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楚辞?九歌》中谈楚地祭祀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楚国的祭祀仪式 从《楚辞?九歌》中谈楚地祭祀系统

从《楚辞?九歌》中谈楚地祭祀系统

2024-07-14 16: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自周以来,江汉以南的楚地,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向来都有崇尚巫术祭祀活动之习

惯,《楚辞?九歌》作为描写楚国祭祀文化的代表作,生动形象的塑造了一系列完整的祭祀系统,对研究

南中国的祭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楚辞;九歌;祭祀系统                 王逸在《九歌序》中记载“昔楚国南郑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自周朝建立以来,江汉

以南的楚地,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向来都有崇尚巫术祭祀活动的习惯,由此形成了繁复、庞杂又独

具特色的祭祀系统。根据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宗教》中将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的说法

,我们可以亦将《九歌》中的祭祀对象大致分为三类:天帝神、地祇(自然神)、人鬼(祖先神)三类

。         祭祀天帝神         开篇有《东皇太一》作为祭祀的开始,而在众多的神灵中,东皇太一作为缔造人类,繁衍子孙

的生育之神,是现实生活有着最为崇高地位的神灵,所以在祭祀仪式上享受到了楚人最隆重,最高级的

礼遇。在先秦时期,一个国家人口的多少决定了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所以,主管绵延后代子孙的东

皇太一就成了楚地尊奉的“上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能力。所以在祭祀活动中也将其作为《九歌

》的开篇序幕,与末篇《礼魂》一样,主要描写的是对神灵的热闹场面和隆重氛围。大司命和少司命分

别掌管人类寿命之神和致子之神。虽然楚国地方并不以大司命为专神,但在楚人日常中流传的也较为普

遍,同样会进行隆重、热烈的祭祀活动。         祭祀地祇(自然神)         从原始社会起,先民对山川自然格外依赖。“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材用也。”自然能给予人

们生活中一切,并且享受这一切。不管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还是中原文化、楚文化,自然资源与人

们生活息息相关,尤其在南方楚地,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一旦出现不利于人们生活的自然现

象,就直接影响生产状况、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安稳。在楚人看来,山林川泽,风雨雷电,飞禽走兽,

芳花香草,都是极具神秘色彩的事物。“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

者,祭百神。”(《礼记·祭法》)为了能和这些神灵和睦相处,需要进行多次且繁琐的祭祀活动,因

为这些自然神灵拥有不同的神力,彼此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所以祭祀活动也很多的是以单个的个

体进行日日月月年年多样化祭祀。         云中君为电神。吴贤哲先生在《楚辞今选校注》中引用的何剑熏先生的解释,“今谓云中君,

电神也。电之出,穿云而出。有云,不必有电;有电,则必有云。或古人以为电由云生,故名电神为云

中君。”这里的“电”,也就是自然界中的闪电,而不是我们生活的照明之电,故云中君亦为闪电之神

。东君即是“出兮东方”的太阳神。日出于东方,祭祀太阳的仪式活动也要在东方举行,故东君为太阳

神就十分明白了。山神即巫山女神。关于山鬼,清人顾成天《七歌解》首倡山鬼为“巫山神女”之说,

后又经游国恩和郭沫若的阐发,“山鬼”当为“女鬼”或“女神”的意见,遂被广泛接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南中国的楚

地,因为自然原因,气候多变,土壤肥沃,为参天古树,虫鱼鸟兽提供了充分的养料和天然的栖息地。

一些罕见物种时而忽隐忽现,更让人相信山中有精怪或神鬼。《山鬼》通篇之描写,我们看不到鬼的恐

惧和惊悚形象,感受到的只是一位山中女神如空谷幽兰一般的妙曼、轻盈的美好形象。         水神祭祀的对象主要在《河伯》、《湘君》、《湘夫人》三篇文章中体现。《河伯》一般被认

为是祭祀黄河之神,而二湘则为湘水之神。黄河之神,殷周以来,遍祭河神。尤其在古代社会,自给自

足的小农经济对水源的依赖极大,居住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先民对这些时而泛滥的大江大河的态度

是真的是又敬又怕。所以不仅是黄河、就连大山都有神灵守护,对他们也是礼遇有加,从不怠慢,给予

了很高的地位和及其隆重的祭祀场面。湘水之神,湘水为楚国南方一大河流,楚人相信有神灵庇护。一

方面使得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充沛的水源和湿润的环境,带来放手和喜悦,另一方面亦可以给人们带来灾

难和祸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和恐惧之感。这就使得楚人对于楚国境内的河川是充满了深切的

感激和虔诚的敬畏之情。为了减少这种环境带来的惧怕,就需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祭祀人鬼(祖先神)         祭人鬼(祖先神)是因祖先崇拜而来,所谓祖先崇拜,是指一种对祖先亡灵的崇拜。古人相信

人死后“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故祭,求诸阴阳之义也。”(《礼记· 郊特牲》)人死后还有灵魂

存在,这依旧飘荡在人间的灵魂叫做“鬼”,亦为神。殷商到周皆重视祖先的的祭祀,以至于到现在,

这种祭祀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便可知祭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九歌·国殇》祭祀的对象大多数的

说法为“死于国事者的鬼魂”,为了让他们能够魂归故里,就需要专门的巫师进行专门的意识或者活动

,《国殇》中言“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里的“鬼雄”即鬼中的英雄豪杰,歌颂了他

们为国家社稷视死如归的无畏气概,也是屈原对这些“鬼中豪杰”由衷的、崇高的敬畏。         楚人围绕社会生活所展开的多种多样的祭祀仪式之所以能够在楚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中存在,

与人们赖以生活的自然环境、从远古一直流传下来的习俗以及文化认同密切联系。这里不仅包含有对人

类生存所依赖的自然界的敬畏,更重要的是满载着人们对其佑护和降福于人世的美好祝愿,也正是先民

对生活中的一切现世的,过去的亦或是将来的都存有敬畏之心,才得以塑造了天帝神、自然神、人鬼神

如此繁复、庞杂的祭祀系统,对我们研究南中国祭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贤哲.楚辞今选校注[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2]郭沫若.殷契萃编[M].日本文求堂金属版,1973.         [3]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过常宝.楚辞与原始宗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熊良智.楚辞文化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2.         [6]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三联书店,2008.         [7]任霞.楚辞巫俗与祭祀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         [8]许婷.诗经与楚辞祭祀诗的比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7):61-62.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