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传统婚俗五花八门 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民间婚嫁礼仪有哪些 惠州传统婚俗五花八门 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惠州传统婚俗五花八门 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2024-04-30 18: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点击上方“龙门发布”关注我们

在惠州民间,

结婚都会遵循一定的习俗。

在惠州传统的婚俗中,

以前有着“一村一俗”的说法,

可见惠州的婚嫁风俗五花八门。

婚嫁风俗也是一个地方文化的体现,

那么,

历史悠久的惠州有哪些传统婚俗呢?

一起来看看!

水上婚礼。

女家要请“嫁妹子”酒

过去,民间婚俗沿袭上千年的婚嫁习俗,聘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明媒正娶”,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完成人生大事。

据《惠州风物撷胜》记载,惠州旧式婚俗过程,含提亲、落定、报日、铺房、插花、接新娘、撒盐米、遮头、踩窝栏、跨旺火、捧蜡烛、捧新娘茶、婚宴、行嫁歌、三朝回门等。

在过去的龙门婚嫁里,男方用盒箩来装聘礼,女方用来装嫁妆。其中“7件套”就是当时女方或男方准备的部分嫁妆,特别是女儿出嫁时,当母亲的会送给女儿一担(一对)盒箩,寓意女子找到了好的夫君和归宿,也寓意让女儿的子子孙孙都有东西挑,不会饿着,这个风俗也从此流传了下来。

在惠州,女子的“哭嫁”习俗基本消失,但女家依然要请“嫁妹子”酒。出嫁时,父亲或兄长用伞遮出嫁女的头“送嫁”,一直送到男家迎亲的花轿或船上(渔民都用船接新娘)。在过男家船时还要唱《雨伞歌》,“伞”是散的同音,表示女儿嫁出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罗阳客家嫁女要“打楼”。打楼,即新娘出嫁前七天要洗净身,挟去面毛,换上新的内衣裤,吃完晚饭便上自家的楼阁。同时,准新娘还要约请姐妹一齐上楼阁住,她们陪哭、陪唱、陪嫁直至婚礼完毕;沥林镇部分家庭的女儿出嫁,嫁前一个月或前十天要搬到“女仔屋”住,由村中未嫁女陪同。出嫁时,送嫁婆将女子从“女仔屋”接出来,然后红布遮头,直接上轿。龙门出嫁女随身携带一个竹编的桶型筐,盛礼物和日用品上花轿。惠东嫁女要举行“笄礼”,女子在行嫁前对来接新娘的花车做种种“刁难”,不让男家轻易接走新娘。新娘哭着捧茶拜别父母叔伯兄弟姐妹。接新娘花车启动后,一列送嫁姑娘和亲友们抬着嫁妆随后,接新娘的男家一路放鞭炮,沿路撒盐米,以祭路神、桥神,避邪祟。博罗农村嫁女时,临上花轿,在大厅中间放一个大“筢篮”,“筢篮”上放凳子,姑娘坐在凳子上,父母上前为女儿插头花。这时主事婆唱道:“爸爸为你插头花,妈妈为你找个好人家,嫁到婆家会当家。”

传统铺床礼仪仍在延续

传统铺床礼仪仍在当代延续。接新娘前一天,请舅爷为新郎披红。在娶亲前晚,请“好命婆”铺床,称“赏花楣”。铺床讲究和谐,床尾不能向门,梳妆镜不能向床。在床上放竹柏、大桔、榄仔、花生、莲子、瓜子等吉样物,让小男孩往新床滚一滚,表示来年生个胖娃娃。

过去惠城区民间规定新娘“转屋”要在下午太阳将近落山的时候,因此时是“鸡返笼”“牛转栏”,传说此时转屋一定平安大吉。切忌天黑后新娘才入门,女方要是违例,就要向男方送五色七星糖果,表示要把吉祥变转来。

沿海渔民、盐民举行婚礼时,大都在海上进行。如惠东盐洲渔民迎娶当天,男家撑船到女家船边与之并拢,接着两船男女对歌、互说吉利话、送红、钻床、拖青,媒人站在船头,敲打铜锣。良时一到,新娘由“好命婆”牵扶过男家船,后分船撑回原处拜堂,不久,男家还要再撑回女家船收嫁妆。稔山镇范和村娶亲如遇村中有多家同时办喜事,第一家迎亲的按常规程序进行,而稍晚迎娶的其他新娘子,下了花车步入夫家时,要腰挂小篓进门,称为“先行搞浑水,后来拾满篓”。沿海渔民迎娶新娘当天,十多位中年妇女分列两行,划“旱船”接新娘。

仲恺民间新婚日,如遇村里有妇女坐月子,认为月子内有邪气,要举行“踏果子”的仪式驱邪气。在地上放两个新篓子盖,在篓子盖放上龙眼干,新娘脚不触地,踏着龙眼干走,走一步换上另一篓子盖,一直踏到新郎家。主事娘在一旁念白:红米落地,百无禁忌,五男二女,富贵齐眉,同时用红花粉为新娘遮头,丢红米。

新娘进入夫家时,夫家父母不能与之相见。由夫家请来的“好命婆”将新娘扶入洞房。“好命婆”手扶米筛挡在新娘头上,护新娘从火盆上跨过,进入夫家门直入室内。仪式在男家举行,新郎新娘同拜天地、祖宗、父母、长辈并新郎新娘互拜。长辈赏新人利是或耳环、手镯等首饰。

在娘家送嫁人回去前,沥林一带有赎“天财”的习惯。新郎拿出礼包向新娘的弟弟“赎钥匙”,用钥匙开嫁妆箱后,新郎的母亲用围裙围住箱子里的现金即“天财”,边走边念:男人使钱头,女人使钱尾,回到新娘房才把“天财”放下。男家要准备封好9种利是钱给娘家人带回,分别是离娘钱、奶妈钱、线面钱、姐妹钱、开面钱、开眉钱、锁头钱、灯钱、木屐钱等。

旧时婚宴须等亲家母到才开席

婚宴是男家接受贺礼的礼仪,时间各地不一。旧时,惠东、惠城、惠阳等地都是当日宴客,须等亲家母来到才能开席。博罗农村大部分是第二天宴客完了再去接新娘。宴客菜式不管圩镇农村,以九大碗为排场。九大碗有“卷底和不卷底的”,不卷底下面垫青菜。

新娘接到新郎家,宴客开始。过去不论城乡,宴客一般都在新郎家或者祠堂举行,现代婚嫁多在酒店举行。新娘这天是毕生最出风头的一天,她将父母亲戚所送的金饰玉器都佩戴在身上,浑身珠光宝气。宴客时,有双方家长合办的“联婚”,也有男女双方各自请的。男方单请的为“某府婚宴”;女方单请的为“某府衣归”。

作为嫁女主家,姑娘出嫁,都会给置办嫁妆。嫁妆视经济条件而定。过去有钱人家的随嫁品不但有日常用品,还送母牛,最好是送有身孕的母牛,俗语谓“牛嫲带仔好耕田”。如民国吉隆镇的大财主运喜,给女儿的嫁妆是36亩地、36头牛、36匹布,还有一个婢女陪嫁。博罗旭日村陈百万准备嫁女时,女儿嫌旭日村到夫家梅潭村道路崎岖泥泞,不愿嫁。陈百万便从福建购置大量花岗岩石条,聘请百名石匠历时一年多,铺筑了一条从旭日村到梅潭村近15公里的石道。这就是著名的“千金出阁道”。

婚后还要“三朝回门”

婚后,要“三朝回门”。如三朝未转门,婚后的第一个春节一定要转门。转门时,新婚夫妇若接到亲戚的邀请,一定要双双前往。娘要送一对公母的“带路鸡”,取“乖”的谐音,也有认路的寓意,表示认识路,多来往。新婚一个月内,新娘只在家做些家务,不出门做工,可回娘家住几天。但新婚床不能空着,新郎一定要回来睡。婚后够月,娘家要做大笼甜粄给婆家,婆家切成小块分送邻里;四周切下的“田唇四角”给娘家带回,也切成小块分送邻里。

新媳妇担“禾花水”。

沥林镇罗村的新娘三朝回门后,要在婆家挑第一担水,称新媳妇担“禾花水”。挑水时,村里人要来凑热闹:往新娘的桶丢石头让新娘挑,直挑到第三担水以后才算完成。挑的石头越多,意味着新娘越能干。盐州旧俗,娶亲时新娘到了夫家,三朝内不能同男人一起吃饭,饿了就叫娘家偷偷送饭。三朝过后,方可与家人一起吃饭,但初时只能吃一小碗,以后逐渐增加。第三朝,男家撑船到女家,请女家亲戚过船食糖丸及赞茶(炒米茶)。这三天新娘只能独守洞房。三朝过后,新郎才能过来与新娘同床共枕、共同生活。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客家、老客家共同聚集惠州,各种文化相互交织影响,惠州传统的婚俗也在改变和简化,很多年轻人崇尚自由浪漫的婚礼,传统婚俗的不少细节也在慢慢消失。

猜您想看

来源:惠州日报、惠州文明网

编辑:龙门发布

长按识别关注

“龙门发布”

更多精彩尽在

“龙门新闻网”

在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