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着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深圳着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深圳着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2024-06-28 10: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5月21日是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近日,深圳一对父子俩“送单路”受到央视关注报道,父亲带着孤独症儿子“跑单”送件,只为了“让他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在深圳,也有越来越多残疾人走出家门,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创造自己的价值,实现就业梦。在位于宝安的时间行者书店,有一个“普通”店员——23岁的潘一锴,他身高超过1米7,有着明亮的双眼、帅气的外表,乍一看很难把他跟孤独症联系起来,他已经在时间行者书店工作一年。

  “心青年”顺利就业开启新生活

  每周一至周三傍晚,潘一锴搭乘公交车来到时间行者书店,穿上工作围裙后,熟练地开始整理书架、打扫卫生。用湿抹布擦了一遍书架后,为防止书本被打湿,潘一锴又拿起了干抹布擦书架。擦完书架,潘一锴又拿起一本本书,用抹布把书本上的灰尘擦拭干净。拿书、擦书再将书本摆放回书架,看似简单的工作步骤,但对于一年前刚入职的潘一锴来说,每一个步骤他都练习了几十遍。

  没有人能够一步到位成为成熟的职场人,潘一锴也是一小步一小步慢慢踏入职场。在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就业转衔支持团队的支持下,潘一锴从花半天完成一个“小任务”,到一整天的职场体验,再到一周的实习实训,逐步过渡到长期工作;从有就业辅导员密集支持的状态,逐步过渡到和同事们并肩作战的独立工作。

  看着儿子顺利上班工作,潘一锴的妈妈张丽雅觉得儿子有了新生活。“一锴3岁确诊孤独症,主要是语言障碍,我们在医院做康复训练,只要有时间就带着他出去玩,而不是封闭在家里。”张丽雅说,一锴在公立学校上完小学、初中后,高中在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学会了弹钢琴、书法、手工等。在潘一锴成长过程中,张丽雅特别注重培养儿子社会适应能力,她希望儿子也能过上常态化的成年人生活,包括社交、工作、出行等。

  “心青年”潘一锴努力工作,下班后的他用心生活,阅读、骑行、弹钢琴、做手工、做设计等都是他的爱好。他告诉记者,他也想尝试不同的职业,希望自己可以靠工作挣钱自立,也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

  包容和融合给残疾人带去新希望

  社会各界的包容和融合,给残疾人朋友带去新希望。“我们搭建了多样化的阶梯式服务,支持每一个青年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起点’,并按照自己的节奏获得持续的发展。”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就业辅导员秦莹莹表示,他们持续推进心智障碍者(孤独症、智力障碍、唐氏综合征、脑瘫群体)就业转衔,一方面以培养职业素养和工作体验为主,另一方面也支持青年去开放的环境中就业。和潘一锴一样,秦莹莹和同事们支持了数十名心智障碍者实现就业。

  “一锴做事情很认真,在书店工作得蛮好的,有时候累了,会有点情绪化,但同事们都很包容他,我也会鼓励他。”张丽雅说,只要走出家门,在社会中慢慢磨炼,她相信一锴进步会很快。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家长们希望心智障碍者在真实的社交场景中接触社会,被社会接纳融合。

  走出“孤独”走向“融入”,孤独症群体和家庭都在努力。深圳着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市残联出台《深圳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办法》,从残疾人就业促进、创业扶持、职业培训等3个方面推出20项支持措施。其中,提到各级残联通过就业服务机构或动员社会力量,为心智障碍者等群体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支持性就业服务。通过一项项举措,为孤独症群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转存图片

深圳残疾人保障水平居全国前列

  5月21日是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今天,“我们都一样”残健共融公益嘉年华在深圳书城乐园广场举行,市民朋友可以在现场体验、感受残疾朋友的一天。今年“全国助残日”期间,深圳市、区残联等举办了近百场助残活动,提升深圳残疾人幸福指数。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全社会给予充分的尊重、关心和帮助。深圳不断加大残疾人社会保障力度,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记者从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获悉,我市残疾人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两项补贴”惠及残疾群众13.4万人次

  家住龙华区观澜街道的张爷爷是一名残障人士,在申请“两项补贴”的时候,他却犯了难。由于张爷爷是独居老人,并不清楚如何完成“两项补贴”资格认定。观澜街道残联工作人员和社区专委送服务上门,面对面与张爷爷进行沟通交流,并协助其拍摄上传认定照片。张爷爷笑着说:“自己不方便出门,没有手机,也不会操作,你们能给我上门服务,实在是太贴心了!”

  这是市残联兜牢兜实残疾人保障的一个小缩影。5月1日起,新修订的《深圳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办法》正式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范围从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适当扩大到支出型困难家庭残疾人。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实施跨区域通办。

  5年来,我市投入“两项补贴”资金6.23亿元,惠及残疾群众13.4万人次。

  与此同时,市残联高质量完成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等14项指标任务,以及开通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和网络信访平台等42项重点工作任务,残疾人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残疾人与全市人民同步实现了全面小康。

  残疾人创业就业支持体系更加完善

  35岁的张先生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残疾,在刚刚举行的深圳市“就业助残”招聘会上,他投出了好几份简历。张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就业助残”招聘会,他发现往年月薪以三千至五千元居多,今年出现不少七千到一万元的岗位。他这次想找一份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在招聘会现场,他和多家心仪的企业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希望能顺利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本届招聘会汇集百家深企参会,分为高新技术、物流贸易、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国企五大专区,全面涵盖IT互联网、生物医疗、物流餐饮、消费零售、加工制造、咨询管理等多个领域,提供了1520个就业岗位。

  就业是改善残疾人生活,帮助残疾人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市残联不断完善残疾人创业就业支持体系,出台《深圳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办法》,从残疾人就业促进、创业扶持、职业培训等3个方面推出20项支持措施。“我们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将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残疾人纳入就业援助范围,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拓展‘互联网+’就业新形态,以更大力度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促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创业就业,市残联施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提供贴身精准就业服务,实现有就业意愿的残疾大学生100%就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