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思维的民族文创教具的开发与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民俗文化创意设计 基于设计思维的民族文创教具的开发与设计

基于设计思维的民族文创教具的开发与设计

2024-05-22 13: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设计模式

(1)实地调研

通过团队深入一线的实践调研,向传统手艺人、传承人学习民族文化技艺或取得与民族文化遗产相关的数据。在调研团队的组成上,应兼顾团队成员技术与人文专业背景,可组成具有教育、设计、文化研究等知识背景的综合团队。在实地调研之前,应对相关文化进行基本的学习与了解,拟定课程开发草案,归纳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在一线调研时,应注意与传承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详实记录技艺流程、所用材料、背景文化等相关信息,为深化开发做好基础工作。

(2)技艺学习

珍惜一线调研的学习机会,由于传统技艺各具文化特殊性,并非所有民族文化均可以用“教具文创”的形式进行开发。因此在调研过程中应充分分析其进一步开发与设计的可行性,结合实际情况思考材料替换或通过理论知识补充说明。

(3)系统化设计

结合调研与学习的成果,对相关资料、数据经过科学的设计分析、专业的设计技术处理后,转化为民族文化元素教具及配套课程,其设计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在内容设计的基础上配合说明书、包装、使用手册、记录表等材料,形成系统化的整体设计。

(4)教学实践

应用基于设计思维的民族文创教具较原生民族文化相关技艺而言,实践范围更为广阔,一般难度也更低,参与者能够通过参加教具与课程结合的学习活动,了解民族文化,感受其具有的文化魅力与设计价值,拓展知识维度。

(5)成果再设计

民族文创教具的设计是双重意义上的设计思维融入。不仅教具与课程是基于设计思维进行开发的,在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设计思维理念支持学生创造个性化设计作品,导出富有创新价值的课堂成果,并通过展示与分享等形式收集为“再设计”明晰设计方向的反馈意见,完成“EMPATHY-DEFINE-IDEATE-PHOTOTYPE-TEST”的完整流程。

(1)项目基本信息

2018年8月,满天星民族文化传播公益组织“黔东南文化探寻”项目开发团队从全国多地出发,集合于贵州。项目希望通过教具文创开发的形式,作为研学课程内容的补充,同时能够以这种具有创意价值的方法,传播推广当地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

安顺、丹寨、雷山、黄平……团队在各地区多点成面,深入一线进行调研,团队成员与文化传承人对话、学习,经规划分析后,设计团队选择了富有地方代表性与民族特色,同时也是中国四大染艺之一的“蜡染”进行基于设计思维的教具文创开发与设计。

(2)内容设计

以“蜡染”为主题的内容设计包括:“苗族蜡染材料包”、配套说明书、涵盖相关知识的包装设计、侧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的指导手册、趣味定格动画等。

苗族蜡染材料包:包括蜡罐、蜡刀、染料、布、手套、滴管、竹签、笔、橡皮、勺子、绳子、纸巾、夹子、菲林垫板等材料。原蜡染技艺中以高温熔蜡,教具文创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学生使用安全性,会结合实际情况,建议低龄学生用蜡笔代替蜡罐、蜡刀来“点蜡”,保留蜡染“以蜡防染”的智慧核心,但要求导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说明课堂所使用材料与原技艺之间的不同,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各自优势进行补足。

苗族蜡染教具材料包内容物

配套说明书:配套说明书对材料、技艺过程进行图形化的描绘,并用中英双语加以解释与说明,帮助学生认识、了解相应的知识。

配套说明书内容(简笔画流程图部分)

指导手册:手册内容较适合高年级同学进行有主题的深入探析。手册从点、线、面、色彩、文化等多主题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每个板块有独立的实践标准与教育目的,利于学生设计思维的系统构建。

《苗族蜡染的设计+》课程目录及指导手册

(3)评价反思

在基于设计思维的民族文创教具的开发与设计中,应注重探索传统技艺中“造物”的智慧与设计思维相链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保留民族文化中积极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进行深化。导师与家长应注意,在设计思维类课程中,学生全身心参与课程的过程比其参与课程所产出的结果更为重要。“创意”并无硬性的对错标准,立足本民族文化,学会多角度看待事物,实现思维上的提升是更富有意义的学习成果。

展望性总结

我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可开发点众多。相较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却困难重重。民族文化教具的创新性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文化流失问题,以富有创造力的方式为优秀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实现其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我们希望民族文化体验课的参与者能怀着好奇心,去探究小小材料包后更多可能的故事;希望阅读本文的读者,能够以此为契机,以设计视角审视教育和生活,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欢迎对民族文化教育感兴趣的学习者扫码关注公众号“ 为你点亮满天星”,如想了解更多课程详情请添加课程助手微信号,加入主讲人所在的微信群,深度参与后续探讨。

文章校对:滕纯木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