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的民间玩具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民间美术包含什么 中国美术馆的民间玩具收藏

中国美术馆的民间玩具收藏

2024-07-10 20: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民间美术进入国家艺术殿堂,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全民参与的时代,已不再是新鲜事物。然而时光回溯至三十多年前,以国家的名义收藏、展示和研究民间美术,却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件。作为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主要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艺术家作品为重点,同时也极其重视民间美术作品的收藏与研究。目前,中国美术馆共收藏民间美术作品达六万余件(套),涵盖年画、剪纸、玩具、皮影、刺绣等数十种类别。

  我国民间玩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约六千至一万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陶响球、陶连环等玩具出现。民间玩具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提供人们认识周围事物的途径和方式,培养和熏陶大众对华夏悠久文化历史的认知,更对塑造我们的民族气质与个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造型艺术的角度而言,民间玩具是我国民间美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创作手法往往率性而为、无拘无束,无论是捏塑还是彩绘,均采用类似“写意”的手法,或者轻松简率,或者稚拙古朴,无论把玩还是陈设,都具有赏心悦目的艺术魅力。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美术馆便在国家的相关政策指导下,开始系统收藏民间玩具,历经三十余年的积淀与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一个宏大而丰富的民间玩具收藏体系已具备规模。同时,中国美术馆还在积极策划一系列的展览,向公众展示和宣扬我国传统民间玩具艺术的博大精深。中国美术馆典藏的民间玩具极大丰富了国家艺术宝藏,并且在收藏上所做出的探索与成绩,对于如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经梳理不难发现,中国美术馆的民间玩具收藏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

  一、起步早,历史久

  中国美术馆大规模收藏民间美术作品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而民间玩具是最早入藏的重要种类之一。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民间美术发展的重要阶段,经历“文革”十年浩劫之后,在国家新的开放政策之下,民间美术的生产和创作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对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也得到不断提升。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的前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备组)应运而生,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其担当起了收藏、研究、展览和交流民间美术的历史重任。时至今日,中国美术馆民间玩具的收藏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民间美术蓬勃发展的阶段,也见证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趋于相对稳定的时期,又适逢当下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历史时刻。多年来中国美术馆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精心遴选高品质的民间玩具作品,为丰富国家传统美术收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数量大,种类全

  迄今为止,中国美术馆共收藏民间美术作品达六万余件(套),其中民间玩具的藏量超过六千件(套)。通常认为,民间玩具属于民间美术中的一个小类别,多被附丽于刺绣、年画和皮影等民间美术之后。然而中国美术馆却高瞻远瞩,深刻认识到小小玩具在历史、文化、民俗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持续收藏,同时,在收藏的种类上力求全面完备,无论是风筝、泥人、面塑,还是布老虎、脸谱、彩塑和木车马,都被纳入到收藏的范围之中。另外,民间玩具的收藏还兼顾了地域分布上的均衡,除了在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民间美术重镇精心甄选外,还深入新疆、四川、福建、贵州、云南等地发掘,使一大批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玩具作品,如四川自贡的彩绘车木玩具、阆中的烧泥玩具、贵州黄平苗族彩绘泥玩具,以及吉林洮安(今白城市)布玩具等,都被一一网罗到国家艺术殿堂之中,使中国美术馆典藏的民间玩具覆盖全国重要的产地与产区。即使对于某种单一的玩具种类,中国美术馆在收藏的数量上也颇为惊人,如对贵州已故民间艺人吴国清作品的收藏,就达到了六十余种两百多件的总量,使这一南国的“苗岭山珍”悉数归藏于国家美术馆。

  三、标准高,精品多

  中国美术馆是国家级造型艺术博物馆,征集与收藏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作品,是中国美术馆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重要任务。早期的民间玩具收藏,主要得益于以李寸松为代表的老一辈专家的辛勤付出与卓著贡献。作为著名的民间玩具收藏家、理论家,李寸松先生以精深的民俗修养和独到的审美眼力,筑建起中国美术馆民间玩具收藏的高精平台,在俗中取雅、优中选优的标准之下,既吸纳了大量民间玩具遗珍,也使中国美术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关于中国美术馆民间玩具的艺术品质,兹可举一收藏的例子来做说明。河南淮阳是我国著名的民间美术之乡,当地盛产一种叫“泥泥狗”的玩具,名闻中外。在收藏之前,李寸松先生通常会先联系当地知名的民俗专家,如彭兴孝先生,请他按照中国美术馆的收藏要求提前挑选一批“泥泥狗”玩具。随后,李寸松先生率领中国美术馆的诸位专家亲赴淮阳,在这批已挑选出的玩具中优中选优,最后把精品收藏入中国美术馆,而把剩余的泥玩具重新回归民间。

  新时期,在老一辈开创的基础上,中国美术馆的民间玩具收藏继续深化,同时也向着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拓展。如今,组织高水准的专家组讨论和精选民间美术作品,开始成为中国美术馆坚持的收藏原则。近年中国美术馆收藏的重要作品有国家级大师喻湘涟、王南仙创作的无锡泥人系列,天津“泥人张”第一代张明山(18 2 6 -1 9 0 6)、第二代张玉亭(1 8 6 3 -1954)和第五代传人张乃英的彩塑作品等。这些作品均为名家名作,有些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还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的入藏再次丰富了国家民间美术典藏,也使中国美术馆的民间玩具收藏步入一个更新的历史阶段。

  四、成体系

  与皮影、刺绣和演具等品类相比,中国美术馆的民间玩具收藏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最早成为一个较为完备的收藏体系。中国美术馆的民间玩具收藏内容十分丰富,既涵盖泥、陶瓷、竹木类的民间玩具,也包括风筝、小脸谱、面人和彩塑;既有名家名作,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陕西凤翔胡深的泥塑作品,也有偏远山区佚名艺人的天才创作,如云南建水与贵州牙舟的陶瓷玩具。因而,中国美术馆的收藏既体现了我国现当代民间玩具的发展历程,也系统地保存与再现了民间玩具的历史面貌。这既要归功于中国美术馆跨越三十多年的持续收藏历程,也与煌煌六千余件(套)的总量密不可分,还与曹振峰、李寸松等老前辈在理论研究与收藏总体规划上的领导直接相关。

  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美学价值、民俗内涵以及人类学与社会学上的重要意义,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与公众的关注。搜集与典藏民间玩具,研究与展示这一特别的民俗美术品类,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与爱国主义热忱,是中国美术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向纵深迈进,属于农耕文明时代产物的民间美术,也包括民间玩具,受到了现代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极大冲击,有些业已消失,还有许多处于式微或灭绝的边缘。鉴于此,我国政府自2006年以来颁布了不同批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用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中国美术馆对于民间美术的重视和收藏始于20世纪60年代,而有计划、大规模的收藏研究则开始于1981年,所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看,中国美术馆在民间玩具收藏上所做出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一、创建了民间玩具的基因库。中国美术馆的收藏较全面地保存和再现了我国民间玩具的基本面貌。二、原生态民间玩具的典藏。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于盛产玩具的广大农村以及偏远地区而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还远未普及,一些身怀绝技的老艺人还健在,许多地区依然还在延续传统的生活与习俗,所以当时制作的民间玩具和几十年前的式样几乎没有区别,仍然属于典型农耕文化孑遗。这在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大批陕西布艺玩具上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数量众多的洛川布老虎,显示出浓郁的民间风情与原汁原味的黄土高原文化底蕴,这与当今流行的机制民间美术作品形成鲜明对比,也充分显示了原生态民间艺术的迷人魅力。三、民间美术绝响的留存。由于开始收藏的时间早,而民间美术又常以“人亡艺绝”的方式消失,所以中国美术馆得以保存大批早已消亡的民间玩具种类,如河北乐亭的彩绘泥人、山西临汾的彩绘木刀枪和福建诏安的彩绘泥塑等。这对于记录和丰富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四、民间玩具发展历史的缩影。经过三十多年持续不断的收藏,中国美术馆所藏的民间玩具上迄清末,下至当代,以超过六千件(套)的藏量,构建起一部丰富多彩的近现代民间玩具发展概貌。对于典型的名家名作,中国美术馆同样密切关注、持续收藏,如对无锡彩塑大师喻湘涟与王南仙作品的收藏始于1984年,其后又分别于1985年、1987年、1990年、2003年、2005年、2008年和2010年进行了持续的收藏,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两位大师成长与发展的历程,也展现了无锡泥人传承与发展创新的历史轨迹。无论对于民间美术的史论研究,还是向公众宣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伟大成就,中国美术馆所做出的历史功绩是值得肯定的。

  一直以来,中原与北方地区,亦即黄河流域,是民间美术研究与收藏的重点区域,而对于南方地区的民间美术,重视的程度与研究发掘的力度似乎还稍显不足,这在国家民间美术收藏上也有一定的反映。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广东潮州大吴泥塑,以其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风味,成为闽粤地区民俗美术的典范,并对南洋一带有着广泛的影响。然而和同为重要泥人产地的天津与无锡相比,中国美术馆在大吴泥塑的收藏上显得相对滞后。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已经制定了切实的计划,并且已经展开了相关的收藏工作。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与收藏工作的深入,中国美术馆的民间玩具收藏会向更科学、更规范和更全面的层面迈进。

  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即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民间玩具收藏历程中,中国美术馆在每一历史阶段的收藏总量,非但不是均等的和逐渐上升的,而是呈现出逐级下降的趋势。第一个十年(1980-1989)的收藏总量约为四千八百件(套),第二个十年(1990-1999)的收藏总量约为一千件(套),从2000年至今的收藏总量约为四百件(套)。收藏总量逐年上升,而相对历史阶段收藏量下降,这符合收藏的一般规律,因为中国美术馆在民间玩具收藏的第一个十年已经奠定了雄厚而坚实的基础,从第二个十年至今,收藏工作的重点开始转向查漏补缺、重点品类持续收藏和优中选优的策略。时至今日,在国家倡导、全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大背景下,民间美术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和其他民间美术类别一样,民间玩具也开始向专业化、产业化、旅游商品化等方面发展,并融入了一些符合当代审美的元素,如细腻、精致、华美等风格的作品大量出现。这给民间玩具的收藏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即如何甄别和遴选具有高水准的、能够代表社会转型期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这也是中国美术馆在收藏工作上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作为国家级的造型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在民间美术的收藏与研究上始终处于国内前列,在民间玩具的收藏上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中国美术馆还策划了许多相关的展览,如1987年第一届中国艺术节“画中戏”民间美术展,其中就有彩塑、鬃人和烧土人等民间玩具。2003年,中国美术馆还举办了“大阿福的祝福—中国美术馆藏无锡惠山泥人精品陈列”,这都是以展览的方式向社会宣传传统文化艺术,展现中国美术馆在民间美术收藏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2012年,为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和第七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中国美术馆特别策划了“大器‘玩’成—中国美术馆藏民间玩具精品展”,这既是中国美术馆首次举办的大型民间玩具专题展,也是民间玩具在历经30多年收藏与研究历程之后的一次集中展示。有理由相信,通过潜心研究和精心策划、组织的这个展览,必将带给公众一次不同的审美与心理感受,也必将对今后中国美术馆民间玩具的收藏起到巨大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前辈曹大为、更生和马立明等先生的悉心帮助与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