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幽默、难预料?这只是你以为的欧·亨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欧亨利是哪个国家的作家 讽刺、幽默、难预料?这只是你以为的欧·亨利

讽刺、幽默、难预料?这只是你以为的欧·亨利

2024-01-27 17: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种“欧·亨利”式的叙述内涵有些单薄,虽然小说体现了下层的落魄和上层的挥霍,但欧·亨利笔下的故事内核似乎并没那么深刻。就连他自己也曾说过:“我写小说从来都是从开头写到结尾,不做修改也没有中断。”

相比起以小见大,从平凡中获得非凡意义的莫泊桑;以细节揭露社会,拥有丰富潜台词的契诃夫,以及具有开创性的批判精神,同时兼具幽默讽刺的马克·吐温。欧·亨利在同时代作家中并不是最突出的那一个。他的故事完整,结局圆满,但也正是这种圆满使得小说少了些回味与感受。就像王安忆在评价欧·亨利时所说的:“他的故事都是圆满的,似乎太过圆满,也就是太过负责任,不会让人的期望有落空,满足是满足,终究缺乏回味”。

然而,这并不是欧·亨利的全部。

1910年,48岁的欧·亨利在创作他的最后一个短篇小说《梦》时死于肝硬化,这篇只留下手稿的小说与欧·亨利之前的创作截然不同。虽然尚未完结,但故事里透露出的灰暗基调与阴沉氛围令人难以相信它出自欧·亨利之手。

故事里,莫瑞做了一个梦,梦中的自己成为囚犯并且即将被处死,但莫瑞毫不在意,他冷静的面对着卫兵,如同旁观者一般讲述着其他囚犯的故事。

在这篇充斥着弗洛伊德式精神分析的小说里,欧·亨利展现出了他的另一面,不同于以往的圆满与直接,《梦 》显得更加混沌缠绕,如同一个死刑犯的喃喃自语,但却兼具了庄周梦蝶般的哲理。

后人为这篇文章做了续文和介绍:

“死刑执行室里的整个场景——目击者、旁观者、所有为行刑做的准备,都在他的眼中变得不真实了。一瞬间,他的脑子里闪过这样一个念头:这是一个可怕的误会!他怎么会被绑在椅子上?他犯了什么罪?……”

然而,直到最后,读者依然难以解释这究竟是梦还是现实,当莫瑞笃定的认为眼前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梦时,监狱长发出指令,电流通过了他的全身。

相比起人们熟知的《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爱的牺牲》和《二十年后》,《梦》的主题似乎摆脱了反复被提及的贫富矛盾和大众生活,转而朝着另一个更加深层的方向发展,这或许是欧·亨利展现出的文学野心,又或者,这是他为了摆脱一贯风格的某种尝试。

其实,这种尝试在欧·亨利之前的作品里同样有所体现,比如充满荒诞色彩的《让我号号你的脉》:一个始终坚信自己“有病”的主人公,在听从不同医生的疗法后最终走向极端。比如拥有极强宿命感的《命运之路》:尽管欧·亨利站在上帝视角为大卫创造了三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但每种故事的结局大卫都同样死于枪杀。

相比起那些简单明了,极具“欧·亨利特色”的作品,这些荒诞、悲观,甚至有些晦涩的故事显得并不那么“欧·亨利”,于是它们得以隐藏在300多篇小说中,默默的等待着世人的感叹和惊讶。仔细想想其实并不意外 ,经历过丧母、丧妻、贫困、失败、入狱、疾病的人生挫折,体验过十多种不同职业的欧·亨利,又怎么会仅仅满足于“笑中带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呢?

只不过,这成了人们印象中的欧·亨利——那个关注底层生活,聚焦贫富差异,简洁明了,幽默讽刺,同时能让故事瞬间反转的美国作家。

但别忘了,除了《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爱的牺牲》《二十年后》……欧·亨利还有近300篇的小说等待着它的读者,而这近300篇故事也绝非每一篇都那么“欧·亨利”。

1910年 ,欧·亨利尝试着写下些“不一样”的作品,于是就有了《梦》的开篇,对他而言这或许是某种新的开始,但酒精耗尽了欧·亨利所有时间,让他长久地进入梦境。

然后一切都和《梦》的结尾一样成为未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