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制裁俄罗斯对汽车产业及元器件供应链的影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欧洲豪华车销量 欧美制裁俄罗斯对汽车产业及元器件供应链的影响

欧美制裁俄罗斯对汽车产业及元器件供应链的影响

2023-12-11 10: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自半导体八阿哥第166篇原创文章。

本文共3485字,预估阅读时间8分钟

2022年2月24日,随着俄乌局势突变,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对抗也渐渐地从军事层面蔓延到了经济层面。自2月底沃尔沃官方率先宣布中止向俄罗斯出口乘用车和卡车以来,通用、福特、宝马、奔驰、大众、雷诺、丰田、本田、日产等各大车企都纷纷跟进。

近年来,俄罗斯作为中国汽车品牌主攻的海外市场之一,俄乌局势持续紧张、西方对抗升级之际,众多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将何去何从,对于汽车元器件供应链又将带来哪些影响,笔者希望借此机会带大家一起“盘一盘”。

精品报告:

| “封杀”下的俄罗斯汽车产业现状

虽然和中国市场动辄千万级的销量不能类比,但俄罗斯汽车年销量超过160万辆的数据仍旧是全球主要的汽车市场之一,按照保有量估算,俄罗斯是欧洲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

2021年俄罗斯全球汽车销量排名十一

资料来源:Wind、芯八哥整理

从历年来俄罗斯汽车产销量来看,受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国际油价及政治等因素影响,自2012年销售量达到275.5万辆的历史巅峰之后,俄罗斯汽车市场逐渐走向“下坡路”,尤其是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更是遭遇断崖式下跌。虽然近年来车市有所复苏,但整体市场仍旧呈现较为低迷的状态。截至2021年底,俄罗斯汽车销量约167万辆,同比增长4%。

资料来源:Wind、芯八哥整理

从汽车品牌来看,2021年的汽车销量排行榜来看,以欧洲法系的雷诺日产联盟高居榜首(38%),2004年拿下俄罗斯历史国民汽车品牌拉达(前身是前苏联伏尔加河汽车厂AvtoVAZ)68%的股权。现代起亚的份额约为19%,大众集团为9.5%,丰田约为8.6%,此外,中国品牌汽车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整体份额接近7%。

资料来源:Wind、芯八哥整理

作为曾经的老牌汽车生产国之一,2000年以后以拉达为代表的俄罗斯自主汽车品牌销量暴跌,目前已经基本看不到俄罗斯自主品牌车企,国外品牌已经占据俄罗斯汽车市场主导地位。当前,俄罗斯国内的汽车工厂零部件生产也主要依赖于进口,本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也已经“日趋消亡”。

俄罗斯汽车零配件依赖进口

资料来源:Wind

实际上,虽然近年来俄罗斯一直在大力培育本土汽车供应链,减少对进口零部件的依赖,但是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效。

| 制裁对汽车及元器件供应链的影响

1、汽车——欧日韩车企“最受伤”,中国品牌前景乐观

俄罗斯作为欧洲车企的细分销售市场之一,在政治和民间情绪高涨的持续施压下,欧美车企开始站队“封杀”俄罗斯汽车业。究其根源而言,无非是俄罗斯整体汽车体量对于全球汽车市场而言相对较小,只有小部分车企利益会受到冲击。

具体来看,欧洲和日韩车企在其中“首当其冲”,美系“岁月静好”,中国品牌“伺机而动”。

2021年俄罗斯前25销量企业以欧日韩车企为主

资料来源:欧洲商业协会、芯八哥整理

从欧洲企业来看,雷诺和大众在俄罗斯的投资及份额较高。2021年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包括伏尔加汽车)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为38%,是当前俄罗斯市场上主要的龙头车企。当前,雷诺在俄罗斯拥有3家汽车组装厂,而且还控股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商伏尔加汽车。俄罗斯是雷诺仅次于法国的第二大市场,在此次俄乌冲突中是受影响最大的。

大众集团在俄罗斯市场份额约9.5%,由于俄乌危机加剧了供应链问题,大众已暂停向俄罗斯当地经销商交付汽车。据悉,大众集团位于俄罗斯卡卢加的工厂于2007年启用,工厂的整车总产量达到11.8万辆,发动机产能为15万辆,累计投资超过10亿欧元,在俄罗斯的投资总额则超过20亿欧元。

此外,包括奔驰、宝马、捷豹、沃尔沃等欧洲豪华车企均宣布,暂停在俄罗斯生产或向俄罗斯出口汽车。这对于企业的营收也带来一定的冲击。

日韩企业方面,由于丰田的体量及在俄罗斯市场占比相对较低,对其影响相对可控。而韩国汽车制造商现代起亚集团在俄罗斯拥有不小的市场份额,2021年韩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达到15亿美元,俄罗斯是其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最大市场。据悉,现代汽车集团设定了2022年在俄罗斯销售45.5万辆汽车的目标,制裁对于其经济损失将高达4500亿韩元(约合23.5亿元人民币)。

中国企业来看,2021年中国品牌汽车在俄罗斯的总销量达到11.57万辆,较2020年翻了一番,在俄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增至近7%。其中俄罗斯已成为奇瑞和吉利汽车最大的海外市场,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保有量超过18万辆。俄乌冲突可能会成为中国品牌汽车在俄罗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至于美国车企,包括通用汽车和福特在内的车企实际上都已经退出俄罗斯乘用车市场,基本不受制裁影响。

2、元器件供应链——“大盘”无伤大雅,俄罗斯“元气大伤”

从元器件供应链来看,全球核心车用元器件市场规模508亿美元左右,根据不完全资料梳理统计,按照PwC analysis的单车核心元器件约465美元测算,2021年俄罗斯核心元器件规模约6.9亿美元,加上其保有量较大的后市场规模,预估每年的核心元器件规模不超过1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不到2%。整体来看,由于俄罗斯汽车产业体量相对较小,制裁对于供应链大盘影响相对较弱。

资料来源:Wind、芯八哥整理

从俄罗斯自身来看,根据俄罗斯工业部门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数据显示,由于俄罗斯汽车产业在制造技术、生产工艺、设计规划、商业管理和组织运作方面相对落后,目前其整体汽车零部件产业大约63%~65%左右依赖进口,只有部分包括座椅、轮胎等在内的中低端配件可实现部分自主化生产。同时,在俄乌冲突中安波福、Nokian等一批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将关键生产线从俄罗斯撤出,进一步恶化了俄罗斯本已脆弱的汽车元器件供应链。

根据德国媒体披露,“由于汇率和物流因素,一些零部件的供应可能中断。目前,俄罗斯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还有一些库存,但也只有3~4周的库存。”

整体来看,俄罗斯汽车元器件产业受限于总体规模体量较小,制裁对于全球汽车元器件市场影响相对较小;从俄罗斯国内来看,制裁可谓是一定程度上重创其脆弱的汽车工业,德勤预估俄罗斯汽车市场年度下跌幅度将达10%~12%。

| 未来国产品牌的潜在机会或风险

目前,国内自主品牌包括长城、吉利、奇瑞和长安等多家中国品牌均在俄罗斯布局了相关业务。其中,近年来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市场投资最大,建立了工厂进行本地化生产。

根据第三方机构Autostat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向俄罗斯出口12.3万辆汽车,出口金额则在5年时间里增长接近400%,从5亿美元上升至20亿美元左右。

当前冲突已经基本中断了俄罗斯的汽车产业供应链,对于以长城等为代表的在俄罗斯已进行本土化供应链建设的将形成一定利好。从自主品牌对于俄罗斯市场的态度来看还是相对看好的,预估未来几年中资品牌在俄罗斯汽车市场占有率有望突破10%。

此外,我们也应该关注当前俄罗斯市场的一些风险,大致可以分类两方面:

政治方面,我们都知道,目前包括MCU、IGBT等在内的核心元器件产品主要集中在英飞凌、恩智浦、三菱及德仪等欧美日企业当中,需要谨慎防控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臂管辖风险。

市场方面,由于当前战争导致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而俄罗斯大部分汽车及元器件主要依赖进口,卢布贬值可能造成进口成本的抬升,汇率波动需要引起采购及车企的关注。

| 写在最后

综上,俄罗斯作为自主品牌出海的主要市场之一,其未来出于政治原因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此外,汇率的变化也会对中国品牌造成较大影响。长远来看,国内自主品牌和元器件分销商需要谨慎评估俄罗斯汽车市场潜在风险。

*原创声明:本文为芯八哥原创文章,以上授权仅针对公众号,转载请保持内容的完整性,并注明来源出处,所有内容不得删减、修改,不得做商业用途,不允许网站及第三方平台直接二次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私信开通白名单。

END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