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民族主义发展历程图片大全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2023-10-18 20: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民族主义将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因而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内容和新含义。但是,民族主义所反的只是满族贵族封建统治,且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在革命派看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由于中国的积弱,只要推翻清政府使中国振作起来,帝国主义各国就会与中国平等相待,并且可能会赞助中国革命,甚至幻想以承认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和特权,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不能不说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2)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含义就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对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但是,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

(3)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也是三民主义的补充与发展。

孙中山认为,在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后,实行民生主义,就可以“思患预防”西方社会的弊端。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封建剥削依然存在,它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尽管当时的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二. 三民主义的实践

1.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在“三民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国的民主进程取得了很大进展。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并取得军事成功。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同年2月12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2.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领导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是中华民国当时的最高法律,它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它还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了中央制度。为防止袁世凯今后擅自篡改《临时约法》,特地在附则中规定,修改约法,必须“参议院议员三分之二以上或临时大总统之提议,经参议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

《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3. 进行其它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他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逐渐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了,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三.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处于苦闷与彷徨中的孙中山看到希望。他热烈欢迎十月革命,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也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指出,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尽管它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 革命道路的探索

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来到北平,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阅读当时所能见到的共产主义书籍。他回到湖南后,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921年,毛泽东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

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他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进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时期。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曾想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在大城市发动起义,建立政权,但接连遭到失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起义队伍,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并非“一夜春风”,它是在中国漫长的革命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1.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1921—1927)——发端阶段

毛泽东经过实地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

相关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指出“若无农民从乡村奋起……根本倒塌”。

意义: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革命对象等问题。

2. 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初步形成阶段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要坚持党的领导,进行武装斗争。

行动:进行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结果:起义一再失败。启示:不能照搬照抄俄国模式,走适合自己的路。

为此,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前提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

相关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思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抗战时期 (1937-1945)——正式形成阶段

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

相关文章:《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他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到抗日战争结束前后,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当党内一些同志提出要宣传毛泽东思想时,毛泽东在1943年4月写信给中央宣传部,说:“我的思想(马列)……不宜当作体系去鼓吹,因为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

两年后,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报告中,毛泽东又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帐上,所以我要对此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在其他场合,他也多次表明,“如果同志们要为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作为代表,我可以接受,但是必须说明,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经验教训的结晶,是很多同志的正确思想集合而成的”。三.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各阶段发展表现与作用)

1. 解放战争时期:

(1)七届二中全会报告

1949年春,毛泽东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的社会情势,指出:党的工作中心……的袭击。

意义:报告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文章回顾了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指出:资产阶级的方案在中国……人民民主专政。

意义:文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人民政协制定共同纲领提供了指导,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伟大的变革。

3.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

提出一系列……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意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4. 毛泽东思想的其它方面

毛泽东思想在各个时期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也有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邓小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阶段分析

阶段 特征 主要思想 理论著作 意义

大革命时期 发

端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 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革命对象等问题。土地革命时期 初

成 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 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抗战时期 正

成 作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部署,首创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之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丰富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 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1.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 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3. 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一. 单项选择题

1.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清朝统治被推翻

C. 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2.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了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俄国 D. 日本

3. 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 )

A.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 同盟会时期

C. 武昌起义时期 D. 兴中会时期

4. 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准确表述是(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C. 1923年的《中国国民党宣言》

D. 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

5. 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

A. 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B. 反对封建统治

C. 反对帝国主义压迫 D. 反对民族压迫

6.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 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 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 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 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 )

① 按照三民主义思想制定的

②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③ 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具有进步意义

A. ①不正确,②③正确 B. ①②③都正确

C. 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D. ①③正确,②不正确

8. 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不包括( )

A. 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B. 要不要废科举,举办新式学堂

C. 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

D. 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9.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 )

①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② 它反映了中国人们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 它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④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者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③④

10. 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包括( )

①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 改良道路的失败

③ 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④ 民主革命思想的不断丰富

⑤ 孙中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1. 下列有关三民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民族主义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

C. 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

D. 民生主义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12.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中国国民党宣言》

C. 新三民主义

D.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13. 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伟大功绩不可磨灭,其依据不包括( )

A. 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 对中共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起了指导作用

C. 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D. 对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4. 下列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B. 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C. 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D. 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15. 孙中山之所以把“民族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部分提出,主要是因为( )

A. 清王朝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B. 鉴于维新改良失败的教训

C. 汲取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经验

D. 国内汉族与满族的矛盾尖锐

16.“民权主义”在当时的进步作用主要是( )

① 否定清王朝存在合法性

② 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

③ 保障了汉族君主政体的重建

④ 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7. 下列对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定的新三民主义性质的表述中,最准确的是( )

A. 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

B. 各革命阶级联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 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D. 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帝斗争纲领

18.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 )

A. 兴中会纲领 B. 同盟会纲领

C. 新三民主义 D. 三大政策

19. 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20. 对三民主义的认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B. 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C.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21.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B. 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等理论

C.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D. 文化大革命中阶级斗争的理论

22. 下列哪些文章的发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

① 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论十大关系》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3. 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的主张不包括( )

A. 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B. 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C. 批判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4.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强调的是( )

A. 理论联系实际 B. 理论的指导性

C. 学习经典著作 D. 实践检验真理

25. 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主要著作是( )

A.《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C.《论十大关系》

D.《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

26. 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的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八大

27. 标志着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形成的著作是(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8. 下列图片中所显示报告出现在(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B. 解放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大革命时期

29.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

A. 新三民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新民主主义 D. 邓小平理论

30.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

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②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③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 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

⑤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1.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而完整地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的著作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论联合政府》

D.《新民主主义论》

32. 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依据是( )

A. 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正确经验的总结

B.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正确经验的总结

C. 毛泽东思想是全体智慧的结晶

D. 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33. 毛泽东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 )

A. 大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34. 下图所示著作,阐明了当时的中国应走什么革命道路( )

A. 中心城市武装暴动

B.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 和平谈判,维护国民政府

D. 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

35.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的标志是( )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一大”

C. 中共“三大” D. 中共“七大”

36.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端于( )

A. 大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37.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主要依据是( )

A. 共产国际的指示

B.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

C.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D. 中国的国情

38.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的报告内容有( )

① 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② 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③ 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④ 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39.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但后来到了1949年,党的工作重心又转移到城市,原因是( )

A. 国民大革命的胜利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40. 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的著作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二. 材料解析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试观日本……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清政府,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1903年在檀香山的一次演讲

材料三:“这十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们贫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然失败。”

——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的改组》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之半殖民地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至苏联遗书》1925年3月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孙中山经历了怎样的思想转变?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孙中山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是什么?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2. 阅读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

(1)驱逐鞑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

(2)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

——1911年《军政府宣言》

材料二: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

——1924年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

材料三:

(1)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① 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这种看法有何局限和失误?

② 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区别?影响孙中山产生区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

③ 根据以上材料,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什么变化?从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

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毛泽东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中共八大会场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毛泽东的哪篇文章?阐明了什么思想?

(2)材料二中哪一幅图片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为什么?

(3)中共八大上,毛泽东关于当时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是什么?

【试题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B 4. D 5. C

6. D 7. B 8. B 9. A 10. A

11. D 12. C 13. C 14. C 15. A

16. D 17. B 18. D 19. C 20. B

21. D 22. A 23. D 24. A 25. C

26. B 27. D 28. A 29. B 30. B

31. D 32. B 33. C 34. B 35. A

36. A 37. D 38. B 39. C 40. C 二. 材料解析题

1.(1)从改良维新转向暴力革命;

(2)理论上,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实践上,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推动了三民主义的进一步传播;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3)最伟大的转变是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重新阐发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重大影响: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2.(1)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光复汉民族国家。局限:此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还没有提到反帝国主义。失误:把国内的民族矛盾、民族问题与外国侵略的界限混淆,把满族排挤到“中国”之外。

(2)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已取得的特权,承认不平等条约;1924年他则明确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历史因素:斗争的屡次失败,孙中山接受苏俄的建议与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带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

(3)早期只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企望帝国主义支持中国革命,后来发展到较明确地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等反帝斗争的纲领。孙中山在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中认识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3.(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2)图二的《新民主主义论》。因为它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系列重大问题。

(3)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