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了千年的“诗经植物”?中央电视台前著名主持人、著名作家在河间角楼村拍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欧阳新光画家 美了千年的“诗经植物”?中央电视台前著名主持人、著名作家在河间角楼村拍到

美了千年的“诗经植物”?中央电视台前著名主持人、著名作家在河间角楼村拍到

2023-07-24 02: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著名作家李蕾总结说:今天我们造访诗经园的有金融企业家,医学专家等,大家都是为诗经事业而来,受益匪浅。尤其是能与视野开阔、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家欧阳新光老师第一次见面,亲眼所见他在诗经绘画艺术方面的造诣,他把诗经里的动植物画在大地上,画在让他深爱着的诗经故里的田野里,大开眼界,令人佩服。李蕾老师提出做好诗经艺术传承应该成为新光教育的重要工作,高瞻远瞩,意义深远。对诗经绘画工作坊提出建设性建议,诗经绘画作为传统文化艺术学科的再继续,希望工作坊扩大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用新光教育的实力继续培养出诗经绘画高端人才。

大美诗经植物园 一道清丽风景线

《诗经》中那亘古不变的美好爱情,那洒脱飘逸的美丽辞采,那环佩清脆的美妙音韵,无一不美到极致。而最让人魂牵梦萦的,则是那芳草萋萋、原野茫茫、水天一色的自然场景。先民们生于斯,长于斯,歌于斯,葱茏的绿意时时笼罩着他们。一打开《诗经》,那些两三千年前生长的种种植物,便穿越时空,枝枝蔓蔓、缠缠绕绕地长在眼前,长进心里。园内种植的近1000多株诗经植物,正随夏风送来幽幽花木之香,红粉白绿、风姿绰约,与青草、绿树、池水相映成趣,构成高温热浪中一道清丽风景线。

河间诗经研学名家董杰老师站在植物园一株茂盛且挂满粉红相间桃子的成年树旁,滔滔不绝的讲起了《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孔夫子说,一个人只有学了《诗经》,才知礼仪,文质彬彬,才可称为君子。今天我们提到《诗经》,哪怕是最不了解的人,总可以说出几句最脍炙人口的起兴。而在整部《诗经》里最有名、经常被引用的诗句,可谓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位即将出嫁的女孩子,她像初春的桃花一样鲜艳美好,充满着青春蓬勃的少女气息,人面桃花相映红,真是人比花娇。是哪位浪漫又多情的诗人开辟以花喻美人的先例呢?“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诗人第一次把桃花的艳丽和新嫁娘娇羞的红颜连接在一起。《文心雕龙》提到:“故‘灼灼’状桃花之鲜。”并非过当的称誉。《桃夭》里的这位姑娘要出嫁了,她是一位对自己幸福的未来充满憧憬的姑娘,再加上新嫁娘特有的娇羞,让她的脸上绽放出美丽的光彩,就像枝上艳丽的桃花。一桩《诗经》时代的“中国式婚姻”,对新娘的最大祝福和最高赞美,是不是美貌就足够了呢?答案是:不够,所以,让我们继续深入。如果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偏重于外在赞美,那么“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才是全诗真正的核心——祝福,而且通过祝福,诗人对新娘的赞美,从外在转化成了内在。诗人说:今天这位姑娘要出嫁了,她的夫家是多么幸运啊!因为她的德行和修养是如此的美好,而正因她的善良美好,一定会使她们夫妻的小家庭和她的夫家的整个大家族,都能长幼和睦、兄弟友爱、安乐兴旺。这位美好善良的姑娘的到来,对一个家族是多么重要。“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室”是夫妻的小家;而“家”,则是中国传统的有长有幼的大家庭。从《诗经》所属的周代开始,中国式婚姻的特点,就在于它所缔结的是“两姓之好”。在中国,结婚从来都不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之间的事。时过境迁,当代社会的家庭形态和婚姻观念都有了相当大的变化,但是,最深层的文化基因其实一直都在。《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的总源头,它的文学底蕴仍然滋润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美学素养。

李蕾对董杰讲师的讲解高度评价:丰厚学养的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诗经·桃夭》篇的讲解,让我们学识大增,也足可告慰无桃花以供观赏之憾,荣幸至极!

讲解完毕,来诗经园的领导及老师们纷纷发表听后感,或作诗或赋词,或总结学习成果:

“想你时,满眼的桃之夭夭,爱你时,满心的宜室宜家。”

“我明白他终有一天会来到我身边,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灵魂米西米西!”

“欣赏你的灼灼其华,我又怎能逃之夭夭。”

“爱我所爱,无问西东。当你开心的时候,我世界里的桃花全开了。”

“三月春盛,烟烟霞霞,灼灼桃花虽有十里,但一朵放在心上,足矣。”

在诗经植物园,通过听取相关人员介绍,活动成员了解到植物园的1000多株的诗经经济植物和作物的种植规模,感受到其中独具特色的科普和观光价值,建议植物园要网络直播销售,进一步扩大植物园的影响力,提高其经济效益。

最后,所有研学同行在植物园主体园区合影留念。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