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歌剧《魔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歌剧莫扎特魔笛 莫扎特歌剧《魔笛》

莫扎特歌剧《魔笛》

2023-07-04 19: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流剧本,一流音乐

《魔笛》让我们再一次膜拜莫扎特超人的音乐天才,他用音乐成功将一个逻辑混乱的三流剧本化腐朽为神奇,至今仍是最经常被演出的歌剧之一。

-《魔笛》剧情概述 -

古埃及王子塔米诺在被巨蟒攻击时被夜后的侍女所救,她们给王子看了夜后女儿帕米娜的画像,王子对帕米娜一见钟情。夜后求王子去大祭司萨拉斯特罗处救回女儿,之后就把女儿许配给他。王子同意后得到了一支能帮他摆脱困境的魔笛。

但其实夜后才是反派,她想摧毁大祭司的“光明神殿”。王子抵达后要与帕米娜分开接受一系列奇怪不合逻辑的考验来证明他们值得更高的幸福。最后他们经受住了考验,在大祭司的祝福中缔结良缘。而夜后和她的随从则沉入地下。

另外剧中还有一个对剧情发展无甚贡献的鸟人帕帕吉诺,他存在的意义就是不停地唱好听极了的求偶歌,最终成功找到了女朋友帕帕吉娜。

剧中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花腔女高音试金石“夜后咏叹调”外,还有众多精彩至极的音乐,尤其考虑到莫扎特漫不经心,信手拈来的工作状态,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魔笛序曲】

【救救我!】

【我是快乐的捕鸟人】

【迷人的画像】

【魔笛的声音是多么洪亮啊】

【好美的铃声】

【萨拉斯特罗万岁!荣耀属于你!】

【噢,伊西斯与奥西里斯】

【所有的生物都感受到爱的狂喜】

【在神圣的殿堂里】

【我知道,一切都成了过去】

【任何少女或女人】

【我们穿越炽热的炉火】

【小铃铛,现在响起吧】

【帕,帕,帕,帕帕盖娜!】

【太阳的光芒】

魔笛与共济会

《魔笛》的谜之剧本据说与一个叫共济会的神秘组织有关。

共济会全称为“Free and Accepted Masons",字面之意为“自由石匠”,1717在英国成立,是一种带宗教色彩的兄弟会组织,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庞大的秘密组织。

美国历任总统中至少有15位是共济会成员,包括华盛顿和罗斯福。丘吉尔、爱迪生、贝多芬、马克·吐温、柯南道尔等人也都被认为是共济会的成员。

莫扎特于1784年加入共济会,他也是光明会(共济会分支)的会员。

《魔笛》的剧本作者席卡内德和莫扎特一样是共济会会员,所以有一种说法是《魔笛》是共济会的高层要求莫扎特用歌剧的艺术形式来宣传和颂扬共济会的学说。也有另外一部分人认为莫扎特是自发地对共济会的秘密仪式进行一种戏剧化的模仿。

剧中夜后这个角色的原型就是奥地利女王玛丽娅·特蕾莎,她曾经下令搜捕过共济会成员并下令禁止共济会集会活动。而男主角塔米诺的原型则可能是女王的儿子约瑟夫二世,相传他也是共济会成员之一,至少他停止了母亲的迫害行动。光明祭司萨拉斯特罗的原型则可能是当时共济会的领袖伊格纳茨·冯·波恩。故事中的古埃及元素也影射了共济会的古埃及崇拜。

加入共济会必须要参加“入会仪式”。新会员被蒙住双眼,赤膊上身,脖子上套一绳索,名为“牵引绳”,由三个人引导他进入漆黑的会堂,在一系列象征死亡的仪式后,点燃三盏烛光,象征重生。这些入会仪式被莫扎特用在了考验塔米诺和帕米娜身上。

数字“3”是共济会的象征符号。《魔笛》中也大量使用到“3”,比如3个侍女、3个仙童、3个圣殿、3个考验等等,序曲中反复出现的3个沉重的和弦也被认为是象征入会仪式时的3声扣门。

最动听的音乐和最神秘组织的传闻

让《魔笛》如同它的名字一样

魔幻又引人入胜起来

最后为大家指路一个中字全剧视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