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行书前后赤壁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楷书前后赤壁赋作品 赵孟頫行书前后赤壁赋

赵孟頫行书前后赤壁赋

2024-06-26 17: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后赤壁赋》是赵孟頫的传世代表作,为元代大德五年(1301),应友人明远之请,书写苏轼《前后赤壁赋》,并画苏轼像于卷首。作品系纸本册页,行书,计有二十一页,每页纵二十七点二厘米,横十一点一厘米,每页四行,凡九百三十五字。卷后有鲜于枢、唐棣、班惟志、赵奕等人跋语。原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是古代散文中的精品,为元丰五年(1082)其贬谪黄州时期所作。这一时期是一代文豪苏东坡人生失意与灰暗的阶段。1301年,时年47岁的赵孟頫,以婉约凄美、平和淡然的笔调书写,用笔墨平静地宣泄自己的情怀,从中我们不难读出赵孟頫与苏东坡彼此相同的心境,在《前后赤壁赋》这件作品中得以共鸣。从书法的视点,此作有四个特点:一是用笔精妙。此帖中无论点、横、撇、竖,捺,看似率意为之,信笔写来,大小长短不一,结字姿态各异,但却丝丝入微,精妙绝伦。二是变化之妙。此卷章法以平正疏朗为主,但注重字形大小变化,在细微的牵丝和起收笔中极尽变化之能事,增强了笔意和结体的动态感。其中“之”字共出现四十七次,结体上极尽变化之妙,无一雷同。三是平和匀净。此帖章法疏朗从容,气势连绵,寓起伏参差于平和匀净之中,生动而多有意趣。同时此帖融合了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结体,王羲之小草《十七帖》的笔意以及苏轼行书名作《前赤壁赋》的笔势。难怪元虞集《论书》评:“赵松雪著,笔既流利,学亦渊深。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则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可谓书之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四是复归晋韵。唐棣在此作卷后的跋云:“东坡二赋,松雪每喜书之,夐出诸书之右,故深得晋人书法。晚年行笔圆熟,度越唐人,乃知早会用意之深如此。”晋韵,即晋人风尚,其时名士皆好老庄,尚洒脱飘逸,故晋楷不重法度而重风姿。赵孟頫深谙其理,度越唐人法度,而重归晋韵,彰显出艺术高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