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选择休学创业的清华博士,被人质疑从未发表过高质量论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毕导回去读博了 那个选择休学创业的清华博士,被人质疑从未发表过高质量论文......

那个选择休学创业的清华博士,被人质疑从未发表过高质量论文......

2024-07-17 01: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话说,今年 2 月份科技部已经专门下文,要求破除科技评价中的「唯论文」不良导向了,竟然到现在还有人追问什么「发表过高质量论文」?

图片来源:科技部

更荒唐的是,被追问的人,还是一个「段子手」。

图片来源:知乎截图

这个问题引发了很多讨论,问题的落脚点在于,发表高水平论文,是否应成为搞科普的充要条件。

毕导目前处于休学创业阶段,是活跃于各大媒体平台的科普网红。

据查,「毕导」目前只有一篇二作的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确实距离网友对他 / 对清华博士生的期望略有差距。

知乎中还有人煞有其事地表示毕导的科普看似有很深的科学分析作为支撑,但根本经不起严谨的逻辑推理,所以存在误导读者的可能。

不过,绝大部分网友仍然支持毕导,不仅认为毕导的科普有趣有料,而且还对毕导选择科普表示肯定。

毕导是如何炼成的

毕导本名毕啸天,1992 年生人,祖籍甘肃,求学于浙江。2010 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

就是这样一位刻板印象中木讷、不善言辞的理工男,凭借无以伦比的网感,早早触电自媒体。

在大二时,作为班长的毕导就开通了班级的微信公众号,发表了很多轻松搞笑的文章。大四时,为 PX 项目辟谣,毕导还登上央视官媒。

图片来源:央视

读博期间,毕导开通了微博,发表搞笑的段子。2016 年,他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用幽默的语言进行科普。

他用数学理论推导出抢微信红包攻略;用热力学原理得出秋衣外穿更保暖的结论;他研究便便压水花;研究如何喝珍珠奶茶……

凭借自媒体的东风,毕导火了,成为科普网红。

2017 年,毕导的博士生涯过半,在经历了几个不成功的课题后,毕导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休学,开始自媒体创业。

图片来源:企业信息查询

几年过去,毕导的创业一帆风顺,公众号广告报价直逼 40 万,已是无人可以忽略的头部大号。自媒体内容从图文转向视频,毕导又开始在 B 站和抖音开号运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粉丝。

与日俱增的粉丝数量,显然推动毕导更快速地站在了自媒体风口上。内心坚定的毕导,相信也从未后悔自己的每一次选择:

大学开学第一天,班主任问:谁第一志愿报了高分子?只有几双手举起来,毕导是其中一员。此后,毕导一直稳居专业第一名,毕业时保送直博。博士期间休学创业,摇身变为科普网红。

「你从小到大都是学霸吗?」

「学神。从小到大都是学神。」毕导非常迅速地纠正道。

高质量的论文并不能作为衡量学神的标准,甚至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人学术能力的唯一标准。当毕导休学创业,站在自媒体风口做科普的时候,论文对他已然不再重要。

敲开果壳的可爱松鼠

博士创业做自媒体科普,毕导不是第一人。

13 年前,一位天坑专业毕业的博士姬十三做出了和毕导相同的选择 —— 放弃专业,走上科普之路。这位曾经听从了「21 世纪是生物世纪」的召唤而投身搞科研的人,通过科普成为互联网的弄潮儿。

图片来源: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官网

作为神经生物学博士的姬十三,每天的课业既冷酷又无聊:将小白鼠的头切下来,在显微镜下研究神经组织。

日复一日,看小白鼠脑袋的时间比看人脑袋的时间都久,想想都觉得 emmm......

所幸的是,姬十三还有一个调剂枯燥生活的爱好 ——科普文写作。2007 年博士毕业的时候,姬十三放弃了「稳定明朗」的博士就业前景,转身当起了科学专栏作家。

这次转身催生出公益科普机构「科学松鼠会」。

2008 年 4 月,姬十三组织全国 100 多位科研出身又喜爱写作的「松鼠们」一起在网络上写科普博客。没有固定收入,仅靠做项目维持运转,但凭借诙谐幽默的文风和鲜活妙趣的解说,科学松鼠会在短短一年内从无人问津到入选「2008 年度中国科普十大事件」。

科普似乎并不小众,姬十三愈发坚定。

图片来源:科学松鼠会官网

2009 年,「松鼠们」的文章集结出版,《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横空出世。这本销量 10 万册的现象级科普书,不仅为科学松鼠会带来最大一笔收入,而且斩获国家图书馆的文津图书金奖。

这一年,姬十三也混出了点名堂,不仅被授予「上海大众科学奖」,还被流行杂志《时尚先生》授予「年度科学传播人物」。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2010 年正值互联网的风口期,姬十三幸运地拿到 200 万投资,创办果壳网。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爆炸,核泄漏危机出现。各种谣言在恐慌的民众中流传,果壳网撰文辟谣,「谣言粉碎机」推出《地震特辑》把「囤碘盐」等谣言逐一拆穿,一战成名。

经过十年发展,现如今的果壳网已经成为中文世界里最好的大众科学品牌之一。

图片来源:果壳官网

神经生物学博士姬十三从科普作家到互联网创业者的角色转变,无疑是因为抓住了互联网时代内容创业的脉搏,进而将科普带到日常生活之中。不得不说这是 21 世纪「时势造英雄」的奇迹。

150 年前的一位前辈

这种奇迹早有历史可循。

150 年前,在创办杂志的风口上,英国一位为军方服务的小公务员就动了内容创业的念头。

虽然在政界籍籍无名,但洛克耶 (Joseph Norman Lockyer) 在学界还是很给力,30 岁时他已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可谓少年得志。

图片来源:英国皇家学会官网

要办杂志,光有学术背景还不行。洛克耶还是个优秀的斜杠青年。做着公务员,搞着科研,还写着科普文章赚钱。据说他的稿酬颇丰,比自己公务员工资还高—— 直到今天,这都是多少年轻人的梦想啊~

洛克耶,图片来源:wiki

除了写科普文之外,洛克耶在办杂志之前,还正儿八经搞过出版。他的《天文学基础学》被出版商麦克米伦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看中,包装成一本畅销书,一时洛阳纸贵。洛克耶大赚稿费后,也终于够分量说服麦克米伦来搞科普杂志。

图片来源: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官网

除了有点闲钱和笔杆子硬之外,洛克耶还有当时的顶层资源。

正值学术盛年的「达尔文斗犬」托马斯赫胥黎 (Thomas Henry Huxley) ,是当时英国学界的流量担当,而且极有希望继任下一任皇家学会会长。两人关系非同一般,有赫胥黎强力支持,英国学界多少会卖点面子。

托马斯赫胥黎,图片来源:wiki

这么看下来,洛克耶的资源,比误打误撞的毕导和姬十三真是好太多。

万事俱备,洛克耶创办的第一期杂志终于在 1869 年 11 月 4 日正式落地,目的是「让受过良好教育的读者有机会接触前沿科学知识」。

新杂志原本的定位是科普,但人算不如天算,在杂志的运营中,洛克耶与其他编辑经常有摩擦,一有摩擦就闹情绪,一闹情绪就有人罢工,杂志的科普版面缺乏稿源,只能开天窗。

好在洛克耶学术功底十分扎实,为了保证杂志内容,他把功夫下在学术版面。凭借良好的学界人脉,杂志增加了论文摘要、科学通讯、学术八卦等栏目。但数据图表太多,普通读者就有点看不懂了。而且当时另外一本科普杂志定价还更低,新杂志亏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好在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洛克耶勤勤恳恳,以周刊形式连续出版杂志。

杂志信息的及时、快捷、便利,在学界闯出名堂,大受欢迎。同时,不忘初心的洛克耶也努力把科普坚持下来,杂志内容的综合性、趣味性、专业性依然圈住不少硬核粉丝。

在连续亏损 30 年后,杂志终于迎来了首次盈利。

图片来源:Nature 官网

今天,绝大部分科研人员都读过这本杂志,并且以在该杂志上发表论文为荣。这本杂志就是 Nature。关于这本杂志和这个出版集团的事情,笔者不需要再多说了吧?

无论站在哪个时代的风口,搞科普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但需要冷静的头脑,更要有独特的情怀。

有这么些个热心肠的理工研究者愿意把知识分享出来,把事情背后的道理讲清楚,而且文笔不差公众爱看,这是一个社会的幸运。

但奇怪的是,总有一些人觉得研究者搞科普是不务正业。荒唐至此,令人无语。

退一万步,对于年轻人,特别是有才华的年轻人,愿意在本专业之外尝试点其他事情,都是非常正常的。无论是学界还是公众,都应该报以最大的宽容,允许年轻人尝试,允许年轻人犯错。

庸众的想法常常矛盾得令人可笑。一方面喝着盖茨乔布斯退学创业的鸡汤,大呼美味;一方面又对一位休学创业进行科普的年轻人评头论足。

更吊诡的是,评价一个优秀科普大 V,落脚点竟然还是学界最应当反思的「唯论文」。

站在风口上的 90 后毕导,还不满 30 岁。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同样的年纪,他已经比上文提到的两位前辈起点高了,谁知道他未来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