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致癌,作为中药还可以吃吗?食用槟榔与药用槟榔应区别对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槟榔是什么入药 槟榔致癌,作为中药还可以吃吗?食用槟榔与药用槟榔应区别对待

槟榔致癌,作为中药还可以吃吗?食用槟榔与药用槟榔应区别对待

2023-12-07 19: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食用槟榔与致癌有直接关系,那么药用槟榔又是如何?还能继续服用吗?

2013年《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了“汉森制药四磨汤含一级致癌物槟榔为婴幼儿广泛用药”,指出四磨汤的其中一味药槟榔致癌的问题,对此同年5月中国中药协会举办“槟榔入药”临床安全性研讨会上就已有定论,该研讨会中形成的专家共识显示:

一是“嚼槟榔”和“药用槟榔”本质不同,应予明确;

二是经专家查证,目前尚无一例服用含槟榔中药“四磨汤”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

那么,食用槟榔和药用槟榔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安全风险为何应被区别对待?药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原料部位不同

根据地区文化和个人嗜好,食用槟榔选用部位不一,如印度以食用成熟的种子为主;中国的台湾和海南食用新鲜的果壳、种子为主,湖南则食用干槟榔的果壳。

药用槟榔用的则是成熟种子,其果皮可另作药材,未成熟时称大腹皮,成熟称大腹毛。

二、加工炮制方法不同

食用槟榔常由涂抹石灰或牡蛎粉、蒌叶包裹咀嚼,或经烘干、切片、点卤及加入调味品等多道加工工序制作而嚼食,这些辅料或添加物部分本身有毒性及致癌性,促使病变。

药用槟榔为干燥成熟种子,而今沿用的有净制、切制和炒制方法,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槟榔片、炒槟榔、焦槟榔三种炮制规格。炮制后可缓和药性,减少药品活性成分而减毒(毒性成分亦是活性成分),免于耗伤正气,减轻或祛除服药后恶心、腹泻、腹痛等副作用。

三、食用方式不同

很多媒体报道时都突出了 “槟榔致癌”,却淡化了引起槟榔致癌的主要原因之“咀嚼”这一关键性因素。反复咀嚼的动作对口腔黏膜的反复摩擦、刺激,即槟榔果壳本身的粗纤维以及坚硬的果核,和不同的辅料对口腔黏膜造成的机械刺激。

而药用槟榔多作饮片煎煮成汤剂口服,或制成中成药,不会长期刺激口腔黏膜。

四、安全保障不同

食用槟榔无用量、适应证、禁忌证等限制,男女老少,健康人与患者皆可食用;

且槟榔具有成瘾性,是世界上继烟草、酒精和含咖啡因的饮料之后最常见的第四类精神活性类物质。换一个角度来说,一旦成瘾,长期咀嚼槟榔就相当于超剂量用药,难免有毒副作用。

有管理,有质量标准,制剂标准的药用槟榔,有适应证、用量、禁忌证等限制,服用安全多一份保障。

功效:槟榔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的作用,用于绦虫病,蛔虫病,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配伍与毒性:与南瓜子合用治疗绦虫病;与当归、芍药等配伍可增效或减毒。

有本草记载槟榔不宜与陈皮同用,《食鉴本草》:“(橙皮)多食伤肝。与槟榔同食。头旋恶。”槟榔与青蒿的配伍使用可造成增毒效应;含槟榔制剂与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合用可对抗凝效果和凝血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用量:2015年版的《中国药典》推荐用量3~10g,驱绦虫、姜片虫30~60g。

不良反应:目前现代文献记载中未见中药槟榔及其复方制剂临床使用有致癌等明显毒性作用,仅为几例临床不良事件个案报道,说明槟榔临床应用毒副反应不明显。

纵观古代医籍,槟榔相关的毒性论述并不多见,但也有不适合服用的人。

禁忌人群:槟榔损泻真气,脾胃虚弱、气虚下陷者不宜用,特别是老人、虚人慎服。如《本草蒙筌》中有云:“(谟)按:槟榔服之,苦以破滞气,辛以散邪气。久服则损真气,多服则泻至高之气。”

由此可见,影响药用槟榔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涉及炮制、配伍、用法用量等,不能与食用槟榔混为一谈。所有中药都一样,只有辨证论治、合理用药,才能确保在安全前提下发挥作用。

最后说一句,咀嚼槟榔这东西就跟抽烟一样,还是少吃为妙。

审稿: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卢兰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汪锦飘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