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CEO调整背后:千亿巨头的数字化需要哪些能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永辉超市ceo李松峰个人资料简介 永辉CEO调整背后:千亿巨头的数字化需要哪些能力?

永辉CEO调整背后:千亿巨头的数字化需要哪些能力?

2024-07-01 03: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1年的永辉,有两件事可以算是轰动业内的大手笔。第一件事,是以大本营福州为基地,开始快速试水新业态永辉仓储店,至今全国开店已达35家。另一件事,则是刚刚宣布的:8月5日,永辉超市(601933.SH)发布公告称,拟聘任李松峰为公司首席执行官(CEO),更好地牵头建立技术驱动运营的组织体系,带领公司迈向科技永辉。 公告显示,李松峰此前担任永辉首席技术官(CTO),拥有20年技术及管理经验,擅长在业务变革中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数字化能力。此前,李松峰曾深度参与百亿级电商公司发展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公司,见证了其移动互联网转型、中台化建设及技术对外赋能。2021年上任永辉CTO以来,李松峰作为公司科技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负责人,有力推动了永辉科技能力和全渠道数字化经营能力的建设。 也就是说,一位刚刚担任CTO半年的职业经理人,现将出任永辉超市CEO的角色。永辉究竟意欲何为? 除聘任李松峰担任公司CEO外,公告还透露,永辉拟聘任原CEO李国为富平云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聚焦源头大单品的采购、包装、销售。永辉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董事会对李国任CEO期间的勤勉工作及为公司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李国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 其实,不妨把仓储店这件事和人事调整联系起来看。仓储店是表,组织乃至人事调整是里子。2021年的永辉,显然是表里如一,两个都要调整。而这一表一里之间,其实又有主线,那就是以数字化能力为核心,打造真正的科技永辉。 科技永辉不是今天才提出的,在如何打造科技永辉的路径上,过去几年永辉也一直在探讨,这种探索的价值,其实并不局限于这家企业自身,也理应对正处于关键转型期的商超行业有所启发。 科技永辉离不开数字化,那么数字化究竟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战略?面对这道选择题,今天永辉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我们以为,数字化真正在一家公司生根发芽落到实处,需要两个能力。第一是专业化的供应链能力,第二是与之匹配的组织能力。永辉今年的两个大手笔,正好对应这两个维度。

 - 1 - 数字化的表:回归零售价值 要想了解永辉的最新变化,可以去永辉的仓储店走一走,这里是最好的观察窗口。通过“人货场”的升级重塑,永辉仓储店有效带动门店客流爆发式增长。自今年5月首店开业至今,永辉仓储店全国门店数量已经突破35家。在福州地区,永辉仓储店客流、销量同店比都实现了快速增长。而且,对于过去传统商超的经营逻辑进行了深刻的梳理,真正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比如,精简SKU,缩减外租区,对传统的“通道费”、“堆头费”模式发起挑战。 核心竞争力,还是回到生鲜供应链。根据2020年永辉超市财报,生鲜始终是永辉的核心能力并具有增量想象力。在永辉的语境中,今天要塑造的是数字化基因的生鲜供应链。数字供应链的核心是什么?其实还是精准匹配消费者需求的能力。 不收会员费是永辉仓储店特立独行的路子。相比收取会员费,永辉更关心的是,自己有多少“数字化”的会员。作为“科技永辉”落地的重要一步,永辉生活 APP 持续改版升级,在导购营促、交易流程、服务体验及会员运营等方面都实现了突破性提升。截至2021年7月底,累计全渠道会员数破亿,“永辉生活”会员数突破7565万户。 而数字化的会员,需要的是有数字化基因的供应链。 如果通过仓储店看永辉在供应链的变化,商品层面一个明显不同就是很多商品本着“精选”的理念,不会再重复罗列SKU 。比如土豆,不会再有大中小不同规格,而是尽量走向标准化的选品。这就要求需要有优中选优且足够稳定的供应链,需要卖场与供应商高度协同,需要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

正因此,原CEO李国为富平云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告指出,李国会带领富平聚焦“源头大单品”的采购、包装、销售。为什么强调源头大单品,看看仓储店的逻辑就懂了。

 - 2 - 数字化的里:中台与上下同欲 今年年初,李松峰告别工作多年的京东,来到永辉。1月20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任命李松峰为公司首席技术官(CTO)、副总裁,负责永辉超市科技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 这项任命,回头来看,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一个伏笔和命题。那就是一家拥有上千家门店、营收达到千亿规模的实体基因的商超龙头,需不需要一个独立的大中台,来整合所有资源? 这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战略和组织问题。过去的2020年,永辉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消费场景、供应链以及服务等各个环节,不断沉淀业务可复制的中台能力,重点加强用户、商品及仓配三大运营核心能力的提升。 中台不仅是一家公司数字化进程的成果体现,其实也是组织思路的一种体现。李松峰的职位变动或者也在传递某种信号。 中国的生鲜市场具有很强的产区属性和季节属性,也就是某种生鲜产品可能最好的产地就那两三个省。毕竟无论哪个地区的超市,最终面对消费者还是需要提供全品类的生鲜。一家千亿商超巨头的供应链体系,一定程度上还是需要一盘棋的规划,才能在产区的轮换中,实现整体供应链的持续性和完整性。 据了解,2021年,永辉将进一步加大产地、生产商的源头直采,并在几个重点场地(如福建、云南、河北)建立产地仓,通过农产品数字化中台的建设,和物流体系的能力,打通生鲜产品的地域差、季节差、价格差、信息差壁垒;把更新鲜安全的产品带到消费者手中。食品用品方面,通过公开透明的供应商平台引入新品,重塑年轻化、场景化的品类结构和陈列,与头部供应商深度战略合作。通过供应链数字化打造,实现商品效率的大幅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基于生鲜供应链的中台系统,是一定要有的,而且应该是永辉又一个核心竞争力。 很多传统零售企业,从不敢“奢望”把数字化能力作为自己的核心能力,除了观念等原因,一个重要的掣肘,是投入程度。说白了既没钱也没有人。 这个问题李松峰很清楚,数字化不是挖一两个高管就能解决的。所以他的到来实际是掀开了整个永辉数字化大手笔投入的序幕。不仅将“科技永辉”建设上升至公司战略,还不断引进数字化专业人才、储备科技人才梯队,强化组织力建设。目前,永辉科技中心已组建千人规模的技术团队。 另外一点,谈及一家传统行业龙头的数字化,很多人都谈及一个问题,即数字化一定是个一把手工程,它不能仅仅是一个工具或者查缺补漏的补丁。 对于永辉来说,这需要上下同欲,统一思想,但是这注定是个艰巨的工程。对于很多一线管理者来说,数字化最直接的作用可能还是数据的实时和透明,用数据来指导运营,已经是一大进步,但是永辉的数字化并不能止步于此,必须要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既然如此,如果CEO本身是具有数字化背景和基因的人,显然会更有利于永辉从战略层面去推进数字化进程。 早在今年5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永辉董事长张轩松曾表示,当下零售市场已开始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永辉将继续坚持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加强科技能力和供应链能力,在存量中做增量。同时,以“科技永辉、数字赋能”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为指引,进一步推进全渠道业务战略转型。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此次永辉在高管岗位上的调整,不仅与永辉的上述目标息息相关,也是面对市场竞争新格局的顺势而为。科技、供应链将是未来零售竞争的两大根本,在让李国负责继续夯实供应链优势的同时,依托李松峰过硬的零售专业技术、系统的思维能力,永辉有望加速建立起技术驱动运营的组织体系,顺应乃至引领数字化升级浪潮。 今天的永辉,如果你仅仅从财务层面去认知。不可否认但是,它仍旧处于整个商超零售板块价值被市场低估的历史低谷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但是,主动积极的拥抱数字化变革,从战略层面去确认数字化思维的永辉,仍旧让人对它的未来充满期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