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云南] 大理永平县龙街镇十字口村的华丽“蜕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永平周边旅游 [乡村振兴看云南] 大理永平县龙街镇十字口村的华丽“蜕变”

[乡村振兴看云南] 大理永平县龙街镇十字口村的华丽“蜕变”

2024-06-06 01: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古驿道古树中穿越的小村

十字口,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中博南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见证过秦开尺道、汉置郡县、唐标铁柱等历史;有大明建文帝、南明永历帝、明代状元郎杨升庵及明末旅行家徐霞客等历史人物历经此地的传奇故事。

“到了,就坐下歇歇吧!”从古至今,东来西往、走南闯北的行人游子路过这里,总会坐在十字路口的十字形石礅上,思一思曾走过的路,想一想即将走的路。

往山里走,屹立于十字坡头的古道苍松,树高30余米,树围近6米,根深叶茂,苍劲挺拔,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矗立于十字坡头,迎送过往、见证古今。两千载云烟,一万里遥迢,它检视过富贾行商的意气风发、庇荫过文人墨客的蹒跚背影、经受过历史的更迭盛衰、承载过岁月的悲欢起落,却依旧老而不衰、古而不朽,始终彰显着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和坚韧不拔的高洁精神。

“我们十字口,有88棵千年古核桃树和100多棵百年以上的古核桃树。用省林业科学院核桃专家赵廷松的话说,十字口古核桃树群,是我省至今发现年代最久、数量最大、最集中、造型最美的古核桃树群。”说这话时,普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赵斌的嘴角忍不住地上扬。

休憩在农家,围炉把盏,原汁原味的彝家羊汤锅、彝家荞粑粑、彝家砣砣肉、彝家“连渣捞”、腊罗土窑焖鸡,令人垂涎欲滴,好想统统拿下,无奈胃太小。“腊罗土窑焖鸡是我家的特色菜,要预订才能吃到。”60岁的彝族老人赵中祥,靠祖传手艺从事特色餐饮业,吃上了“旅游饭”,又因诚实守信而生意兴隆。

十字口最热闹的莫过于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至十二日的“打歌节”和农历六月廿四日的“火把节”。打歌不分男女老幼,跳舞不分年龄大小。大老爷们奏笛吹笙、热歌领舞;妇女们和着韵律翩翩起舞,头上、手上、身上那银光闪烁的首饰,不断发出金盘落玉般的声音;没有乐器的少男少女们,则“啪、啪”地拍起手掌,随着舞步节奏陶醉到星落晨曦。

在绵长悠远的岁月里,永平千年古核桃园梦里原乡·龙街十字口酝酿并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建筑文化、核桃文化、饮食文化等在这里交织出了美好生活的多种方式。依托这些资源禀赋,景区精心打造了集生态、休闲、度假、养生、美食等为一体的乡村精品旅游景点。

打造以旅带农全域旅游小村

20世纪90年代以前,十字口村的交通通道仅为一条供马帮通行的窄道。茶绍勋读高中时,每周需背着大米和柴火,沿着崎岖不平的马道走30公里前往龙街镇上学。“开哨——”花甲之年的茶绍勋仍记得马帮途经十字口村时,在村子后山扎篷宿营时的长喊声。百十匹马驮着棉花、盐、茶叶等物资,从单行的马道上走向远方。

20世纪90年代末,马帮运输逐渐被现代交通方式所取代。彼时的十字口村,新的交通基础设施尚未到达,村里的核桃、烤烟、玉米等农作物很难卖出去。村里的孩子去上学,也需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因此,村民们达成了修路的共识,一家分配几十米的路段,用刀砍、用锄挖、用脚踩出一条土路。路是通了,可一到下雨天便泥泞不堪,三天两头塌方。村里每家只能出人去挖水沟,重新把路修好。如果河谷的叙利河发洪水淹了普渡桥,村民几乎就与外界断了联系。

路不通则无流动,无流动则民不富。2018年以来,当地政府全面推进十字口村的道路硬化、改建工作。如今十字口村,硬化路建成通车后,该村被大山阻断的发展机遇有了光亮。村民外出上学、经商、采购更便利,核桃、玉米、生猪等农产品也能物畅其流。“以前养了猪很难卖出去,现在车直接到家门口来拉。”村民常洲想起自己去年养猪挣得的10万块钱,开心得笑出声来。

乡村因路而兴。这条路,不仅让村民们因路而富,也让掩藏在田间地头的千年古核桃树群,随着路的开通被有识之士拂去“尘封”,带着乡村旅游的种子延续开来。

十字口村总面积仅有7.39平方公里,没有支柱产业,也没有内生动力。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永平县领导班子把目光瞄准了十字口村的“四最”古核桃树群和当地的彝族腊罗巴特色文化,萌生了依托“全域旅游”打造一个乡村精品旅游景区的想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风悄然吹遍十字口村的山乡角落。

龙街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精准定位打造“森林龙街”“民族龙街”两大品牌,依托十字口的古核桃树群落、丝绸古驿文化、四季田园风光、多彩民族风情等资源禀赋,顺应“全域旅游”新发展理念和思路,坚持生态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并重,大力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模式,着力把十字口打造成一个集生态、休闲、度假、康养、美食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实现一三产业深度结合,农文旅融合全面发展。

随着景区的打造,村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带来的便利,汗水也能浇灌出双倍的果实——村里几户人家开起了农家乐,村民们养殖的原生态果蔬、鸡鸭有了就近销路;每家的古核桃成熟后,在景区安排下都能拿到比寻常核桃更高的销售价格。

在漫长的岁月里,十字口村曾如同田间地头那些千年的古核桃树木,沉睡在大山的褶皱里。今天的十字口村,以路开道、以水为脉、以旅兴农,走出了一条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振兴之路。

为了满足游客需要,丰富乡村旅游体验,弘扬乡村美食文化,永平县龙街镇十字口村举办众多不同形式的“打唱歌”“火把节”等节日,满足各民族体验的同时,对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获得游客的肯定和点赞。激活乡村“舌尖经济”,让更多人感受到发展的“烟火味”,真正体验到永平民族民风的魅力,也成为当地民众增收的有效手段。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民族,一方水土孕育着一方特色。永平县通过“民族特色美食节”形式激活乡村“舌尖经济”,不仅得到了游客的认可与参与,各种各样的特色美食,孕育乡愁情感,也使得各民族间感情加深,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呈现出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局面。

助农增收的网红打卡地小村

龙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张会云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龙街镇充分利用十字口景区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采取“政府引导+民营资本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大力发展民宿餐饮、休闲垂钓、户外露营、自助烧烤、滑翔体验、文化演艺等业态,积极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过去的十字口村,几乎家家都有一匹马,用于运送核桃、玉米等主要经济作物。早在宋朝大理国时期,十字口就是大理国前往属地“夷方”,即现在的保山、德宏、缅甸等地的途经之地。20世纪90年代前,十字口的交通通道仅为一条供马帮通行的窄道,远远听到对面传来马铃铛声,赶马人就需要准备避让。如果要去附近最大的集市龙街镇购买物资,村民凌晨3、4点就得出发。

要致富,先修路。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现代交通方式的发展,马帮运输的方式逐渐被取代。为方便出行,十字口村的村民自发组织挖出了一条可供摩托车通行的土路。然而,这条路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但遇到下雨天,土路就变得泥泞不堪,难以通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十字口村监委会主任常洲关于那条土路的回忆。

2019年,依托“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对口帮扶永平县龙街镇携手奔小康项目”,十字口村的道路硬化工程开启。随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十字口村的道路硬化和改建工程逐渐铺展,现已全部完成了十字口村入村道路的改造。

从马帮古道到泥泞的土路再到平整的公路,路的变化,让这个曾经囿限于交通的深山古村风貌大变,成为大理州乡村振兴示范点。当前,围绕“古树”“古道”的天然优势,以及道路改造的建设成果,十字口村将资源保护与开发作为主要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个集生态、休闲、度假、康养、美食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并于2022年9月成功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新的增收致富渠道,也为永平县的文旅产业增添了一张靓丽的名片。今天的十字口,有AAA级景区的精致,有美丽乡村的写照,更有村民幸福的笑脸。

四川游客李绍勇告诉记者:“十字口村环境挺好,适合休闲旅游,吃个农家菜、农家饭,空气又新鲜,环境挺好的。”

责任编辑:王泽闻新

校对:易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