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记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毕节孙浩 毕节记忆

毕节记忆

2024-07-13 07: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且除“翠屏旭日”后无诗句外,其余各景均载有贵州都指挥佥事林晟,毕节卫学教授孙隐、白经,毕节兵备佥事方万策、黄镆五人诗句,景点引用他们的诗句共17次,其数量依次为:林晟5次,白经5次,方万策4次,孙隐2次,黄镆1次;该志在介绍毕节卫“山川”时,又于“灵峰仙境”后载林晟同题诗一首,所载林晟诗句共6次。

“毕节十二景”有哪些?

01

灵峰仙境

灵峰在毕节卫城西五里,《乾隆邑志》载其“峻峰插天,奇特险怪,有雾即雨”。《毕节县志稿·疆域上》载:灵峰顶上有灵峰井,“人不易见,传为仙井”。

明洪武年间,滇籍僧人燃指和尚在山麓开山建灵峰寺,并于寺前手植白玉兰和杉树各两株。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毕节卫指挥使孙世忠、李树功(又名林国辅)等率众增建灵峰寺,指挥孙勇捐建“大雄殿”,教官徐绍尧捐建“观音殿”,僧人宝珠建左楼,官绅士民捐资捐物(见笔者2001年7月13日《毕节晚报·毕节灵峰寺明代残碑及其研究价值》)。

清乾隆年间,知县董朱英由安家井沿山下建牌坊,修桥梁,在灵峰山建文塔“以扶文庙祖龙之秀”;同治年间,知县陈昌言重修并撰文《重修灵峰山文塔记》称:灵峰是毕节文庙之“祖龙”,是助推毕节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因其地“灵”人杰而名“灵峰”。

此景点幅员宽广:“后至沟,左边上至岭,下至凤凰嘴;右边一岩,俱至大沟;前至山脚下大沟,并无民地杂混”,还包括僧人普桂购买献给寺庙的“一山二凹”,地名“水岩,东至本寺地,南至盖还地,西至水沟,北至山顶”(见灵峰寺2001年出土的万历残碑)。

题咏“灵峰仙境”最早的诗人,是正统年间由毕节卫指挥使升任贵州都指挥佥事的林晟和卫学教授孙隐,其中林晟留下的诗作、对联最多。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林晟《灵峰》诗曰:

灵峰秀异即蓬莱,苍翠玲珑似剪裁。

红树白云围药灶,琪花瑶草足丹台。

采芝人语松边径,骑鹤仙留石上苔。

际此悠悠忘世虑,绝胜刘阮到天台。

在灵峰寺,林晟不仅留下《题灵峰寺禅房》联语:“睡起诵黄庭,一点禅心秋月静;兴来吟白雪,满膛诗书洞云开。”还有《宿灵峰题联》三副:

晨钟彻地溶溶月;暮鼓轰天淡淡风。

宝殿巍峨,已接三清法界;灵峰秀异,如游九府神宫。

吐雾灵峰,云里于今降弟子;飞泉缀彩,人间此处即蓬莱。

万历《贵州通志》仅载教授孙隐诗句(联语)曰:“经路无踪瑶草合;石盘有字翠苔封。”而载卫学教授白经诗曰:

岷峨流脉结斯峰,形势嵯峨列岫宗。

灵导曾见仙子现,绷缅常有碧云封。

风停松杪鸣玄鹤,雨霁坛前卧老龙。

毓秀储精无限量,愿生贤哲佐时雍。

万历《贵州通志》还载有贵州佥事分巡毕节兵备道方万策《灵峰仙境》诗曰:

幽郁灵峰古洞天,薜萝锁尽翠微颠。

江干隐见晶光出,石窍参差滴乳悬。

带雨苍松龙欲起,笼烟丹灶鹤初旋。

三山何处凝目望,曾似樵人得见年。

灵峰除“秀异”且美如“仙境”之外,还有不少美丽动人的传说。如灵峰山上有仙桃树,嘉庆年间薛升在此吃了两个仙桃,得此神力之助而健步如飞,举重若轻,后入军伍屡建奇功而升任广西提督(事见《贵州通志·杂志》)。

02

笔峰参天

“笔峰”又名“文笔山”、“脱颖峰”,《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文笔山在“毕节卫北二里”。《乾隆邑志》载:“两山矗起,势若参天,为通县人文秀发之象。”

此景坐落今市东办事处金钟社区之后山,其左降为石牛石马山,山水经“林家冲”、松山至南关桥而入响水河。双峰出自镇山(今北镇关两侧之山,系毕节卫城之靠山——玄武山,因其位于卫城之北而名“北镇山”)。行人驻足北门,翘首仰视,双峰矗立,直插云霄。

山下有松山,“一峰突然,宛如覆盂,形家谓合邑风水攸关,不宜破损。乾隆十四年(1749)知县凌钧捐俸置生员盖翊运地修石台,建亭于其上,额曰‘讲易’。”(见《毕节县志稿·疆域上》)。今山下之“金钟村”,即因“宛如覆盂”而名。

最早题咏此景的诗人,当属毕节卫兵备佥事黄镆。万历《贵州通志》载黄镆诗句曰:“峻峭双峰迥不群,分明卓笔上干云。”

《毕节县志稿》载有清卲熙载五律《双峰脱颖》诗曰:

双笔插天半,挥毫不假案。

文光联壁奎,花影落霄汉。

烟锁蛟龙舞,霞飞鸾凤灿。

枝枝赞化育,休作虚空看。

该志亦载曾官龙里教谕的毕节恩贡生刘明儒同题诗:

双颖连霄写碧空,烟云如墨走蛟龙。

何年削出天工手,并炽黔南半壁中?

03

响水轰雷

“响水”即响水河,顾祖禹《方舆纪要》载:这条河“在毕节卫东二里,源出城北三十里龙官河之龙洞,东南流至城东北,五里出大桥下,激石转流,声若殷雷,故名。”

此景点范围在大桥至六洞桥,集中于今河水三叠飞泻而下、轰鸣如雷之响水滩。

最早题咏此景的诗人,是卫学教授白经。万历《贵州通志》载其《响水轰雷》诗曰:

洪源百折自山隈,怒泻危湍触石来。

雷浪喧豗天鼓震,云涛霹雳海门开。

潺潺直绕鱼龙穴,滚滚疑翻滟滪堆。

好屹中流坚砥柱,狂澜顿使一时回。

该志载有方万策诗句曰:“为问山灵何所激,黔中未尽帝王州。”

清人邵熙载有《响水瀑布》诗曰:

淼淼自山隈,东流三叠来。

玉虹饮翠涧,珠雪点苍苔。

赤日雾烟洒,青天霹雳豗。

狂澜思砥柱,愧乏济川才。

04

龙潭印月

“龙潭印月”之“印”字有误,因为此景的神妙之处在于月悬于高天之上,倒影于碧潭之中,故用“映”字为妥,《毕节县志稿》则妙称其为“龙潭夜月”。

《大定府志·疆域志六》载:毕节县“潭井之属,城内有方池、泽井,东有惠井、双井,南有一勺泉,西有清水塘,北有洗心泉、一碗水,东北有龙潭。”

《毕节县志稿》载:“龙潭,在城东三里,有灵物居之,祷雨辄应。”《大明一统志·卷八十八》载:“惠济庙,在卫城内东北,祀龙神,洪武二十八年(1395)柳楫建。”雍正十三年(1735),知县李曜重修。

此景在今响水滩拦水坝下北铭水花园和民居围墙的包围之中,少有人知。

此景在“十二景”中的范围最小,只可延伸至“龙神堂”附近山脚地带。在响水滩未建拦水坝之前,它与响水毗邻,右有响水轰鸣,纱帽山上流淌下来的溪水亦在此处相汇。每至皓月升空,山溪急速而下,月光如流水,溪声潺潺来,别具一番情趣。响水“水落石出”,则赏其幽雅恬静、空明澄澈;响水“雷浪喧豗”,可从“动”中求“静”,以求尘世之心超然物外。今为世俗尘埃所染,已经无当初“玉蟾分影”照彻毕节壮美河山之空灵奇秀矣。

题咏此景最早的诗人是林晟,万历《贵州通志》载其《龙潭夜月》诗曰:

一泓秋月漾清波,五夜寒光向此过。

老蚌吐胎明海宇,玉蟾分影照山河。

澄澄藻影涵丹桂,湛湛瑶池洽素娥。

坐久不知风露冷,晚凉吟处水腥多。

《毕节县志稿》载程 《龙潭夜月》五律一首曰:

玉盘出东海,到处清光被。

况直山上池,久为灵物寄。

冰轮浴金波,静影沉空翠。

怪得潭底蛟,拟作明珠戏。

05

梁台晓雾

“梁台”即梁王台,在今东关坡软木厂内,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在卫城东北二里,元梁王出镇云南,过此所筑,遗址尚存。”《大定府志·疆土志八》载:“在城东二里许,相传元封梁王于滇,道经毕节,因筑行宫。今仅存瓦砾。”此景是“毕节十二景”唯一的元代城郊人文景观,今城东“台子路”即由此而名。

最先题咏此景的古代诗人,也是林晟。《贵州图经新志》载其诗曰:

昔人曾此驻旌矛,今日惟余一故丘。

漠漠云烟豪气囗,离离禾黍寝园秋。

青山不改当时色,绿水还如旧日流。

几度登临成感慨,夕阳囗囗晚风囗。

万历《贵州通志》仅载白经一诗曰:

地老天荒遗旧址,础残碑断馈新苔。

禽声时作笙箫响,花样春为锦绣裁。

06

丰乐秋成

“丰乐”即丰乐原、丰乐铺,《方舆纪要》载:“丰乐原,在毕节卫西十里,平原沃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在卫城西十里,土地饫沃,居人富庶。”《乾隆邑志》载:“丛山峻岭,磴道迂回,烟火数家,零星散处。”

此景位于今七星关区长春镇丰乐村,其范围比较宽广,“平原沃野”足见土肥水美,丰硕之秋实,淳厚之民风,最早可追溯到贵州都指挥佥事林晟诗笔之下。万历《贵州通志》载其《丰乐乡》一诗曰:

野老杖藜山径里,牧童吹笛晚风前。

要知击壤声中事,社酒新篘乐醉眠。

诗人在秋社之日亲临此地,见牧童晚风吹笛,长者击壤而歌,自己也喜不自胜,乐醉而眠,酒不醉人而人自醉矣。

清程万夏亦有同题诗(见《毕节县志稿》)曰:

落落烟村四五家,人归乱后种桑麻。

平畴望野田多沃,山涧分流水自斜。

嘉谷自来逢稔岁,轻徭无事到官衙。

蓑云妇子何知识,只觉秋来乐自赊。

诗中亦再现了此地村民丰收时节“轻徭无事到官衙”的官民和乐画面。

07

南山霁雨

南山又名“南霁山”。《方舆纪要》载:“毕节卫南二里,有南霁山”;《毕节县志稿》赞之曰:“青葱如绣,雨过天朗,霁色倍奇。”

“南山”即毕节卫城南面之山,近处低处是指五龙桥左之回峰山、望城坡,桥右之洪家山以及经郭家湾、象鼻龙绞水至今“碧阳湖”周围的青葱山峦;远处高处则可以抵达大龙坡、仙鹅抱蛋、潘家大山(今南山公园)。“霁”是雨雪之后放晴,此景着重展现南山雨雪之后日出霓挂长林、满地芳菲之空灵秀美,“雨过天朗,霁色倍奇”,并非“霁雨”,故以“雨霁”为是。

最早题咏此景的诗人是卫学教授孙隐,《贵州通志》载其诗句曰:“峰呈黛色来楼外,溪泻琴声到枕边。”万历《贵州通志》 载有白经诗句:“屋前影挂虹收雨,林畔声喧鸟弄晴。”

方万策亦有同名诗作曰:

楼外青山飞鸟栖,撑控如拭绝云瑿。

今朝霁色连城暑,昨夕飕风送雨霋。

二水遥分悬濯锦,丛林不断挂长霓。

南风遍地莲花色,满地芳菲试自题。

08

东壁朝霞

“东壁”即东壁山,因居毕节卫城之东而名东山、东壁山、龙蟠山。《毕节县志稿》引《方舆纪要》云,“毕节卫东二里,有东壁山。”《毕节志稿·山川》载:“东壁山,在卫城东,巍峨环列如壁。”《乾隆邑志》载:“龙蟠山,在城东,山形蜿蜒如龙蟠,形象家谓此为邑之巽峰,因建文昌阁于上以增其秀。”《毕节县志稿》载,东山之麓有惠泉,明正统己巳年(1449)千户王仲让(王逊)凿,指挥林晟甃,泉侧置亭。“恵泉”之名,因其“烹灌之惠甚广”(见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康熙五十九年(1720),邑人邵如节建凌云塔于其上,为发贼毁。乾隆二十年(1755),知县董朱英重修并建坊表戏楼,广植桂杏;二十二年(1757),于阁后造东壁轩,为一邑胜景。

由此可知,此景点应该是指在整座东山山脉上的呈现出来的如惠泉寺、惠泉、小文峰阁、大文峰阁及青螺山上的东壁轩、梓潼阁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最早题咏此景点的诗人也是林晟。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其《东壁朝霞》诗曰:

阳乌冉冉上晴空,紫翠朝来望不穷。

瑞气远笼青障碧,祥光高映赤城红。

酒杯泛处初流彩,锦绣裁成尚未工。

极日蓬莱如咫尺,仙班列缀五云中。

万历《贵州通志》仅载此诗颔联:“瑞气远笼青障碧,祥光高映赤城红。”

09

梵刹福泉

“梵”指清静,“刹”指竿,即幡柱,指僧人居处,常树幡以告四方,后以“梵刹”泛称佛寺。

此景之“梵刹”(佛寺)即福泉寺(俗称“双井寺”)。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前有福泉,旧名福泉寺”,“在卫城东一里普慧寺内”,正统间赐名“普慧寺”。《大明一统志》载:“其泉清冷,味甘,人咸汲焉。”

最早吟咏此景的也是林晟,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其诗曰:

上方楼阁倚云开,一道清泉百折来。

松径晚淙钟韵切,苔矶寒漱珮声谐。

流行以渐滋群物,生序由来冠五材。

最爱观澜作长坐,烦襟何自有尘埃?

万历《贵州通志》仅改载该诗尾联曰:“最爱临流清可处,烦襟一洗绝纤埃。”该志亦载白经诗句曰:“碧影倒涵云上下,玉声频濑水西东。”

10

落折晚流

“落折”即落折河(落折水)。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在卫城南八十里,官道所经,设舟为渡。”《古今图书集成》载其名为“落折渡”,并称:“落折河,在(大定)州北二十里,当两山之间,一水破地,北来西折以去,秋夏之交,尤为湍疾。”该河是原毕节县与大方县的界河,人称“落脚河”,明代有落折水渡,是“水西四大渡口”(陆广渡、黄沙渡、沙溪渡、落折水渡)之一。由于此景是古渡口,故命名“落折晚流”,没有“落折晚渡”表意明确且富有诗情画意。

歌咏此景最早的诗人也是林晟,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其诗《落折晚渡》曰:

回首西南薄雾收,一江寒碧自东流。

歌翻桃叶扁舟晚,雪点芦花古渡秋。

两岩暝烟生野草,半林夕照下林丘。

济川倘得徒杠手,来往行人遂远游。

该志亦载明方万策诗曰:

薄暮斜阳旅思寒,自怜旌节度江干。

峰迎玉浪层层白,岸匝霜枫袅袅丹。

有客问津林杪路,何人击楫水中滩?

济川自是商家事,倚棹遥将箕尾看。

11

雉叠层关

此景在毕节卫城西九十里之七星关。《大明一统志·卷七十二》载:“守御七星关后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建,隶乌撒军民府,永乐间隶贵州毕节卫。”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关当滇、蜀、贵州之冲,山溪险峻。洪武十四(1381),颍川侯傅友德筑城,分本卫后千户所军士二百户守之。永乐十五年(1417),甃城以石,围四百四十五丈,辟二门,南曰‘武宁’,北曰‘大安’”,“山有七峰,如星列焉”,关下有七星关河,“两岸壁立,植铁柱锁系浮梁,以渡往来”。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山川》载有七星山并附元国子助教冯福可《从征云南过此》五古一首曰:

点苍何苍苍,环以西洱河。

百年雨露恩,讵敢烦天戈。

辕门振乌撒,衣带逾牂牁。

巨险久已夷,故关尚陂陀。

云胡七星名,亦复垂不磨。

君侯诗书帅,文武用不颇。

藩垣傒重临,民夷赖渐摩。

中天揭斗柄,三辰行太罗。

因之戍关传,永世同南讹。

万历《贵州通志》载有方万策七古《七星桥歌》曰:

山如峡兮石如碣,石巅树古冰崖折。

井冽泉寒雨雪霏,雄关百雉峰之缺。

万仞嵬峨人迹稀,独临缥缈看奇绝。

白云夹道护旌车,朔风吹衣剪旧襁。

北望青山飞鸟外,一片霭黛狐兔穴。

曩时伐鼓下榆关,边上羽书飞不辍。

诏书数道天兵下,大将再呼罗彝灭。

一自置长易郡名,封易长蛇心浙浙。

太平万古树高标,汉代奇勋日月挈。

12

翠屏旭日

“翠屏”,在今市西办事处翠屏村。《乾隆邑志》载:“在城西五里安家井,苍松翠柏,掩映岩峦,活水清泉,灌溉林麓,月升则风和露白,洵为胜景,明杨慎有诗,与北里之‘翠屏’各别”。北里之“翠屏旭日”属于清朝“七星关八景”之一(见图一绿框标志)。

此景范围应该是前人由虎踞山、大水口、安家井沿石板路牌坊至云峰桥登灵峰寺一路对面的翠屏山(从虎踞山到阳山)景观。

有人认为最早题咏此景的是元代诗人何弘仕,理由是万历《贵州通志》、清代《毕节县志稿》均载其五古《翠屏山》曰:

俗山如俗人,过眼不相揖。

据鞍无好诗,羁思拍胸臆。

行行见翠屏,景意两相适。

烟萝幕青黛,山崖铲苍壁。

云霞油然生,杉桧森以立。

鸣禽递清响,飞泉散珠急。

我疑有幽人,相傍崖居密。

朝餐紫霞英,暮啖香松实。

万历《贵州通志》在介绍乌撒卫(治今威宁县)城东北二十里的“翠屏山”时,也引用了此诗。比上列两部志书更早的《大明一统志》、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却没有引用,故此说有争议,尚待考证。

《贵州图经新志》载有林晟七律《翠屏山》曰:

翠峦高耸若屏风,羲驭初临露尚浓。

晓色苍苍开罨画,晴光烂烂著芙蓉。

来从旸谷经三岛,出自天阕彻九重。

自愧负暄何以报,朝朝东向祝时雍。

明代“毕节十二景”

定形于明万历《贵州通志》刊行的

二十五年(1597)以前

也就是说,427年前

毕节明代官绅士民认可的

是“毕节十二景”

其“成员”比“毕节八景”

还多出三分之一

编 辑|石 佳

编 审|谢文娟

监 制|刘靖林

总监制|朱光伦

来 源|艺文七星 作者:林登宏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新闻

毕节一地公开考调!

毕节发布黄色预警!

招募!最高奖励1500元!

毕节一地公开考调!

毕节发布黄色预警!

招募!最高奖励1500元!

点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