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报准确率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气象预报最准确的 预报准确率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预报准确率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2024-06-15 02: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气象报记者黄彬 郝静 刘淑乔

  台风是自然界最令人惊叹的天气现象之一,曾几何时,人们惊叹于其威力而束手无策。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台风预报技术已达世界一流水平。在预报技术日益完善的同时,我国台风科研水平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精准预报、减轻灾害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我国台风预报技术不断完善发展

  自1985年以来,中国气象局24小时至120小时各时效的台风路径预报准确率都取得明显提升,其中,2015年各时效台风路径预报准确率均创历史新高。在过去30多年中,我国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减少了约70%,并且2015年至2016年连续两年稳定控制在70公里以内。

  台风路径预报准确率不断提升的背后是核心技术的快速发展。台风数值预报的初始场技术、卫星和雷达资料同化技术、积云参数化方案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使得我国台风24小时路径数值预报误差从2003年的190公里缩小到2016年60公里,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气象局积极开展台风客观预报释用和融合技术研发,突破了登陆台风精细化预报的技术瓶颈。在台风路径集合成员智能化应用、多源资料融合技术和降尺度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其中台风大风半径分析及预报、台风风场释用技术、暴雨宏微观物理过程模式定量分析和应用技术等填补了我国台风风雨精细化预报技术业务空白。构建台风监测、预报预警综合平台,显著提高了台风预报综合决策能力。

  早在1994年,中国气象局就已建立了第一代区域台风模式RMTTP,分辨率为0.5°。2004年,预报模式升级到T213全球模式,该模式水平分辨率为0.5625°,垂直分辨率为31层。2010年,中国气象局将T213模式升级为T639全球模式,水平分辨率提高到0.28125°,垂直分辨率提高到60层。2012年,中国气象局开发了GRAPES_TYM区域台风模式,该模式水平分辨率为0.15°,垂直分辨率为32层;2015年又将其水平分辨率提高到0.12°,垂直分辨率提高到50层。

   

  1985至2017年,中国气象局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图。 

  近年来,我国台风预报业务和技术的进展,尤其是台风路径预报误差的降低趋势极大地促进了防台风减灾工作的开展。在过去30年内,中国因台风致灾死亡(含失踪)人数降低了90%。

  我国台风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长期以来,中国气象部门持续推进台风的观测预报和研究工作,台风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为台风委员会的各项工作乃至全球台风科研工作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自1972年起,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以下简称台风所)便开始承担台风年鉴的整编和出版工作,至今已发布并完整保存了自1949年以来的逐年台风年鉴,是中国拥有台风基本资料最完整和最权威的机构。目前已形成了包含西北太平洋(含南海)所有热带气旋的最佳路径资料、登陆信息、风雨影响数据及其他常规、非常规观测资料的热带气旋资料库。台风所建立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检索系统,已成为预报员必用的参考工具之一。

  多年来,台风所积极承担多个国内外重大科研计划,开展了大量台风理论及预报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台风、海洋气象和区域数值预报三大优势学科领域。台风所研发了基于WRF中尺度模式和GSI同化系统的上海高分辨率区域台风模式。该系统于2014年投入使用,预报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台风所还开发了集同化、预报为一体的台风集合同化预报系统,目前正在进行业务试验。

  

  2015年10月3日,我国首枚台风探测火箭在海南万宁发射,探测火箭将多枚下投式探空仪成功送入远在数百公里之外的强台风“彩虹”云团中心区域并实时传送高质量观测数据。图为台风探测火箭弹探测飞行示意图。 来源:上海台风研究所

  在2015年投入业务使用的新版GRAPES_TCM,在资料同化、涡旋初始化、GRAPES模式动力框架和物理过程等方面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

  在精细化风暴潮模式系统研发方面,台风所以国际先进的风暴潮模式为基础,开发建立了东海和南海的高分辨率风暴潮及海洋环流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同时,建立了精细化风浪数值预报业务系统。

  2007年,台风所推出台风灾情及风险评估系统,利用先进的致灾风险评估方法解读台风强度,对台风可能致灾范围和灾情指数的强度进行预估或评估。自2012年至今,改进了系统架构、台风风雨强度显示、数据库建设,在国家级和上海台风灾害评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对台风发生发展及其结构和强度变化的机理、登陆台风精细结构及风雨演变、热带气旋强度和结构变化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研发了台风区域同化预报系统。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围绕热带数值预报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发展适应低纬度地区天气气候特点的数值预报物理过程、动力框架和稠密观测资料的同化技术,研发的新一代南海台风模式系统(TRAMS-V2.0),分辨率达18千米,是华南区域气象中心主要的数值预报业务模式系统之一。

  (来源:《中国气象报》3月1日三版 责任编辑:郝静)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