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分“内外家”或“南北两派”,它们是如何来区分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武当武术的特点 中国武术分“内外家”或“南北两派”,它们是如何来区分的?

中国武术分“内外家”或“南北两派”,它们是如何来区分的?

2024-05-05 07: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清代以后,特别是民国以来,民间将以太极、形意(心意、六合、意拳)、八卦、通背(内外兼修)等为代表的武术称为内家拳,此外的拳种统称为外家拳。

现在普遍认为:内、外家拳之分,就是依据此说法。目前,社会上也有将外家拳分为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两类。

内家拳之宗:

内家源于宋时武当张三丰,是指内家拳的另一大来源--道家理论、功法。

大枪在战场上的应用更加广泛。元末明初,张三丰嵩山访道,得习少林拳术。有感于自己所习道家丹道功夫,遂将其与武术相结合,于是辉煌的内家拳诞生了。

后张三丰苦心求道终有所成,其著述主要为丹道。明成祖大修武当,也使得张三丰内家理论和丹道理论都得以传于后世。

明中期,张三丰所创内家理论经过不断发展,到张松溪时,已得到完善并形成体系,影响越来越大。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武术也得到很大的发展。职业武术家越来越多。

一些主要修习大枪术的武术家接受了内家拳理论,并加以发展创新,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明时期张松溪原始武当内家拳风格的内家拳。

内家奉武当为宗,是因为武当的太极拳练了几百年,并不是所有的内家拳都出自武当,因为武当够专注、够精深,所以取得了“内家之宗”的地位。

内家拳特点:

1.从方法上,内家拳是以练气为主,讲究内修,从人的外表看,练内家拳的和一般不练武的区别不大。

2.技击方面,内家拳以开发人体内在的潜能、健身为主,在技击上讲究技巧和自身内力的培养。

3.内家拳和外家拳共有的特点就是六力合一。气功可以被内、外家拳借鉴过来使用,不是内家拳所独有的。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又叫内外三合论。

“心与意合 ,意与气台,气与意合”为内三合,是神意内敛的修炼法要,又是达到“炼神还虚”功夫艺境的不可或缺的心法匹配的要求。

“手与足合 ,肩与胯合,肘与膝合”为外三合,是筋骨外形的修炼法要,又是达到"上下相随”的功夫艺境必不可少的身法匹配的要求。

因此,内外三合的理论原则,贯彻了整个传统武术修炼的全过程,成为了修炼传统武术的行为准则。

外三合最简单理解就是:手脚上下合,肩胯中间合,肘膝关节合。有了外三合,才能进入到内三合的修为。也是就是内外六力合一。

4.在特点上,内家拳以柔克刚;在修炼方式上,内家拳修炼松柔;在训练方法上,内家拳注重内功和后天力训练;在外形上看,内家拳的高手神光内敛。

外家拳之祖:

少林寺虽然同属于清净之地,但和民间的交流很多, 很多人来来往往少林寺学习武术。宋时,百家拳术汇聚少林,始成少林一派,所以少林武术的种类丰富。

外家以少林为祖,是因为少林武术与民间武术交流的很多,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少林武功年代久远又至今还在,所以完全配得上“外家拳之祖”的名号。

外家拳特点:

1.从方法上,外家拳是练力为主,讲究外型,看上去就比较强壮,肌肉发达。

2.技击方面,外家拳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是以练身体的速度、力量、技巧等为主,效果比较快。

3.外家拳和内家拳共有的特点就是六力合一。气功可以被内、外家拳借鉴过来使用,不是内家拳所独有的。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又叫内外三合论。

“心与意合 ,意与气台,气与意合”为内三合,是神意内敛的修炼法要,又是达到“炼神还虚”功夫艺境的不可或缺的心法匹配的要求。

“手与足合 ,肩与胯合,肘与膝合”为外三合,是筋骨外形的修炼法要,又是达到"上下相随”的功夫艺境必不可少的身法匹配的要求。

因此,内外三合的理论原则,贯彻了整个传统武术修炼的全过程,成为了修炼传统武术的行为准则。

外三合最简单理解就是:手脚上下合,肩胯中间合,肘膝关节合。有了外三合,才能进入到内三合的修为。也是就是内外六力合一。

4.在特点上,外家拳刚猛有力;在修炼方式上,外家拳修炼刚猛;在训练方法上,外家拳偏重外功和先天力训练;在外形上看,外家拳的高手神光如电,神态威猛。

南北两派

“南北两派”指的是“南拳北腿”。中国武术里,“南拳”指的是洪拳,“北腿”指的是谭腿。传说此腿起源于山东省龙潭寺,也称为潭腿。

南拳北腿,其实是代表了双方的地域特点。“手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

南方是以拳术为长,腿主要是步法配合,以手上功夫来进攻。北方的拳术实际上是腿作为攻击的武器,拳术与腿法结合。

“南拳北腿”,最根本的是两种武术文化的重心不同。南拳表面上是重视手上功夫,实际上是养生健体,训练自己的反应和意志力为主。

北腿则是专注于更强的力量和速度,一招制敌,追求更快更强的爆发与速度。体现了我国文化的丰富多彩与互相融合的魅力。

南 拳

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南拳最初是出于南少林,在明代逐渐形成独立拳系。

南拳总的特点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

南拳种类繁多,以地域,大致可分为:福建南拳、广东南拳、广西南拳、浙江南拳、湖南南拳、湖北南拳、江西南拳、四川南拳等拳种。

其门派众多,如福建的少林桥手、五祖拳、鹤拳、罗汉拳,白鹤拳、龙桩拳、虎尊拳、地术拳、连城拳、福州鹤拳。

广东的“五拳十三家 ”洪、刘、蔡、李、莫;白眉拳、南螳螂、咏春、侠家拳、蔡李佛拳、周家拳、南枝拳。

广西的周家拳、屠龙拳、小策打。浙江的洪家拳、黑虎拳、金刚拳。湖北的洪门拳、鱼门拳、孔门拳。湖南的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等。

南拳以广东南拳为代表,广东南拳的代表是“五大名家”:洪拳、刘拳、蔡拳、李拳、莫拳。

1.洪拳

洪拳,源出少林寺、相传为洪熙官所创,洪熙官本为福建漳州茶商,创拳后传给南少林的洪门五祖,洪拳后来传入广东。

包括五行拳(金拳、夹木拳,水浪拳、火箭拳、土地拳)和十形拳(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彪拳等十大象形拳)。

著名高手有洪文定、陆亚彩、觉固禅师。铁桥三、林福成、黄泰、黄飞鸿、林世荣等,是南拳中最大的一派。

2.刘拳

刘拳,创始人不可考,民间传为刘三眼所创,也有说是下四府刘生或刘青山所创的,流传于雷州半岛。

3.蔡拳

蔡拳,由福建甫少林寺僧蔡伯达、蔡九仪所创,后来流传于广东中山等地,包括十字拳、大运天、小运天、天边雁、柳碎梅、两仪四象拳等。

4.李拳

李拳,由福建南少林寺僧李色开所创,又由广东新会人李友山传授。一说由广东惠州李应辉所创,李拳流行于广东中山、河源、高州、龙川、广州等地。

5.莫拳

莫拳,相传为福建南少林至善禅师所创;一说由莫达士所创,后传至莫清骄(一说莫清娇)。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五大名拳多数从福建南少林传来。和洪门天地会多少有些联系,不仅是武术门派,也是极为活跃的江湖派别。

北 腿

弹腿,是一种以腿法见长,堪称为“北腿代表”的优秀拳术。以屈伸性弹踢为主要腿法,故称之为“弹腿”。

传说此拳为河南谭姓人氏所创,或曰此拳出自河南谭家沟,又称此拳为谭腿。

但据武术界权威专家实察论证,此拳乃山东省临清市龙潭寺昆仑大师所创。拳以寺名,称之为“潭腿”。

除临清潭腿外,还有少林潭(谭)腿、精武潭腿、沧州教门弹腿、戳脚弹腿、形意弹腿、查拳弹腿等流派。

北腿代表:弹腿、潭腿、谭腿。

1.弹腿

是一种以腿法见长,堪称为“北腿代表”的优秀拳术。习练时,走来回直趟,单式左右交替练习,以屈伸性弹踢为主要腿法,故称之为“弹腿”。

2.临清谭腿

公元九百六十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后周灭亡。

另有一位后周大将李崇进(一说为后周大宗柴荣之弟柴贵)正率兵远征,闻讯知大势已去,没有退路。

于是解散部队,伪装自焚潜逃。来到山东临清龙潭寺,削发为僧,法号昆仑大师。

昆仑大师创立门户,收徒授拳。因循地名、寺名,将弹踢的拳术称为“临清潭腿”。

临清潭腿为十路。以踢不过膝的底盘弹踢的腿法为主要腿法。

3.少林潭腿

明武宗正德年间,少林高僧武术大师相济禅师,慕名来到临清龙潭寺造访,与昆仑大师后辈传人跃空大师相见,以拳会友。

相济授跃空少林罗汉拳,跃空授相济临清潭腿。相济将临清潭腿带回少林。

后来,少林后人将临清潭腿与少林拳融合,加以改进,并增添二路,成为十二路少林潭腿。

结语

无论是内外家、南北派,都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组成部分,应熔为一炉,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要的增强,如今的武术,更多的是强身健体。

作为中华国宝的武术,通过自身的魅力,将会得到进一步创新发展,发扬光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