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青岛武术往事,原来这么厉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武术家徐纪介绍 翻翻青岛武术往事,原来这么厉害!

翻翻青岛武术往事,原来这么厉害!

2024-07-05 02: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891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翌年,章高元从登州率部来青,其驻守官兵大多是当年戚家军的后代。德国侵占青岛后,不少士兵留住青岛浮山一带。青岛流传至今的“戚家拳”、“戚门十三剑”都是由他们流传下来的。

(戚家拳)

在清代,青岛周边地区不但武术发展迅速,而且成绩卓著。有资料显示,胶州考中的武进士达29人,武举人91人;莱西武进士与举人共达34人。清嘉庆年间,即墨七级村的李逄扬中一甲三名(探花),在林则徐部下为将。1884年,岙山卫的陈希瑞获武进士,任职浙江温州卫守备……

辛亥革命后,不少清朝的遗老遗少来到青岛,一批武林著名人士也云集于此。1911年,张石麟、宋铭之在青岛发起成立“中华武术会”。1917年,马良在济南发起成立了“山东武术传习所”。1919年,该所著名武术家王子平率济南武术团来青岛,在馆陶路“齐燕会馆”进行多场表演,得到青岛武术界的赞同。1922年12月,“山东省武术传习所”解散。应青岛武林人士之邀,省所的总教习韩愧生、教习王子平、杨明斋、常秉毅等国内著名武术高手来青岛定居,并于1923年在青岛成立了“国技学社”。同年,由王子平、沙吉福在芝罘路“三江会馆”组建“中华武术社”,先后在青岛部分中、小学校设置武术教习课,开启了武术从娃娃抓起的先河。受他们的影响,青岛本地的武术家钟瑞臣、刘殿魁、张克勤、张鸿福、齐奇海等纷纷办起自己的拳房,有力地推动了青岛地区民间武术的发展。

1927年,国民政府接纳了有识之士的建议,把习武强身、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大事来抓,明令各省、市建立“国术馆”体系并率先成立了“中央国术馆”。后来,又多次举办全国规模的“擂台赛”,青岛武术界多次取得骄人战绩。1929年9月12日,由时任青岛市市长的马福祥担任馆长、李郁廷担任副馆长的“青岛国术馆”正式成立。1930年3月1日,《青岛特别市国术馆月刊》创刊,并提出“用国术的刀剑,斩断不平等条约的束缚;用国术的枪棍,打倒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

1931年,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主张由政府出面,社会各界捐助,在广东路建设功能齐备的青岛国术馆并担任馆长,武林著名人士杨明斋、高风岭、常秉毅、秘道生、尹玉章、纪炎昌、韩冠英都在此任教。

(青岛国术馆老照片)

同期,胶县、即墨、平度等县都相继建立了国术馆,截至抗日战争爆发,仅青岛城区就拥有各种规模的国术教习所151处,特别是崂山一带,几乎各村都有武术教场。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期间,虽然武术教习活动受到很大限制,但民间习练却从未间断。

1950年成立了青岛市武术研究会,后更名为青岛市武术运动协会,为国家、省培养了大量武术人才和武术教学管理人才。如高级教练周永福、赵瑞章、王常凯,国际、国家级武术裁判周永福、吴秀美、邱建华、孙锡明、高兴亮、初学玲等。在历届国家、省武术运动比赛中,涌现出许多全国冠军,如徐学义、范桂娥、王常凯、初学玲、邱方俭等。

20世纪80年代,青岛武术界对流传在青岛地区的武术门类进行挖掘整理,其中单项拳术达173种,单项器械139种,徒手及器械对练有66种。作为古老拳种的孙膑拳、查拳、少林拳、六合拳、八卦、形意、太极等都有较好的传承。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孙膑拳、螳螂拳、地功拳三大类,已经被公认为青岛的强项。近年来,在国家举办的一系列传统武术项目大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至20世纪末,青岛市共有198人获得中国武术段位资格认证,其中八段2人,七段14人,六段10人,五段25人,四段147人。

据:青岛市史志办公室《史鉴》 作者:孙守信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