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总结笔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橘子相关知识介绍50字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总结笔记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总结笔记

2024-06-29 07: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创作背景

长沙是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橘子洲,又名水陆洲,位于湖南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橘子洲头位于橘子洲的南端,绵延数十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长岛,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三、常识

1.配乐歌唱的诗

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是配音乐的,所以又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又称为“诗余”。词大致上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含91字)为长调。

2.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每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字数、韵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作者按照这种规格作词,叫作“填词”。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词题。

3.沁园春

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4.粪土当年 万户侯

侯:音hóu,侯爵,侯门,封侯,诸侯;封建制度五等(公、侯、伯、子、男)爵位的第二等。 万户: 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这些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租税、服劳役。食邑万户以上的侯爵,号称“万户侯”,是汉代侯爵最高的一层,其中张良、卫青与霍去病都曾受封。万户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作为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关税及自然资源等),代表着地位、财富、权力。后来泛指高官贵爵。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诗:“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唐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诗:“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四、基础练习

1.辨析语境,给标红字注音。

(1) 当( )灾荒来袭时,旧社会的贫穷人家只能典 当( )仅有的一点家产,甚至卖掉儿女给地主家做佣人。

(2)你还 曾( )记得 曾( )祖父的嘱咐吗?你完成了多少?

(3)金融地产能 否( )咸鱼翻身,股指走势会不会 否( )极泰来,人们拭目以待。

答案:(1)dāng dàng(2)céng zēng(3)fǒu pǐ

2.辨析语境,选用词语。

(1)他在( )的原野上一点一点地搜寻着,想要找回丢失的钥匙,可是,希望越来越( )。(苍茫/渺茫)

(2)在飞机上,我仰望天空,它是那样( )而深邃;俯视大地,它是那样的苍茫而( )。(辽阔/寥廓)

(3)本应( )风发的湖南某重点大学学生邓某为讲( )抢劫,被长沙火车站派出所民警查获。(意气/义气)

答案:(1)苍茫 渺茫(2)寥廓 辽阔(3)意气 义气

解析:(1)“苍茫”指空阔辽远;没有边际。“渺茫”指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多形容“音信、希望”等。故修饰“原野”,用“苍茫”;修饰“希望”,用“渺茫”。(2)词性相同,都有“广远”的意思。“寥廓”指高远空旷,多用于空间范围,如天空等。“辽阔”指广阔,宽广,多用于平面方向上,如地域等。(3)都可作名词,都可表示某种气概。“意气”指意志和气概,也指志趣和性格,还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侧重于个人的素质,内化的品格。“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侧重于冲动,指因“私”产生的一种气概。

3.判断下列句子中标红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19岁的梓均 风华正茂,很顺利地通过了入伍体检。当收到入伍通知时,他乐坏了,家人也很替他开心。( )

(2)百岁老太用10天时间参加了扫盲班,识字写字,并顺利拿到了脱盲证。年轻力壮的你还好意思 峥嵘岁月吗?( )

(3)在公共网络空间形成公序良俗,需要每个人对自己的网上言行负责,涵养激浊扬清的正能量,共同珍惜、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 )

(4)登上华山的高峰后,游客们心情十分兴奋,他们居高临下, 指点江山,赞美着眼前的大好风光。( )

答案:(1)√ 风华正茂:指风采才华正盛。

(2)× 峥嵘岁月:指不平凡的岁月。应改为“蹉跎岁月”。

(3)√ 激浊扬清: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4)× 指点江山:指批评国家大事。此处望文生义。

课堂任务学习

1.词开头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伫立”这样的词语?请简要赏析。

答案:不能。“独立”是“独自站立”的意思,表现出诗人独自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那种顶天立地,如中流砥柱一般的英雄气概。而“站立”“伫立”则没有这种表现力。

2.词人为何在写景之后紧跟着发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由赞美秋景到提出问题,其中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答案:面对秋景和苍茫的大地,词人却把“景”抛开,问出“谁”是大地的主宰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自是不同凡响。这是由自然过渡到人事,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从而陷入深沉的思考,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自然界的万类尚且显示出自己的生命力而“竞自由”,何况我们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人?主宰大地,就是拼搏进取,就是进行革命斗争,这一发问,显示了青年革命者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心胸和高远志向。

3.这首词的上下阕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答案:全词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4.《沁园春·长沙》一词让我们看到了词人高大的形象,本词是怎样塑造这一高大形象的?

答案:(1)词的上阕,主要通过几个动词来表现。“独立”二字,让我们看到了词人的卓然超逸;“看”字领起所写的景物,表现了词人高瞻远瞩、洞察一切的政治眼光;一“怅”一“问”,表明词人对革命前途的深切关注和敢于担当的非凡气魄与胆量。(2)词的下阕,主要通过再现“同学少年”的群体形象来表现。这里虽无一处写词人自己,但词人的身影却又随处可见,表现了词人早年的革命气魄和精神。这样,词人的自我形象在写景、叙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5.这首词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答案: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语),而不是写景和抒情“两张皮”。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词人眼中景,打上了词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词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通过词人眼睛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词人传送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6.作为有志青年,从学习《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说说自己应该涵养哪些思想品格?

答案:(1)作为有志青年,需有坚定的理想,有强烈的使命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见毛泽东同志青年时志向之高远,使命感之强烈。我们也是年,应该勇于追求梦想,勇于担当时代重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实现国家梦想。

(2)作为有志青年,需有朋友,多历练。“携来百侣曾游”,人生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再优秀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也将孤掌难鸣。同时,人生需多磨砺自身。“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往昔峥嵘岁月给了青年毛泽东知识、经验和才能,这才使他取得了今天的成就。磨砺是青年的必修课。朋友与磨砺相辅相成,共同铸就未来的成功。

(3)作为有志青年,需有朝气,有才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以想见青年毛泽东是怎样的朝气蓬勃,有思想有见地。青年是未来的主人,必须有朝气,必须不断培养自己的才识,这样才能承担起理想的重量,承担起历史的重任。

(4)作为有志青年,需有骨气,有勇气。“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青年毛泽东的勇气与骨气可见一斑。这尤其是我们应当学习的,骨气是一个人的脊梁,也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里,尤其需要青年有骨气。骨气之外,勇气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青年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有做事的勇气,也要有拒绝诱惑的勇气。

读写能力提升

定点观景

在《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写景的词句主要集中在上阕:“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阕词中主要涉及定点观景的四个切入角度:

1.从所见、所感入手。“湘江北去”是所见,“寒秋”之“寒”是所感,从所见、所感入手描写初见景物时的总体印象,为下文做好情绪铺垫。

2.从五种感官的描绘入手。作者通过对“五觉”的描绘,让读者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景物。上阕中仅以一个“看”字统领以下七句,是从视觉角度来描绘湘江的秋景。

3.从不同方位入手。作者站在秋天的橘子洲头,远望“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观“鹰击长空”,俯察“鱼翔浅底”。从不同方位描绘出了画面的层次感。这样的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从多角度、多侧面了解到景物特征。

4.从相互对照的角度入手。综观上阕,有动景与静景的结合,争流之舸、击长空之鹰、翔浅底之鱼都是动态的,它们在山林、江水等景物的映衬下显得分外活泼,有着无限生机有色彩的运用,“红”“碧”两色对比鲜明,而“遍”“透”两字更是将秋景之绚烂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有点面结合,从“山”“林”等点写到“万类”这个面,都是照应了之前的“看”字。

【针对练笔】

请你运用定点观景法描写秋天的公园,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

答案:(实例)站在八角亭里举目四望,公园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东边,是一大片枫树林,在初生的阳光照耀下,枫树叶子仿佛着了火一样,红得那么鲜艳。南边,是绿茵茵的草地。草地上,一群老人在舞剑,他们身穿宽大的练功服,伴着舒缓而动听的音乐,舞动着一柄柄长剑。在雪白的练功服的衬托下,红红的剑穗恍若跳动的火苗,特别惹人注目。西边,是大片大片的菊花丛。菊花开得正旺,红的如火,粉的如霞,白的似雪,黄的如金……真是色色俱全,美不胜收。北边,是一个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湖面上,荡漾着一只只小游艇。五颜六色的小游艇,在碧绿的湖水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光彩夺目。隐约可见几只水鸟在湖面觅食,它们轻盈地掠过水面,给人工湖增添了几许生趣。

随堂任务作业

一、基础检测

1.对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谁主沉浮(主宰)漫江碧透(满)

B.峥嵘岁月稠(不平凡)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

C.浪遏飞舟(阻止)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D.挥斥方遒(强健有力)粪土当年万户侯(视……如粪土,表鄙视)

答案:B

解析:“怅”,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答案:D

解析:“万户侯”中间不应停顿。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答案:B

解析:从整篇来考虑,下阕其实是在回答这个问题,所以应是设问的修辞手法。

4.下列各句都是描绘秋景的,与《沁园春·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答案:B

解析:B项与《沁园春·长沙》的意境都比较壮美,都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A、C、D三项则比较凄凉肃杀。

二、课内阅读

5.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上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万山、碧水、雄鹰、鱼儿这些客观物象,一融入词人的主观情趣,就成了种种美的意象,词人借此抒发了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B.词人在意象的选取和描写角度方面匠心独运,既有远眺,又有近观;既有仰望,又有俯视;动静结合,红绿相衬。

C.词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情绪。

D.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词人焦急地思虑着、担忧着,表现了词人对祖国未来的忧虑。

答案:D

解析:D项,“焦急地思虑着、担忧着”概括不恰当,“表现了词人对祖国未来的忧虑”过度延伸。本诗更多表现的是一种乐观、昂扬的情绪。

6.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胸怀天下、视“万户侯”为“粪土”的青年革命者形象。

解析: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要注重诗歌描写的具体内容,从诗句中体会诗人的形象特征。词的上片描写了词人寒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见到的景色,下片回忆往年的生活,当时大家正处在意气风发的时候,指点江山,常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壮志豪情。从全词来看,一个青年革命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群文对比研习

对比阅读《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回答问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九三六年二月

1.《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什么人?《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试做简要分析。

答案:《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是指才华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和豪杰。《沁园春·长沙》中包括词人在内的同学少年正是这样的人物,他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正是革命队伍中的中流砥柱。

2.这两首词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内容上:《沁园春·长沙》写南方秋景,《沁园春·雪》描绘北国冰雪风光,后者意境更开阔。情感上:《沁园春·长沙》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的豪情,《沁园春·雪》抒发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文转载自网络。以上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1、 17岁少年肺被炸成爆米花,罪魁祸首也许你家也有!

2、 七年级预习 + 八年级预习 + 九年级预习 + 高中预习 + 小学语数英(上册)

3、 让孩子刷海量物理试题,不如熟读这套《给孩子的物理三书》

4、 深夜12点,六年级女儿偷看“情色片”,妈妈的做法太机智!值得学习!

5、 读《史记》长大的孩子,人生必定不会平庸 !

6、 人教版初中英语8年级上册单词听力汇总Unit1 —10

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1--5单词朗读录音音频mp3在线听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