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怒江】峡谷民族文化独具魅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特色旅游项目名称有哪些 【聚焦怒江】峡谷民族文化独具魅力

【聚焦怒江】峡谷民族文化独具魅力

2024-07-15 15: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欢乐节日

欢乐节日

民族节庆乐游人

怒江各民族大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各民族都要穿上本民族的盛装,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品尝最美味的民族食品,载歌载舞歌颂美好生活,祈福来年幸福安康。

独龙江公路隧道开通后,独龙江乡的开昌瓦节更加丰富多彩,织独龙毯、剽牛祭天、赶集售货等活动,推动了商贸业、旅游业发展。“现在,开昌瓦节知名度越来越高,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成为外界了解独龙族文化、推进独龙江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独龙江乡宣传委员余金成说。

江苏省的赵玉兰女士年近六十岁,热爱户外旅行摄影,喜欢收集全国各地少数民族服饰,她曾连续3年参加傈僳“阔时”文化旅游节。她特别喜欢怒江傈僳族服饰,“傈僳族服饰古朴、不张扬,大都就地取材,原生态,体现了傈僳族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坚守和自信。”赵玉兰说,怒江的民族节庆,如“阔时节”,文艺表演者都是来自乡村的农民群众,源于各族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场景,非常有吸引力。

近年来,怒江州立足多元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围绕“一族一主题,一县(市)一节庆”的思路,重点打造五大民族节庆一级产品,一大体育赛事主题产品,六大民族节庆二级产品,形成系列节庆产品和宣传名片,增强节庆吸引力,打响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发展的影响力。同时,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年改善,舞台艺术创作和群众文艺活动日趋活跃,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得到保护、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蒸蒸日上。许多具有怒江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舞剧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文艺活动丰富多彩,精品力作不断呈现,带动了怒江文艺事业日益活跃繁荣。大型舞蹈史诗《母亲河》《傈僳人》,电影《走路上学》《碧罗雪山》等一批影视文学艺术作品获得国家、省级大奖,茸芭莘娜、阿普萨萨等一批歌手在全国走红,成为了近年来走出怒江峡谷的文化大品牌。

“到怒江过节去,赶一场民族文化的盛宴。”目前,傈僳“阔时”文化旅游节、登埂澡塘会、兰坪普米东方情人节、福贡怒族如密期节、贡山独龙卡雀哇节、白族的二月会等几个重要的民族节日得到比较好的开发利用,是怒江旅游的一大名片,成为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进民族文化发展的一大平台。丙中洛怒族鲜花节、洛本卓勒墨尚旺节、片马茶山目瑙纵歌节、福贡上帕堆沙情人节、老窝白族火把节、鲁掌彝族刀杆节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已成为怒江乡村旅游发展的亮点,每年都会吸引许多来自各地的旅游者。

丙中洛东风村

丙中洛东风村

和谐文化醉游客

从清明小长假开始,昆明的王志坚先生已经到丙中洛甲生村呆了7天 ,每天上山观赏风景,下山帮农民种蔬菜,晚上电脑处理业务,很是开心自在。“这里很静,可以让自己真正的安心片刻,忘却职场的纷扰,偷得浮生半日闲。”

被喻为世外桃源的丙中洛,雪山为城,江河为池,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春可采野花、夏可览江河、秋可走田园、冬可赏雪景。很多村子由傈僳、怒、藏、独龙等多民族共居,人们分别信仰不同的宗教,但是民风淳朴善良,亲如一家,因而被许多旅游者当作人间仅存的净土。

“这里的民族非常团结和谐。各民族语言互通,彼此通婚,互帮互助,生产生活习俗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藏族和怒族共同庆祝‘鲜花节’,相互包容,共同繁荣,和谐发展。”王志坚说,这里的村民对每一个人都很友好,看见陌生人都会热情招呼,邀约到家里休息。“在这样的氛围里生活,幸福感很高。”

贡山是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连接三大旅游热点地区的“黄金走廊”,东可入迪庆,南可往滇西和滇东南,西可出境(缅甸、印度),北进西藏,境内居住着15个民族,构成了多种民族文化、多元宗教和谐共存的文化生态园,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开发前景。

随着德贡公路滇西北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即将建成通车,六库到丙中洛“最美公路”、滇藏新通道(丙察察)和独龙江乡迪政当通往滇藏交界处迪布里的通藏公路的开工建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将让贡山县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旅游业发展迅猛,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独龙江、丙中洛节假日游客“井喷式”增长,出现吃饭一席难寻、住宿一床难求的现象。

“受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贡山县民族文化产业还处于培育起步阶段,产业化程度较低,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还很少,资源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贡山县委宣传部部长李金荣告诉记者,为了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业,贡山对全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科学的普查,对独龙族妇女文面、独龙族“开昌瓦”节活动等独龙族特有的民俗文化进行了大量的走访和收集工作,编制出版了《醉美贡山》画册,创作出《独龙织女》《起奔传情》《独龙阿洒》《鲜花的祝福》《崛起的大山》等一批优秀文艺节目,注册了新浪微博“贡山旅游网”和微信公众号“贡山发布”。“实现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与秀丽的自然景观深度融合、交相辉映,加快民族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我们正在讲好贡山故事,促进贡山旅游健康快速的发展。”李金荣说。

奏弦起舞

奏弦起舞

弦声悠扬引客来

“怒江大峡谷,有着你在别处看不到的风景、感受不到的民族风情。去怒江吧!听峡谷风吹来的‘天籁之音’,听怒族‘达比亚’动人的音符,感受不一样的骑行……”这是某驴友到怒江乡村旅行后的博文。

“哦哦,哦得得,哦得得!米勒玛沃哦得得,哦得得,甲来玛沃哦得得,哦得得!(大意为:噢,十分想念你呀,十分挂念你啊!)” 竹篾楼里,30个怒族小孩,围在火塘边,手拿汉字拼注的歌词,跟着郁伍林老师学唱《哦得得》。这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郁伍林假期向村里的小孩传授怒族民间文化的场景。

地处碧落雪山山腰的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是怒江乡村旅游的明珠,“150客栈”掌柜郁伍林更是怒江乡村旅游业的“代名词”,13家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收入上百万元。

“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也是怒江旅游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郁伍林说,游客来老姆登,除了看皇冠山、茶园等风景,品尝怒族的簸箕肉拌饭、琵琶肉等美食外,最感兴趣的是当地人弹奏怒族“达比亚”,唱怒族民歌。“怒族‘达比亚’以前仅在民族节日演奏一下,没有多少人会弹,很少为外人所知晓,也很难长久地流传下去。现在,大家都在学,因为游客很喜欢听。”郁伍林介绍道。

六七名傈僳族群众弹起四弦,跳起舞,唱响傈僳民歌,歌声悠扬,舞步轻盈。游客们一边品尝傈僳族“手抓饭”,一边欣赏傈僳族歌舞,有的游客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其中,乐不可支。这样的场景如今在泸水市上江镇沿江一线民族旅游特色村和农家乐里常常可见。

新建村民族民间艺术团成员新南花,平时在家操持家务,排练节目,一旦有演出任务,就与同伴们穿上民族服装,带上琵琶,向外地游客表演傈僳族“摆时”、“木刮”、无伴奏多声部合唱,一个月可以收入2000多元。“比种地的收入高了很多,心情也快乐。”新南花说。

大练地“美客来”掌柜李寿英说,游客来了,想听听多声部合唱,看民族舞蹈,我就打电话请新建村艺术团来,既传播了傈僳族民族文化,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正能量,又给当地傈僳族群众增加了收入。

近年来,怒江州根据乡村旅游和脱贫攻坚实际,按照“民族风格凸显、民族工艺精湛、民族文化繁荣、民生工程改善、民族关系和谐”的要求,重点抓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利用自然生态与文化资源优势,把浓郁的民风、民俗文化推向市场,将旅游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让民间艺术变成财富,并逐步发展成文化、经济支撑点,让当地群众在对自身文化资源的利用中获得利益。

“琴弦声响游客来”,六库镇百花岭村的傈僳族无伴奏多声部合唱被誉为“峡谷天籁”,大量的游客慕名前来聆听。目前,以“旅游演艺+乡村主题公园”为主题的百花岭村改建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改造后的百花岭村人气越来越旺,唱歌也成了村民们致富增收的一个新途径。

目前,怒江州共有泸水市大南茂村、福贡县老姆登村、贡山县秋那桶村、腊配村、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罗古箐村等5个村获得全国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殊荣。一大批民族旅游特色村寨的建设,让传统民族文化有了一个集中展示的区域和平台。

“民族文化只有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才能持续下去。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融合,让老百姓在文化保护传承中得到实惠,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为民族文化自身发展注入了活力,以这种鲜活的形式去保护,就能永葆民族文化旺盛的生命力。”怒江州旅发委主任赵文胜说。

来源:云南日报 李寿华 文/图

往期内容精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