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指数:呼唤标准化与“个性”相结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气象预报预测类标准 气象指数:呼唤标准化与“个性”相结合

气象指数:呼唤标准化与“个性”相结合

2024-05-21 16: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

  从上个世纪末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被列入气象部门的工作要求,在此背景下,气象部门开始制作生活气象指数。从最初简单的感冒、穿衣指数,到如今各种新奇的指数层出不穷,气象生活指数正逐渐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那么你对气象指数了解有多少呢?本文策划,带您一览气象指数的万花筒。

  “天气不错,空气清新,是您晨练的大好时机,建议人们积极参加户外健身活动。”早上7时,看到手机客户端中的“晨练指数”显示“适宜”,孙弋寒放心地穿上跑鞋,开始新一天的晨跑。

  自从两年前加入晨跑“大军”,每天出门前瞄一眼手机、看看气象指数预报,已成为孙弋寒的习惯。“只看天气预报的话,还要自己‘转换’一下今天是否适合户外锻炼,气象指数就直观多了。”他说。

  更科学、更直观的指导,这正是气象指数之于人们的使用价值。自从上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气象指数已逐渐被人们熟悉,更成为气象部门开展公众气象服务的重要一环。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王静认为,气象指数在推陈出新、贴合不同群体“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亟须更完善的行业标准与规范,实现有序发展。

  分众化:从单一到五花八门

  “气象指数力图为公众日常生活中所关心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加直观形象的指导。”王静说。正因如此,顺应最基本需求之一的穿衣指数成为点击率最高的气象指数。此外,感冒指数、洗车指数等传统指数作为“元老级”指数延续至今,已成为气象指数中的“名角”。

  近年来,随着公众生活方式与需求多元化的发展,气象指数也越来越丰富。“总的来看,气象指数发展呈现分众化趋势。”王静说。高尔夫指数、钓鱼指数等针对特定小众人群的气象指数的出现,就是典型的分众化发展的结果。而天气软件的订阅功能,让不同的气象指数精准“抵达”目标受众成为可能。

  气象指数的关注范围也从“看天穿衣出行”等基本需求延伸至各个方面。上海气象部门曾推出空调气象指数,将指数分为四级,根据天气情况,详细告诉市民“空调开多久为宜”“近日空调设定的最佳温度”等信息,为市民开启空调的时段和频次提供精细化的指导和服务。

  虽然气象指数种类繁多,但在制作原理上是相通的,只是其计算方法和模型各有不同。设计者要根据季节、地区、风向、风速、湿度等影响因子进行计算,同时通过气象预报员的经验进行数据纠正,最终得出结论。

  规范化:呼唤更完善的行业标准

  5月30日,北京气温冲至34℃,艳阳高照。出门前,大学生周雨燕却因涂防晒霜的问题纠结了一番。“我手机里有两个天气软件,一个显示紫外线强度指数较弱,另一个却提示是中等强度,到底该信谁?”

  周雨燕的困惑,折射出一些气象指数标准与规范的缺位。王静坦言,各地做出来的气象指数等级和相应的描述确实存在不尽一致的问题。

  “例如在几年前,东北地区的穿衣指数分为12个等级,南方一些省份则分为5级,同样是5级,在南方可能是指宜夏装,到东北就有可能是毛衣毛裤了。”她认为,气象指数要实现规范化发展,需要更多自上而下的行业标准与规范。

  实际上,近年来紫外线指数、过敏指数等传统气象指数已实现气象行业标准的统一规范。而在不少地方,气象指数也已纳入地方标准。早在2012年,青海气象部门就编制了全国首个关于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指数等级的地方标准。目前,中国气象局正在研究制定生活气象指数等级的技术规范,有望实现指数等级、指数内涵描述语言的统一,不同的等级还将用不同的颜色标识。

  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与居民需求差异较大,气象指数种类也各不相同,如何规范?王静表示,各地气象部门发布的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气象指数,例如南方夏天的霉变指数、海南的浮潜指数等,充分贴合当地居民需求,其他地方也复制不来,宜保留其“个性化”;相对而言,受众群体广泛、认知度较高的气象指数,对行业标准的需求更为迫切。

  去库存:抓住核心指数做精做细

  “喝啤酒本来就是随心情的事情,为什么要看天气?”不少居民在第一次听说啤酒指数时,都会发出类似的疑问。

  不只是啤酒指数,化妆指数、逛街指数、约会指数、情绪指数……越来越多样的“新潮”气象指数不断吸引人们的眼球。对此,王静直言需优胜劣汰。“有些气象指数的指标过于简单、对居民生活实际参考意义也不大,对于此类气象指数产品,应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改进或淘汰。”

  2011年,上海市气象局开展了“生活气象指数”民意调查活动,根据市民的反馈,优化了洗晒指数、紫外线指数等传统指数,通过“去库存”,集中精力把受居民欢迎程度较高的气象指数进一步完善,并新推出了霉变指数、户外晚间锻炼指数等5个全新指数,需要什么让“市民说了算”。中国天气网自2007年推出气象指数至今,也曾根据公众反馈进行过多次调整。“一直以来,气象指数种类不断丰富,呈现向外‘拓展’的态势,如今,需要适当‘往回收’,抓住穿衣指数、紫外线指数等核心指数做精做细。”王静说。

  对于核心指数的精细化预报,如何让指数用语更通俗易懂?温度指标的设定怎样更贴近人体实际感受?指数如何在滚动更新中更加精细?这些都是王静所需要考虑的。在她看来,一方面需要设计者真正用心,让气象指数更“贴心”;另一方面,公众也要对自身需求以及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有充分认识,各取所需。

  

  北京:力求看得懂用得好

  “近期花粉浓度偏高,敏感人群请注意防范。”在5月24日“气象北京”发布的这条微博中,网友“尹簇蘑菇”评论道:“由于自身有很严重的过敏性鼻炎,每天发布的医疗气象指数对我很重要。”那么气象指数究竟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又有何参考价值?

  据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首席张爱英介绍,市气象部门发布的所有气象指数多达60余种。其中,很多气象指数具有“季节性”,像夏季赏花指数,一般则是夏天才“上线”。

  记者了解到,气象指数总体分为生活气象指数和专业气象指数两大类。生活气象指数主要面向公众发布,常见的有20多种,比如穿衣、洗车、晨练和医疗气象指数等;专业气象指数则是向某些特殊专业用户提供的,比如太阳能指数、霉变指数、划船指数等。

  那么这些数据产品是否可靠,又是如何制作的呢?据气象专家介绍,借助生活气象指数服务系统,根据不同气象因素的预报情况和预先输入的模式,可以自动算出某些气象指数。不过,各类指数在最终发布前,还会进行人工订正。

  像穿衣指数,需要考虑温度、风力等因素;而洗车指数,除考虑第二天的天气情况,甚至要判断未来几天的趋势。大多数气象指数都是通过研究指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经验公式来测算。但仍有少部分气象指数计算没有经验公式,需要气象工作人员根据气象要素的预报和经验来综合判断。

  气象指数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可将天气和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通过电视、电台、报纸以及新媒体广泛传播。例如在健康领域,通过与北京协和医院、同仁医院、120急救中心等医疗机构合作,市气象服务中心推出了过敏性鼻炎指数、一氧化碳指数、呼吸道疾病指数、感冒疾病指数、心脑血管疾病指数等医疗气象指数,为相关患者提供防范依据。

  市气象服务中心还与市植物园建立了合作关系。市植物园在每年发布花粉浓度期间,每天都会利用其公众平台发布由市气象服务中心制作的花粉浓度预报,为特殊群体(花粉过敏者)出行提供参考依据。对有车一族而言,洗车指数十分重要。在每日“交通台”,洗车指数的收听率一向较高。

  在首都,气象指数已融入到生产生活多个领域。“近年来,在北京承办的园博会、APEC会议、纪念活动和两会等大型活动、重要会议的气象服务保障中,我们也会提供精细的气象指数服务。”张爱英说。

  

  上海研发空气清洁度及观景指数

  报讯 记者张翔宇 通讯员马井会 彭丽报道 记者从上海市气象局获悉,当地气象部门正在着手研发空气清洁度指数、观景指数等全新的生活气象指数,为上海打造江南水乡旅游品牌提供更加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下一步,上海市气象部门还将引入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新指数的研发、应用和推广。

  随着上海市气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气象预报更加精细,气象指数的预报能力也得到提升。据了解,上海市气象部门在医疗气象指数方面较为成熟,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以感冒、儿童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为切入点,已开发了三类呼吸系统疾病的气象环境风险预报产品,并面向公众和易感人群,在全市多家学校、医院和工地开展常态化预报服务。未来,健康气象类生活指数的品种将更加丰富。

  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让市民随时随地能够获取关心的气象指数信息。上海气象部门在不断完善网站、微博、电视气象指数信息发布产品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上海爱天气”“健康气象”和“上海天气”等微信公众号,进一步把气象指数预报等信息装进了市民的口袋里。

  

  天津: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今日白天最高温度29℃,夜间最低温度19℃,根据当前气温和天气条件,紫外线指数:强,建议涂擦SPF大于15PA+的防晒护肤品;洗车指数:较适宜,无雨且风力较小,易保持清洁度;感冒指数:少发,无明显降温,感冒机率较低……”这是天津市气象局5月29日发布的天气预报和气象指数预报信息,可为公众生活、出行等带来了更加直观和贴心的指导信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气象部门不仅仅从提升气象预报精准度上下功夫,还在丰富服务产品上下功夫,在增强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可用性上下功夫,而气象指数预报就是以上工作的体现之一。”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钦良说。

  目前,天津市气象局制作发布的气象指数预报产品可达27种,会按照季节有针对性地向公众发布。而在这些小小的指数预报背后,包括了一套又一套指数预报方程,囊括了极为精细的指数标准规范,汇总了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共同研究的成果。特别是花粉指数预报和传染病、肠道疾病指数预报是市气象部门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研发出的服务产品,收到了很好的服务效果。

  “春秋两季是大面积花草树木的茂盛期,花粉过敏高发期也随之到来。据调查统计,天津市花粉过敏人群占总过敏人群的32.3%。”蔡子颖说。面对迫切的服务需求,天津市气象局自1999年开始投入花粉监测预报与服务工作,与园林、卫生等部门合作,掌握天津市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了解植物物候规律并分季节建立花粉预报方程,建成集花粉浓度预报、发病率预报、花粉症防御措施、效益评估等为一体的花粉浓度预报系统,并针对花粉浓度高低所产生影响编辑服务用语,花粉浓度气象指数预报也应运而生。

  “经医学专家初步评估,按花粉症发病率约1%的1000万人口的城市计算,如果每位患者根据预报信息采取了防护措施,每年可节约医疗费用300元,按服务效益30%计算,该城市每年可节约900万元,因此这项指数预报产品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环境气象研究室蔡子颖说。

  此外,天津市气象局在传染病领域、预防医学领域、急症医学领域等与相关部门开展跨学科合作,确立了呼吸道疾病、肠道传染病、脑出血、脑梗塞等多项气象预报指数产品,并对不同病种的预测指数进行分级,对每个级别的服务用语进行了规范统一。 目前,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肠道传染病等指数预报已与公众见面,而脑出血、脑梗塞等急症病指数预报也被一些合作医院用于医疗诊断及科研项目之中。

  

  黑龙江开展秸秆燃烧气象指数系统研究

  本报讯 通讯员高海虹报道 记者从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了解到,目前该中心正在开展秸秆燃烧气象指数预报的研究。通过发布秸秆燃烧气象指数,农民可以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进行秸秆燃烧,既保证秸秆处理,又能避免空气污染。

  近年来,随着农作物单产提高,农业秸秆总量迅速增加,但直接作为生活燃料和饲料的比例却大幅度下降,每年秋收后黑龙江省很多地区开始出现秸秆田间焚烧现象。大范围的秸秆燃烧时常烟雾弥漫,秸秆燃烧产生的烟尘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针对这种情况,黑龙江气象部门启动秸秆燃烧气象指数系统研究工作。

  据了解,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经研究,确定了秸秆燃烧气象指数的影响因子、预报指标和计算方法,综合考虑影响秸秆燃烧的安全、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和秸秆的干燥度等四个方面的气象因子,采用科学的方法计算秸秆燃烧气象指数。该指数由低到高分为四级,分别为适宜、不太适宜、不适宜、极不适宜。同时,该中心还着手开发建立黑龙江省秸秆燃烧气象指数服务系统,可对秸秆燃烧气象指数进行自动计算、预报,并完成产品的生成和发布。

  

  海口推进感冒气象指数服务本报讯 通讯员张亚报道 5月16日,海南省海口市政府审议并原则通过《海口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5~2020年草案)》。其中,该规划针对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人体健康的服务需求,特别提出制订人体健康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并联合卫生部门,共同推进“感冒气象指数”这一项新服务。

  据悉,感冒气象指数是气象、卫生两部门联合推进服务的一次创新尝试。双方从致病原因入手,分析气象条件对人体健康、感冒发生的影响,重点分析气象条件对病原体、病原媒介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传播的影响,根据当日的温度、湿度、风速、温度日较差等气象因素,为市民分析当天的感冒指数,以便市民在关注天气预报的同时,用感冒指数来确定感冒发生的几率,从而增减衣物,以及做好外出活动安排等。

  目前,按照气象条件对感冒的诱发程度,感冒气象指数共分为四级,级数越高,感冒发生的概率也就越高。据海口市气象台台长官满元介绍说,借助与卫生部门建立的合作机制,双方还将进一步探索诸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以及痢疾等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开展疾病发生、发展及传播的气象条件分析和预报等服务,不断完善人体健康气象灾害防御体制。

  

  有车一族张姝:

  刚有车的时候,我非常爱惜它,每次洗车前都会看下洗车指数。

  关注了一年多,我发现,洗车指数并不像天气预报那样隔几个小时会更新一次。比如预报第二天上午会下雨,洗车指数会相应地告诉大家不适宜洗车。但实际上下午天都完全放晴了,地面也干了,但是当天下午再看洗车指数时仍然会显示不适宜洗车。

  我希望气象生活指数可以像天气预报那样经常更新,这样也就会更加准确,关注的人也就会更多了。

  

  运动达人刘力宁:

  虽然多次在电视的天气预报上看到过气象指数,但我却没有真正用过。比如每次和小伙伴去踢球,不太会在意运动指数是几级,因为适合不适合踢球,一推开窗就可以判断。当然,如果说对于一场重要的比赛来说,我们可能会事前了解下温度和阳光暴晒程度,以便准备好充足的水和备用药物,但目前的气象指数预报并没有像气温预报一样能够预测未来几天的情况。而且,指数等级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感受可能不一样,比如穿衣指数,对于老年人和年轻人是不一样的。此外,手机上的指数种类繁多,并不是所有的都有参考价值,建议能做一个综合性的指数,看起来也方便明了。

  

  自由摄影师覃源:

  作为一名摄影师,陪客户出外景是家常便饭,而且时常会从一个很冷的地方飞到一个很热的地方,天气对我们的出行影响很大。特别是去热带岛屿或者西藏、云南等高原地区的时候,我们会格外注意那边的天气,不然很容易晒黑晒伤。虽然都是晴天,但云层、湿度会影响紫外线强度。根据紫外线指数,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涂抹防晒霜的量和次数。另外,如果气象部门能够提供“摄影气象指数”,告诉我们日照量、阳光强度的变化趋势等等,则可以为这个行业提供更加专业的参考。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敬涛 申敏夏采访整理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6年6月3日7版 责任编辑:魏晓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