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题[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毛概选择题库 毛概复习题[五]

毛概复习题[五]

2022-05-14 04: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抱歉啊,有点顺序混乱,这里补发第四章和后面几章的内容。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标志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论十大关系》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 )

A.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

A.《论十大关系》 B.《矛盾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 )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A.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

B. 以农业为基础,以重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

C. 以工业为基础,以农业为主导,以工农兵为序

D. 全面发展,综合平衡

5.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

A.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B.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6.为了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党的八大提出( )的方针。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方针

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D.统筹兼顾的方针

7.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为此,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了( )。

A.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

B.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

C.“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思想

8.毛泽东提出,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 )的方针.

A.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 “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D.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9.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呈现出( )的关系。

A.完全统一 B.完全对立 C.既统一又斗争 D.彼此融合

10.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是( )

A.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B.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D.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包括 (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B.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C.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2.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毛泽东提出( )。

A.社会主义可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可能比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C.我国仍然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阶段

D.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中系统阐述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基本适应、部分不适应的特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巩固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4.毛泽东提出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具体包括( )。

A.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 B.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

C.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同时并举 D. 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大意义有( )

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C.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D.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有哪些?

2.简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四.论述题

1.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2.B 3.D 4.A 5.C 6.C 7.A 8.C 9.C 10.B

二、多选题

1.ABD 2.AB 3.ABCD 4.ABCD 5.ABCD

三、简答题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包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等。

2.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2004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C.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以党的( )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A.十七大 B.十六届三中全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4、( )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7、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

A.无产阶级专政 B.党的领导

C.以法治国 D.人民当家作主

8、( )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

A.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9、科学发展观强调, ( )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建设生态文明 B.建设和谐社会

C.建设文化强国 D.建设民主政治

科学发展观强调,( )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A.执政能力建设 B.党要管党

C.传统文化建设 D.以法行政建设

多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项中,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主要有( )

A.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B.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C.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D.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统筹( )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4、下列属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内容的是( )

A.充满活力 B.诚信友爱 C.公平正义 D.民主法治

5、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 )的方针。

保护优先 B. 节约优先 C. 发展优先 D. 自然恢复为主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有哪些?

四.论述题

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2、A 3、B 4、A 5、C 6、D 7、D 8、B 9、A、10、A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 3、BCD 4、ABCD 5、ABD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案:首先,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最后,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有哪些?

答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

四.论述题

试述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途经。

答案:胡锦涛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既要从“大社会”着眼,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在内的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之中;又要从“小社会”着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