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名家丨讲一个毕加索的秘密:他不画抽象画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毕加索的画好吗 名画名家丨讲一个毕加索的秘密:他不画抽象画的

名画名家丨讲一个毕加索的秘密:他不画抽象画的

2024-06-28 21: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毕加索(Pablo Picasso)伟大,如偶像,如神话。他大概仍是当今世界最知名的艺术家,跟达芬奇与梵高齐名,只是毕加索在世时已经得到一时无两的名气。今天我们从三个角度来讲讲如何看毕加索的画。

  

  

  毕加索画画好抽象?

  关于毕加索,我们听得最多的评语可能是「他画的画真抽象!」真的是这样吗?恰恰毕加索本人就曾说:「不存在抽象艺术。」

  首先什么是抽象画呢?我们可以将「抽象」(abstract)理解为:抽离于人类经验可以辨认出的具体形象或造型。在一幅抽象画之中,观者无法在画面中辨识出任何经验中的事物的形状,包括人体、动植物、自然物或人造物。

  若以这眼光来看毕加索的作品,你就知道他画的统统都是具象画,而不是抽象画:

  

  

  

  

  

  

  

  

  

  综观毕加索浩翰的作品库,可见他画得最多的是人体,尤其喜欢画全身像。即使是他最难以辨识所画事物的实验性作品,毕加索亦是将具体事物拆解或「解构」,就如以下的小提琴与葡萄:

  

  《小提琴与葡萄》

  毕加索透过拆解我们熟悉的小提琴与葡萄的形体,让我们的眼睛与大脑玩拼贴游戏

  只要我们看他的画时细心一些,就总可以辨认出画中事物的形象,哪些笔画对应哪些物体的哪些部位。在以上对「抽象」的定义来看,「抽象画」这个标签以后可以归还给抽象艺术画家如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或抽象表现主义者如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等人了。

  

  终身不离立体派

  毕加索一生之中创作了至少两万件作品,从使用媒介与风格都极为多变,他渴望探索世界上每一种可能的塑造形象的方式。

  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艺术流派立体派(cubism),其荣耀都要归于他与画家好友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当塞尚(Paul Cézanne)以违反透视、以断面构成的绘画来质问「人的视觉到底是什么?」时,毕加索与乔治·布拉克两人继承了塞尚的遗产,从中发展出更迈进一步的立体派。

  

  

  

  

  

  

  

  ‍何谓立体派作品呢?根据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EH Gombrich)于《艺术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的形容,立体派就像古埃及的画画方式:他们只表现事物最具特征的一面,人脸的侧面最有个性,但眼睛却要画成正面的。所以我们看古埃及的人物都是脸向侧面,但眼睛却正面看着我们,他们在同一画面以多个不同视点绘画同一事物,跟我们习惯的透视法完全不同。‍‍

  ‍

  

  ‍

  毕加索的想法跟古埃及人相似,认为传统的绘画并未反映出事物最完整的形象,即使是如巴洛克洪壮而富有动感的巨幅油画,都只断裂地表现出事物的单一面向。所以立体派艺术家的目标,是要通过打破及重组事物的「本来」模样,而在同一幅画面上,以多种视点、角度来呈现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与模样,以此企图较完整地呈现出事物的形象面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毕加索以这手法表现一位「美人」时,会困惑当中尽是支离破碎、扭曲的面貌。‍

  

  《亚威农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毕加索最著名作品之一《亚威农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就被称为「原立体派」(proto-cubist)作品,有多个版本,反映出毕加索的持续研究。毕加索于此时期深受非洲原始艺术面谱的影响,故意以违反正常透视法的方式,将女性的脸画成原始面谱的模样。在我们看来,这幅画超出了我们对一般的具像画的概念。这些画为何被命名为「美」或「艺术」的原因,在于立体主义意图呈现给我们的画面,即并非我们在指定时空(我们所处三维空间)的视觉画面,而是一个恰恰只能表现于二维空间上的「立体」,比传统绘画更能表现出事物丰富的各个面向。毕加索的立体派开创了一个现实事物、摄影或其他画家都从未呈现过的视觉世界出来。

  

  

  

  

  

  

  ‍

  ‍‍作为立体派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这种作画方式对于毕加索的意义非凡。贪婪的毕加索没有停留于立体派,进而不断探索其他表现形式。可是沿着他中、晚期的作品中,都常见如《亚威农少女》那样变形的脸相与五官,或是侧面人脸被画上一双正面的眼睛——这反映出毕加索风格再多变,亦没有完全抛弃立体派这种表现方式。‍

  

  

  

  ‍

  

  ‍学儿童画画,下笔如有神‍

  ‍最后要为毕加索「平反」:除「好抽象」外,我们亦不时听到「毕加索根本就是随便画画,这种画我也画得出啦!」

  ‍看看毕加索的作品本身,我们不用从他的作品量来推算他的作画速度,从画本身即可感受到他作画时无比自由,随心所欲,一气呵成。他的画配色总会达至和谐、悦目,显然没有胡乱涂抺得出的突兀;构图总是平衡、得当;运笔迅速,但颜料中却带有层次;利落而不带多余的笔划,简约、概括却充满表现力,所画形体活灵活现,又让人再三细味。这些种种最上乘画作的性质,不可能是一般人「随便画画」就画得出来的。

  ‍

  

  《Buste d'homme》,1968(Christie's)

  每次有人说毕加索画的画像三岁小孩一样,都会让人想起他那句:「要画得像拉斐尔花了我四年,但要画得像小孩却花了我一生。」

  为何毕加索要学儿童画画?因为儿童画中有一种混然而成的构图能力,笔下的角色、形体与色彩都有一股成人难以模仿的生命力。毕加索推崇非洲的原始艺术,向来极为重视作品中的原始活力。可是大部分儿童在成长之中渐渐对「写实」有追求,开始对自己的画作不满,并从素描的洗练中塑造出技术与风格,但作品往往就失去了本来的原始活力了。因此毕加索的主张就像张三丰教张无忌那样:要忘掉你已学过的(英文中有「unlearn」这个词)。

  毕加索的好友、巴黎著名沙龙女主人格特鲁德·斯坦(Gertrude Stein)在《毕加索》一书,就将小孩的视觉经验连结到毕加索立体派的观看方式:

  「孩子看自己母亲的脸,方式跟别人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我谈的不是母亲的精神,而是母亲的特征和整张脸,孩子从很近的地方看的话,对于其小脸的眼睛来说,母亲的是一张大脸;可以肯定的是,孩子一小会儿只看到母亲一部分的脸,他一次只知道一个特征,只知道一个面向,毕加索就用如孩子的方式认识人脸、人头与身体。」

  

  毕加索笔下的格特鲁德·斯坦(Gertrude Stein)

  毕加索的画,或许真的可以随心地画画就画出来,但前提要你是小孩才可以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