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长安城到底是什么样,坊到底是什么样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水晶宫平面图高清 唐朝长安城到底是什么样,坊到底是什么样的?

唐朝长安城到底是什么样,坊到底是什么样的?

2023-03-12 17: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为一个生活在西安,博物馆的讲解员妹子,自认为这个问题还是可以很靠谱的回答你。

这个就是找到的唐长安城平面图。这么整齐的都城实在是很牛逼,其实它是在隋朝大兴城基础上建成,宇文恺主持修建。唐长安城可以说分为三个部分。皇城 宫城和外郭城

1.先来说皇城。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中间那一块方形。这个地方是政府的行政办公机关。相当于咱们现在说的政务厅。下面看到的宫城和皇城只隔一条横街,宽440米。

2.宫城。宫城是皇上上早朝,批阅奏折,后宫什么都在这里。唐朝有三个不同时期的宫城。最早的就是皇城上的区域

这里。掖庭大家应该都知道,就是关犯罪的宫女什么的地方,东宫太子来住。顺便提一句上面那个玄武门就是北边的门。玄武是古代神兽,象征北方~

其次就是大家看宫城右上角有一个大明宫。

这个是李治时期的宫城。大家应该也都知道。最有名的一个啦。大明宫的主体是含元殿,当时台基超高的~不过现在只剩下夯土了,遗址公园除了大就是大……这个大明宫是李世民未了给自己老爹安度晚年用的,李渊有风湿,sooooo……建的比较高湿气少嘛,当时修建大明宫的龙首塬是唐长安城地势最高的地方。可是还没修好,李渊挂了,于是工程搁浅。李治即位后才最后修好,花了不少钱。(乱入推荐纪录片大明宫!)

最后说说第三个宫城兴庆宫

皇城最右边。玄宗时期的政治中心。安史之乱的时候大明宫损坏还是很严重的。这三个不同时期的宫城合成“三大内”

3.第三个部分外郭城。大家能看到的,除了皇城宫城外所有的地方都叫外郭城。就是百姓官吏居住区。横竖相间非常整齐的街道把唐长安城划分成了108坊。每个坊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区。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晚上一定时间坊门关闭,不得进出。可以看到皇城中间有一个朱雀门延伸的朱雀大街

整个城的中轴线,将城分为左右两部分。朱雀大街宽155m(想象一下,一条大街啊,155m啊!)城的东西圈出来的地方是贸易区。东市西市。西市通往丝绸之路,是国际贸易中心,东市是国内的。至于怎么贸易,可以另开一个问题了……

说到外郭城,来普及一下讲解过程中大家提问比较多的地方。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唐长安城,是唐朝城墙围起来的部分,相当于我们说的城区。城外面也有人住,就是郊区。越靠近皇城的地方越住的达官显贵。

4.说说面积。唐长安城面积83.1平方公里。比446年东罗马首都拜占庭大7倍,比公元800年阿拉伯首都巴格达大6.2倍。相当于西安现在城区9.7倍。可以说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唐长安城人口大约百万,包括百分之五,就是五万左右的外国人。可以说是国际化大都市。

5.关于布局。首先看形状,非常整齐。白居易说“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真的超整齐有没有。总共有十一条南北大街和十四条东西大街。还有就是为什么皇城宫城在北边不在正中间。就是因为古代人说皇上“譬如北辰,众星拱之”古代人以北为尊,所以在北边。

以上

———————————————————————

这会没事干来整理一下平时讲长安城遇到比较多的问题以及一些遗漏

1.因为当时的主要贸易区是在东市和西市,所以我们所说的“东西”就是从这来的,指代货品。

2.蟹蟹评论里面

@张教主

的补充,关于坊门的开放方向问题~

3.关于其他坊内有没有东西卖。东市西市可以说是主要贸易区。不仅有各行各业的店铺,还有酒肆,胡姬等等,非常繁荣。唐朝虽然说不像宋朝贸易那么自由,但是各个坊内还是有一些基础的贸易项目的。比如小餐馆什么的。不然买东西很不方便的对吧~想想东市西市走过去也是蛮远的,就算坐马车,住的偏一点也不是什么容易事。所以东西市是相当于现在的商区。而且贸易时间一般从下午开始。

4.很多游客会问古代的,嗯,宜春院啊什么的开在哪里(・Д・)ノ

就是这。红灯区聚集地阿嘞(=゚ω゚)ノ

5.关于门禁制度。每个坊都有矮矮的小城墙和坊门,晚上就关掉了,早上再依次打开。这个时候才能自由活动~唐朝是基本没有什么夜生活的,半夜大街上也有巡逻的人,夜里不能在街上活动~

目前能想起来的就这些啦

———————————————————————

分割线。补充一些大家会说到的问题。

1.关于门禁。晚上宵禁以后,各个坊内其实管理的就没有那么严了,上街走走晃晃其实不被发现其实也OK啦,但是各个大街上,坊之间是不允许走动的。宵禁也不是说晚上一定要回自己家,只是说不能在街上乱晃啊嘞。

2.旅馆什么的是肯定有的,外来人口或者来不及回去的,晚上都是可以住的。像崇仁坊就是旅馆什么的聚集区。

3.

这就是皇城内部图,政府办公区域划分。

4.

城里也有寺庙什么的,如上图。

----------------------------------------------------------------------

跑个题,很多人也问为什么不能在博物馆开闪光,在科技网看到一篇文章,侵删

美国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的一项实验表明,手机闪光灯0.1ms内在距离1米处产生的光照强度足以匹敌太阳,因此博物馆都有着明确的规定,禁用闪光灯。很多人认为开一次两次闪光灯不会对文物造成多大影响,而事实恰恰相反,闪光灯每次闪烁都会都给不同文物带来不同的伤害。

让书画老化、变色

闪光灯不仅会发出我们看得见的可见光,也会在波长200nm-400nm间的紫外光区和700nm-1200nm间的红外光区发射,发出我们看不见的紫外线和红外线。而这些不可见光线会直接损坏书画类文物。

资料表明,波长小于358nm的紫外线可以断裂有机物分子中的线性饱和键,对于书画中的有机成分有分解作用,可以造成书画纸张和绢的老化、发黄、变脆。同时,紫外线还可以分解空气中的氧分子,形成初生态氧,这些初生态氧一方面可氧化文物中的有机成分,如可以将纸张中的纤维素氧化为狡基纤维素。另一方面,在潮湿条件下可以与书画上的水分子结合成过氧化氢,使颜料发生化学反应,以致书画类文物出现褪色、变色等现象。

红外线又被称为红外热辐射,顾名思义红外线可以产生热量,书画类文物在热辐射光源的照射下,其表面的油饰彩画层和下部的材料层易产生温度变化,温度变化越剧烈热胀缩作用越强,从而会引起彩画颜料的软化加速书画类文物的老化

让织物褪色、焦化

东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做过一组闪光灯对丝织品影响的实验,他们将红、黄、蓝、黑、茶、白6种不同颜色的丝绸样本分别装在6只闪光灯前进行间断多次照射,发现红、黄、茶色丝绸在闪光灯照射下很快就发生了褪色现象,开始蓝、黑、白色丝绸颜色变化并不显著,但长时间照射下蓝、白色丝绸也发生了变化,多次照射下所有丝绸样本表面都发生了焦化,其中红、黑、茶色丝绸焦化最为严重。

丝绸在闪光灯照射下发生褪色现象,主要因为丝纤维上的染料颗粒、丝絮、污垢颗粒等在光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它们受光照而变色、炭化,在丝纤维表面形成吸热点,从而使丝纤维在热的作用下受到破坏,产生焦化,使丝绸的色彩进一步发生改变;闪光灯光谱中的红外线的加热作用也是造成白色丝绸变黄、染色丝绸褪色的重要原因;染料颗粒的种类、大小及分布情况对光照下丝绸色彩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丝纤维表面的平整性变差及丝絮、污垢的存在也会加速丝绸的光老化。

由于丝纤维已经老化,丝絮增多、污垢颗粒变多,平整性变差等原因使织物类文物比普通织物在闪光灯下更为脆弱。

让彩俑变色、开裂

彩俑所用矿物颜料为石英、辰砂、方解石、雌黄、片状褐铁矿、紫萤石、蓝铜矿、孔雀石、辰砂、褐锰等。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曾对方解石、褐铁矿、铅丹、孔雀石、锰这五种主要矿物颜料进行过光感试验,最后发现这些颜料在光照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褐锰、孔雀石、铅丹尤为敏感。

光照对彩俑颜料的色彩变化有着直接的作用,光源的波长越短,光子能量越强,彩俑的变色程度越剧烈,紫外线和高强度的可见光都可以造成彩陶的变色;虽然红外线不能对彩俑造成直接伤害,但它穿透能力强,能引起热效应,红外线照射会让彩俑表层温度上升,湿度下降,最后引起表面翘起和龟裂。

对比图

让漆器腐朽、变质

漆器大都为木质装饰品,漆器中的木胎属于纤维质地,因而对光有很强的敏感性,闪光灯所发出的的紫外线对木胎漆器有极大的破坏力。紫外线能使木纤维组成分子中的C一C键断裂,即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继而直接引起木材腐朽,强度降低甚至酥粉。

闪光灯的强光也会使漆器表面漆膜褪色,失去光泽。同时,强光照射会使漆膜温度突然升高,表层水分快速蒸发,而漆器内部的水分向表层移动的速度较慢,这样就会打破漆器中的水分布平衡,因而造成漆器表面的卷曲、开裂、龟裂。

博物馆在文物摆放、灯光设置方面都有着科学严格的要求,游客完全可以不用开闪光灯拍出好照片,况且大部分展品都有玻璃保护罩,使用闪光灯拍照反而会出现反光的情况。

博物馆是公共场所,使用闪光灯不仅会对文物造成影响也会干扰到其他参观者对文物的欣赏,所以请在拍照时自觉关闭闪光灯,做个中国好游客。

利用自己微薄的号召力说一下,在博物馆不要开闪光!不要开闪光!不要开闪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保护文物!蟹蟹大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