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萝卜产业发展现状与育种方向探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水果萝卜的种植与管理 我国萝卜产业发展现状与育种方向探讨

我国萝卜产业发展现状与育种方向探讨

2024-06-19 05: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 2n=18), 又名莱菔, 为十字花科萝卜属作物, 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蔬菜, 并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萝卜物美价廉, 全身是宝, 其肉质根、茎叶、荚和芽苗菜均可食用, 种子、鲜根、枯根、叶皆可入药。作为其主要的食用器官, 萝卜肉质根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C、莱菔子素、芥子油、膳食纤维、叶酸和植物蛋白,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是食药兼优的大众化蔬菜, 民间素有“ 十月萝卜赛人参” “ 冬吃萝卜夏吃姜, 不用医生开药方” “ 萝卜上场, 医生还乡” 之说[1]。

目前, 我国常年萝卜种植面积约120万hm2[2], 市场常见的主要有白萝卜、青萝卜和红心萝卜等几种类型。近几年我国萝卜产业发展主要有四个变化特点:一是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 二是种子进口量下降, 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呈上升趋势; 三是栽培方式多样化, 实现了周年供应; 四是鲜销与加工并举, 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产业化经营[2]。但我国萝卜产业也还存在着品种良莠不齐、栽培技术落后、生产模式分散、机械化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等各种问题。为此, 本文总结了我国近年来萝卜产业发展现状, 分析了萝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选育的优良品种, 并提出了品种选育方向。现将有关结果总结如下。

1 产业发展现状1.1 播种面积及产量逐年提高

近年来, 在全国蔬菜生产规模逐年提高的大背景下, 我国萝卜播种面积及总产量都保持增长的态势。2017年, 我国萝卜播种面积达130万hm2, 总产量为4 501万t, 每667 m2平均产量2 308 kg。相对于2012年, 种植面积增加6.7%, 总产量增加7.0%, 平均产量增加0.2%(图1)。

图1Figure OptionViewDownloadNew Window 图1 2012— 2017年萝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情况数据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根据2017年萝卜播种面积统计数据分析, 萝卜播种面积较多的省份为湖北、河南、四川、湖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 北京、上海种植面积较少。其中, 90%以上为露地栽培, 大棚、小棚及温室播种面积较少。萝卜总产量排名前五省份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和云南, 北京、上海萝卜产量最少(图2)。

1.2 各产区产量、收益及成本差异较大

2016年我国萝卜主产区主产品每667 m2平均产量为3 283 kg, 产值为5 085.37元, 总成本为2 769.19元, 现金收益为3 329.28元, 其中净利润为2 316.18元, 每667 m2用工数量平均为15.91工。各省每667 m2产量和现金收益差异较大, 其中, 云南、广西每667 m2产量最高, 达5 000 kg, 山东、广东收益最大, 达6 000元(图3)。

2016年全国每667 m2物资与服务费用平均为1 002.48元, 直接费用为817.84元, 其中化肥费用为231.75元, 农家肥费用为256.94元, 种子费用为84.47元, 间接费用为184.64元。每667 m2平均人工成本为1 475.24元。从各产区来看, 广西、广东两省每667 m2成本最高, 在3 500.00元以上, 主要是由于这两省人工成本高。种植面积大省湖北的总成本控制较好, 物质服务费和人工成本均较低(图4)。

1.3 市场消费及需求不断提高

近年来, 我国萝卜表观消费量和需求规模均稳步上升。2016年, 我国萝卜表观消费量达4 404万t, 人均消费金额达39.85元, 萝卜需求规模达到551亿元。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对萝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人们对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进一步关注, 绿色农业正好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要求, 无公害、绿色、有机萝卜的快速发展将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二是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居民喜好口味差异巨大, 丰富萝卜产品种类将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差异化需求, 形成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三是萝卜的功能性成分如莱菔硫烷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图2Figure OptionViewDownloadNew Window 图2 各产区2017年萝卜播种面积及总产量的情况数据源于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

图3Figure OptionViewDownloadNew Window 图3 各产区2016年萝卜每667 m2产量和净收益的情况数据源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图4Figure OptionViewDownloadNew Window 图4 各产区2016年萝卜每667 m2生产成本的情况数据源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 产业面临问题2.1 品种差异大, 优质优价及高端萝卜品种较少

近几年, 全国共选育萝卜新品种200多个, 主要类型的萝卜品种已更新3~4代[2]。目前, 我国萝卜种子市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萝卜品种繁多, 种子质量参差不齐。各地均有适合当地生产条件和消费习惯的品种, 其种子来源主要包括国外公司、国内品种选育单位、种子企业及农户自繁, 农民甄别能力有限, 买到劣质种子和不适宜当地种植种子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地方品种退化。我国萝卜地方品种丰富, 但由于地方品种多为常规种, 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自己留种, 品种纯度难以保持, 萝卜外形大小不一, 品质参差不齐, 商品性差, 甚至出现品种退化现象。

三是优质优价及高端萝卜品种较少。目前, 我国高端优质萝卜种子严重依赖国外公司, 进口价格远高于国内市场价格, 优质萝卜品种是我国萝卜产业的一块短板。

2.2 栽培技术推广力度弱

一是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力度不够。育种公司或科技人员对萝卜栽培技术研究程度或推广力度不够, 生产者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 按照当地的传统和相关实践经验进行生产, 生产的萝卜品种和产量差别非常大, 致使一些好的品种不能表现其本有的商品性。

二是生产者缺乏对萝卜栽培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认识。如在广东陆丰世农CR301萝卜抽薹开花事件中, 生产者未按照栽培技术要求, 为了尽早上市提前播种, 致使萝卜抽薹开花, 造成大量损失。此外, 也有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不按照技术标准过度使用农药、化肥, 导致萝卜的安全质量不达标。

2.3 生产模式分散, 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近年来, 萝卜产业化虽有一定发展, 但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 专业合作组织经营规模偏小, 萝卜生产仍以千家万户小规模农户分散模式为主。农户难以及时掌握产销动态, 往往根据上年价格和种植习惯来确定种植规模和品种, 导致价格波动剧烈, 挫伤种植户的积极性。另外, 萝卜以分散生产方式为主, 难以进行规范的栽培技术指导、质量安全检测和机械化生产, 导致产品生产、运输、加工、销售一体化水平低, 产销衔接不紧密, 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 制约了萝卜产业发展。

2.4 综合加工能力薄弱, 产品附加值低

萝卜主要以鲜销为主, 加工业发展缓慢, 如萝卜生产大省湖北的加工率仅为2.6%[3], 且以腌制、泡制等加工为主, 加工方式单一, 技术设备及工艺水平落后, 产品附加值低, 缺乏深加工, 经济增效不明显。此外, 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 对人才和技术的研究开发投入少, 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与科研单位对接不畅通, 科研单位的萝卜加工技术研究与生产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 技术研发与技术转化脱节, 产、学、研合作体系不健全。

3 现有品种与育种方向3.1 现有品种主要类型

萝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品种类型丰富。按照生态型可分为长白萝卜、樱桃萝卜和油用萝卜; 按照栽培季节和冬性强弱可分为秋冬萝卜、冬春萝卜、春夏萝卜和夏秋萝卜[4]; 按照皮色及肉色可分为红皮、绿皮、白皮、红肉、绿肉等不同类型; 按照用途可分为鲜食萝卜、加工萝卜、饲用萝卜等。

目前, 我国萝卜品种市场主要存在三个特点, 一是主栽萝卜仍以地方品种为主。如北京心里美萝卜、天津沙窝萝卜、浙江兰溪小萝卜、山东潍县萝卜、湖北黄陂脉地湾萝卜、湖南龙山萝卜等栽培历史悠久, 特点显著, 为当地主栽品种[5, 6, 7, 8, 9, 10]。二是品种改良成效显著, 育种单位在收集鉴定地方品种资源的基础上, 对其加以改良选育, 培育出更符合市场的品种。如改良满堂红、京脆1号、京红3号、超级郑研、云萝卜1号、2号等。三是长白耐抽薹萝卜仍以韩国和日本品种为主, 国内替代品种快速跟上, 目前, 推广面积较大的进口品种主要有世农公司的“ 白玉春” 系列、“ 世农” 系列等, 国内品种主要有捷利亚公司的“ 捷如春” 系列、浙江省农科院的白雪春2号、浙萝6号品种等。四是利用雄性不育系育成的品种数量迅速增加, 近年来就有京研红樱桃[11], 秋萝卜天正秋红1号[12]和京红5号[13]等多个利用雄性不育系选育的新品种。

3.2 选种向“ 专用化” 和“ 多样化” 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运输产业的发展和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萝卜生产基地特别是反季节生产基地在各地相继建立, 以远距离调运贩卖为主的生产基地对品种提出了除要求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优良性状外, 还要求品种具有耐贮运和基地规模化生产所需要的特殊优良性状, 如皮厚、不易糠心、不易裂、整齐度高等。选育和推广高质量商品菜生产基地专用品种可大大促进我国萝卜产业进一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此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市场多样性需求的不断发展, 生产具有特色的萝卜也是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育种工作者需围绕市场多样性需求对育种目标定位, 开展前瞻性品种选育研究, 主要包括以下四点:一是选育适合不同加工工艺的品种; 二是选育适合不同产区的优质水果萝卜品种; 三是针对不同病区选育具有特定抗性的品种; 四是选育其他用途的萝卜品种, 如油用品种、叶用品种、芽苗菜用品种、提取次生代谢产物的品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盆栽品种等。

加强萝卜育种新技术与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 可为快速高效选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换代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选育生产上急需的春播耐抽薹类型、夏季耐热类型、抗根肿病类型、商品菜生产基地专用的耐贮运品种和其他用途新品种等, 以满足当前萝卜产业发展和多样化消费的需求。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