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最后一战,志愿军首次以火力碾压敌军,打得酣畅淋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楚汉战争最后一场战役是啥战役啊 朝鲜战争最后一战,志愿军首次以火力碾压敌军,打得酣畅淋漓

朝鲜战争最后一战,志愿军首次以火力碾压敌军,打得酣畅淋漓

2024-07-13 08: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些年来与志愿军的正面交战,对我军的战力美国人的切身体会最深。

这场朝鲜战争无论如何都已经打不赢了。

一开始美国人觉得我们是突然袭击,再加上麦克阿瑟指挥无能,才出现前三次大溃败。

李奇微等人认为,以美军的实力,只要稳住阵脚,随时可以反杀过来碾压志愿军。

但是,美军把浑身解数都用完了,却发现一点用都没有。

第三次战役后,美国人发现我们的致命弱点是后勤补给。于是就派出飞机去北朝鲜轰炸,企图断了我们的粮道。

结果呢?我国空军在苏联的援助下迅速成长,组建了著名的米格走廊,让美国人不得不惊叹,志愿军的空军仿佛在一夜间成了世界第三。

此外洪学智将军又因地制宜组建了一条钢铁运输线,到了后期,我军早已告别吃炒面啃土豆的窘境了。

第四次战役的时候,李奇微等人抓住我军孤军深入、后勤不济的缺点。

利用美军的机械化优势,组成一支快速纵队,直插我军后方,企图断我归路。

结果在铁原保卫战中,见识到了什么叫做世界轻步兵之王。

全机械化的部队,硬是被一支疲惫不堪的志愿军挡住了,在对手露出如此致命破绽的情况下都无法拿下,这仗继续打下去还有什么盼头?

空军和机动部队都失效之后,美国人最后引以为傲的只有它的弹药量。

可中国针对这一点,在三八线附近修建了“地下长城”。

上甘岭战役中,美国人用上了范弗尔特弹药量,把山头削平两米。

结果,还是有源源不断的志愿军从地道中冒出来。

打了43天,损伤了1.1万人,就连个小山头都没拿过来,再这么打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而且,就在美国深陷朝鲜战争的时候,苏联在欧洲方面咄咄逼人,步步紧逼,美国则左支右绌,勉强自保。

最重要的是,美国此次参战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消灭志愿军或者统一朝鲜半岛,他只是想要向世界宣告,自己对盟友的安全承诺的可靠性而已。

现在南朝鲜的李承晚政权已经保住了,目的达到了就可以撤了,没必要再继续在朝鲜这个深不见底的黑洞里浪费兵力。

可以说,这次朝鲜撤军是美方在除原子弹外,所有手段都用完了之后,无可奈何之下才做出的决定。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美国对我们如此忌惮,哪怕在他最强盛而我们最虚弱的时候,也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朝鲜战争,不同于越战或者阿富汗战争。就算美国从那些地方撤军,他们也不会把塔利班跟越军,当成等量齐观的敌人。

但是,朝鲜战争中的中国军队,是值得美军平等看待的,因为他们经受住了美军所有的考验。

李承晚的小算盘

这个道理,南朝鲜的李承晚政府也懂啊。

南朝鲜的军队在这场战争中一直充当背景,除了伤亡数字之外,没有任何贡献,志愿军的厉害他们是深有体会的。

可为什么李承晚还要以卵击石呢?

李承晚

因为李承晚认为志愿军还有一个弱点。

你中国军队不是靠突袭、夜战、穿插、挖地下长城取胜的吗?

那我不跟你打这些。

我就在金城方面打造一个固若金汤的乌龟壳,你有本事就过来踩碎我。

你要是不打我,我就天天恶心你。

李承晚这种思路,其实跟一年后奠边府战役中法国人的思路是如出一辙。

当时法国已经被越南赶出了17度线,双方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南北割据的局面。

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停战求和了。

但是法国人偏偏不,他们派出空军深入到了越南北部一个叫做奠边府的地方,然后在别人家里就地构建了一个固若金汤的乌龟壳,以此来恶心北越政府。

法国人和李承晚之所以做出如此膈应人的操作,目的只有一个:面子。

法国人打奠边府战役,是想用这个乌龟壳给自己挽回一些面子,体面的结束战争。

李承晚方面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不要看他天天叫嚣着把战争进行到底,但是他明白,只要中美两国达成停战意愿,他是不可能阻挠的。

可他也需要向国内民众做一个交代啊:这停战条约非我本意,不是韩军无能,实在是美军太烂,你看这金城战役,志愿军不也奈何不了我吗?要换我上铁定能把他们赶回鸭绿江。

李承晚需要做这场戏。

不同于北面的金日成,李承晚的统治合法性严重存疑。

金日成的前身就是朝鲜的民族抵抗运动领,人家一直在中国东北从事抗日运动。

现在日本人被赶跑了,人家苦战多年回来光复江山,合情合理。

可是李承晚不一样啊,他本来就只是一个旅居美国的闲人。

只不过是因为二战结束后,美国需要在南朝鲜寻找一个代理人,一时半会又找不到合适的,而李承晚因为在美国有关系,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才走马上位。

你对国家民族没有一点功劳,凭裙带关系上台,底下的人是不会服你的。

这就好比同样是亿万富翁,一个是白手起家的创业标兵,一个是你们村里刚刚中彩票暴富的土豪。

对于前者,你是服气的,因为这是人家拼搏而来,你只能仰慕。

但是对于后者就不一样了,你未必会看得起他,小时候一直光着屁股玩耍,大家知根知底,你有什么本事?只不过是运气好而已,你能做,我为什么就不能?

这场朝鲜战争全程都是美军充当主力,李承晚的韩军一直都是从失败走向更大的失败。

那些豪门贵族本来就看不上你,现在就更瞧不起你了。

古往今来,当一把手,尤其是开国的一把手,必须得有军功,否则的话,后患无穷啊。

李承晚后来的遭遇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朝鲜战争结束后,国内那些学生在商人的支持下,就开始上街反对他,最终将他推翻。

而大家之所以反对他,还不是因为你得国不正,威望不足嘛。

炮击金城

那我们为什么不卖李承晚一个面子,让他别再闹了?

因为这个面子我们万万不能卖给他,美国人正在旁边看着呢。

朝鲜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们攻击,美国溃败。

这个阶段的起止时间是1950年10月19日我们正式入场,到1951年1月8日第三次战役结束。

在这一阶段,我们一直把美国人从鸭绿江推到了三八线。

但是能够取得这个成绩,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美国前期的主帅麦克阿瑟大意轻敌所致。

麦克阿瑟

第二个阶段是从第四次战役开始,美国人开始发起反攻,收复南朝鲜的首都汉城。

而我军则因为补给线拉得太长,战争能力已经接近极限,所以被迫撤退。

此后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双方围绕三八线开始了长时间的拉锯。

而第三阶段的主旋律是美国攻,我们守。

聪明的朋友应该发现了,除了第一个阶段我们进攻之外,其他两个阶段我们一直都在防守。

而且第一阶段的进攻成功还有很大的偶然性。若非美军统帅大意和我军突然袭击,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战果的,这种优势条件是不可复制的。

我们正常的攻击水平到底有多强?

美国人也想验证一下这个问题。

如果我方无法踩破李承晚的乌龟壳,那么美国人就难免要动心思了。

因为板门店的停战协议对于美国人来说是很丢脸的事,从心底里他们是不愿意签的,只是形势比人强,迫于无奈而已。

一旦他们发现李承晚的龟壳足以自保。

那么,还有什么必要跟中国签停战协议呢?

所以,对于我方来说,必须要敲碎李承晚的乌龟壳,不能让他们存有侥幸心理。

否则这朝鲜战争就会没完没了的打下去了。

金城战役是我方入朝以来,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攻坚。

此前又没有经验,而且此战还只能胜不能败。

站在志愿军司令彭德怀的角度看,这一战想要完胜,只能狮子搏兔,用尽全力。

南朝鲜军所在的金城地区,山地丘陵遍布。

李承晚在那里修建了无数的战壕碉堡,明暗相连,构建了一个完美的环形防御工事。

而且为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李承晚几乎押上了所有的资本,把首都师跟三个王牌师全都送了上去。

要打碎这样的乌龟壳,不能用人命去填,必须要先进行密集的炮火洗礼,才能减少我军的伤亡。

可是在开战之初,我军与敌军的炮火比是0.6 : 1,这到底是谁给谁洗礼啊?

为了十拿九稳,指挥金城战役的司令员杨勇将军,向志愿军司令部请求支援。

而我方为了此次战役的胜利,也是下了血本。

从各部队调集来的高弹、高射炮、榴弹炮、喀秋莎火箭弹,总共高达1109门,并且还准备了130万发炮弹,硬是把敌我的火力比从原来的0.6 : 1拿到了1.7 : 1。

韩军没想到,一向炮火不足的志愿军竟然拉出这么大的家底,现在轮到他们品尝一下火力不足恐惧症了。

我们的家底为什么会突然间如此充足呢?

这就要感谢苏联了。我军刚开始准备入朝的时候,斯大林还不信,以为是骗吃骗喝,许诺的援助都是口惠而实不至。

等我军入朝后,才扣扣搜搜地给了点援助,但不多。因为他不信我们能赢。

我军入朝作战后,凭借劣势的火力把美军打得节节败退 。

这落在斯大林眼里变成了奇货可居,这么大的火力悬殊都能赢,要是配备上苏联的装备,那还得了。

于是斯大林一声令下开始对中国军队进行大规模援助。

得益于这次援助,我国军队在一夜之间完成了现代化建设,站在了跟美苏一样的起跑线。

到了朝战后期,我军的火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大为缓解,如果凑一下,甚至可以在局部战场跟美军持平,可惜一直没这个机会。

倒是李承晚阴差阳错的撞到枪口上,由于美军全程看戏,我军火力不再那么紧张,于是就全招呼在李承晚身上。

7月13日,我军万炮齐发,开始了长达半个月的攻坚作战,最后成功拿下了金城。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说一下李承晚,他的这个乌龟壳打造的的确坚固。

我军付出了2.5万人的伤亡代价,才把他给拿下。

要知道,上甘岭战役,我方的伤亡人数是1.5万人。

不过,志愿军用鲜血打破了美韩最后的幻想。

就在金城被破的当天,他们就被逼无奈地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议,长达三年的朝鲜战争至此宣告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

《朝鲜战争》.2014.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美]约瑟夫·古尔登,译者于滨、谈锋、蒋伟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