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民国时期明孝陵照片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2023-07-19 08: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孙中山,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为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883年,17岁时的孙中山。这是孙中山存世最早的照片。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892年,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时与友人合影。左起杨鹤龄、孙中山、陈少白、关心焉、尢列。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01年,夏威夷檀香山,孙中山和流亡到美国的家人合影。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05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孙中山与中国留学生合影。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11年12月21日,孙中山归国途经香港时在船中的留影。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卢慕贞(1867-1952),孙中山原配夫人。广东香山人。1885年5月,卢慕贞与孙中山结婚,诞下三名子女─孙科、孙娫及孙婉。1915年二人正式离婚。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孙中山与卢慕贞全家福。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11年12月26日,孙中山与黄兴等在上海宝昌路408号(今淮海中路650弄3号)行馆中召开中国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商讨组织临时政府方案。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46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图为孙中山、胡汉民等人在上海沪宁车站乘坐专列前往南京就职。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12 年1 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与总统府职员合影。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文武官员拜谒明孝陵,昭告满人统治的结束。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以兵变为由,坚持迁都北京。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12年9月7日,孙中山视察京张铁路时与迎接人员在张家口车站合影。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12年9月11日,孙中山拜访清摄政王载沣,对其在辛亥革命中,能代表清政府逊位并和平交出政权加以慰勉,并赠送亲笔签名盖章照片一张给载沣。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归国后,由上海同生照相馆拍摄了这张肖像照。这张照片,一直保存在载沣家中,直到1952年由载沣之子溥任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12年8月24日,孙中山在由天津赶赴北京的列车上。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14年,日本,孙文和梅屋庄吉夫妇。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16年4月9日,孙中山、宋庆龄等在日本东京集会讨袁时的合影。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18年冬,孙中山、宋庆龄为纪念结婚三周年,在上海亚细亚照相馆拍照留念。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19年圣诞节期间,孙中山与宋氏家族成员合影于上海孙中山、宋庆龄寓所。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23年,孙中山与宋庆龄于广州大元帅府合影。

  1924年,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本营,孙中山在阅读文件。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创立,蒋介石任校长。图为孙中山、宋庆龄、廖仲恺(左一)、蒋介石(左二)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的主席台上。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24年11月17日,孙中山、宋庆龄夫妇来到上海,在寓所接见各界代表。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24年11月22日,孙中山携宋庆龄等乘船离沪,取道日本转赴北京,孙中山由沪赴日途中在船上留影。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24年11月24日下午,孙中山抵达日本神户,入住东方旅馆,与宋庆龄在旅馆合影。这张照片也是孙中山与宋庆龄二人的最后合影。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25年3月19日, 孙中山灵柩移送北京中央公园,宋庆龄等家属在北京中央公园灵堂守灵。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

  孙中山罕见合影集,见证曾经的往事

  1929年6月1日,国民政府举行奉安大典,根据先生生前愿望,遗体安葬于南京紫金山。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