称皇后曰:‘尊嫂皇后殿下。’……”

毫无疑问,父皇陛下、母后殿下、祖父皇帝陛下、祖母皇后殿下、大兄皇帝陛下、尊嫂皇后殿下(以下叔侄之类未录),都是书面词汇,是写在进贺表文里的规范文字,而不是当面对答时应如此称呼。

古代礼法甚严,往往先讲君臣之礼,就是上表读奏这一套,然后转入后宫,再叙父子家人之礼——这时就要说“人话”了。所谓人话,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说的大白话。

根据此理,我猜测,“天家”跟普通民家一样,见到皇帝、皇后,也会喊爸爸、妈妈;如果正式一点,会随宫中口吻,管爹喊“皇爸爸”。有意思的是,光绪夫妇正是如此喊慈禧的。而据溥仪《我的前半生》一书记载,宫廷里孩子是按满洲风俗喊皇帝为“皇阿玛”的——这不就是喊爸爸么?

设想一个场景,小皇子来御书房找皇帝,皇帝不在,皇子问太监:“爸爸去哪里了呢?”这才是人话。

管爹喊爸爸,管娘就喊“娘娘”。

明清时代,后妃在宫廷里习称为“娘娘”或“老娘娘”,大众都这么喊,皇子皇女们有时也会跟着喊,透着那么亲切!如果是“他指”的情形,就称某封号娘娘,或某宫娘娘。皇后也是“老娘娘”,儿子见了,随众喊一声“老娘娘”,不见外!加“太后”二字,就显多余(老娘娘的“老”是尊称,并不代表她真老,一如古代对人喊“老先生”,自称“晚辈”)

当然,还有一些人有特殊喜好,也便随其喜好产生一些特别的称呼,如《红楼梦》里的贾母,人们不会喊她史太君,而呼之为“老祖先”,以谀其辈分年寿最尊。又如慈禧太后,她喜欢人喊她“老佛爷”,人就喊她“老佛爷”了。

儿子女儿见到父亲,一声爹,多亲热。做过父亲的人都知道,“爹”或“爸”这个词,是天下最美、最温情的词汇。皇帝做了父亲,亦是如此。

除了孩子们,其他人怎么称呼皇帝呢?今天讲了太多,怕是看官已乏了,咱们留几句话,明儿接着讲——《请喊皇帝一声“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