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ppt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植物的细胞结构图 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ppt

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ppt

2023-04-24 19: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ppt(53页珍藏版)》请在新文库网上搜索。

1、 1 、知道根吸收水分的部位。 2、归纳水分运输的途径。 、分析叶的结构,气孔的结构及作用。 、知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的作用。 学习目标 、 知道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根尖的结构图根尖的结构图 A B D C 位于顶端,细胞较位于顶端,细胞较 大,排列不够整齐大,排列不够整齐 根冠根冠 细胞体积小,核大细胞体积小,核大 壁薄质浓,排列紧壁薄质浓,排列紧 密密 细胞生长迅速,细胞生长迅速, 体积大体积大 内外层细胞形态内外层细胞形态 差异大,外侧细差异大,外侧细 胞突出形成根毛胞突出形成根毛 分生区分生区 伸长区伸长区 成熟区成熟区 吸 水 分裂 生长 伸长 保护 导管 运输水分运输

2、水分 1 根吸收的部位 吸水的部位: 根尖成熟区的根毛 一一. .根吸水的部位根吸水的部位 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根毛多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份的表面根毛多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份的表面 积积, ,提高根吸水的效率提高根吸水的效率. . 根尖成熟区根尖成熟区 学习任务一 、归纳水分运输的途径 、植物吸水的部位在哪里?吸收的水分主要用 于什么? 、归纳叶的结构,气孔的结构。 、分析气孔的作用。 根根吸收水分吸收水分 ? ? 2、水分运输的途径 根毛吸收的水分 根的导管 植物体茎,叶 等各处 茎的导管 学习任务一 、归纳水分运输的途径 、植物吸水的部位在哪里?吸收的水分主要用 于什么? 、

3、归纳叶的结构,气孔的结构。 、分析气孔的作用。 1.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_ 作用。 2、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_的 _散失的。 叶 蒸腾作用 蒸腾 蒸腾作用 植物由根吸收的水分,主要植物由根吸收的水分,主要 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 叶片叶片的的气气 孔孔散失到大气中,这称为植物散失到大气中,这称为植物 的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 气孔 下表皮 叶肉 上表皮 叶脉 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叶片的结构 上表皮 下表皮:有气孔 叶肉:有叶脉 一对半月形的 保卫细胞 保卫细胞围成 的空腔气孔 气孔的作用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 体交换的窗口。 白天,气孔张开,夜晚,气

4、孔闭合。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保卫细胞吸水膨胀, 气孔张开。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失水收缩,保卫细胞失水收缩, 气孔关闭气孔关闭。 新鲜菠菜新鲜菠菜 失水萎蔫的菠菜失水萎蔫的菠菜 1、归纳蒸腾作用的意义。 2、归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 的作用。 学习任务二 蒸腾作用可以促进的_ 吸收和运输,是 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 。 促进_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蒸腾作用降低了植物叶片表面的_,避免 强烈的阳光灼伤植物。 水分 无机盐 温度 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1、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了生物圈 的水循环的进行 。 2、绿色植物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3、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

5、气湿度, 增加降雨量。 1、根据最新估计,森林能把50%-80%的降水 转入地下,一公顷林地比裸地可以多蓄水3000 立方米。 2、 讨论: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讨论: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 么作用?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 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蒸腾作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蒸腾作 用散失了,促进了生物圈中水循环用散失了,促进了生物圈中水循环 的进行。的进行。 讨论:讨论: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水循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水循 环会进行吗?环会进行吗? 能。能。 海洋、湖泊等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中,海洋、湖泊等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中, 形成云,继

6、而形成雨、雪,再回到海洋形成云,继而形成雨、雪,再回到海洋 或陆地。或陆地。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 的水循环会受到一定影响,如陆地的降的水循环会受到一定影响,如陆地的降 雨会减少;降雨造成的地表径流会增多、雨会减少;降雨造成的地表径流会增多、 加快,等等。加快,等等。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 这是一种浪费。 ( ) (2)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 散失的水分很少。 ( ) (3)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 是蒸腾作用拉动的。( ) 因为叶片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 的水分,导致树苗因

7、缺水而死亡, 所以要剪去大量的枝叶。 3、田里的西瓜正在结果,这时它吸收的水 分主要用于(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果实生长 D 蒸腾作用 D 4、杨树的气孔在叶片上的分布特点是 ( ) A 叶肉细胞中多 B 下表皮多 C 上表皮多 D 上下表皮一样多 B 小结 1、植物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来散失水 蒸气。 叶片的结构 气孔的结构 气孔的作用 2、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 蒸腾作用对植物的意义 3、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想一想想一想 俗话说 “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 人和动物所吃的食物最终都来自哪里? 第四章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 有机物的制造者有机物

8、的制造者 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 呢?呢?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学习目标 1、 知道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的 成分。 2、 知道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 件。 3、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学习任务 阅读课本121页,思考下列问题 一、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 二、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需要什么条件? 三、光合作用的概念。 一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二、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光 三、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提供的能量, 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 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 有机物中。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

9、是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 不是不是淀粉。淀粉。 * * 探究探究光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 可缺少的条件。可缺少的条件。 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1 1、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淀粉。 2 2、光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 件。件。 讨论讨论: 1. 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 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的目的是? 形成对照,看不照光的部位能否制造淀粉 3. 为什么要用酒精?为什么还要隔水加热? 酒精能把叶绿素溶解掉而水不行;隔水加热 是因为酒精易蒸

10、发,易燃烧,造成危险。 4. 清水漂洗叶片的目的是什么? 去除叶片表面多余的酒精。 选择题:选择题: 1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的正确实验步骤的正确 顺序是(顺序是( ) 用酒精去掉叶绿素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用酒精去掉叶绿素把天竺葵放在光下 照射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照射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把部分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把部分 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用清水漂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用清水漂 洗叶片后滴加碘酒洗叶片后滴加碘酒 A.A. B. B. C.C. D.D. D 2 2、取一片加碘液变蓝的叶做成的装片、取一片加碘液变蓝的

11、叶做成的装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变蓝的部位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变蓝的部位是( ) A. A.叶片的所有细胞叶片的所有细胞 B.B.叶表皮细胞叶表皮细胞 C. C.叶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的部分叶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的部分 D. D.叶细胞中含有叶绿体以外的部分叶细胞中含有叶绿体以外的部分 C C 小结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一、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淀 粉。粉。 二、二、光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 的条件。的条件。 三、光合作用的概念三、光合作用的概念 属于保护组织的是:属于保护组织的是: _。 属于营养组织的是属于营养组织的是 _。 属于输导组织的是:属于输导组织的是

12、: _。 上、下表皮 叶肉 叶脉 3 3、蒸腾作用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可以降低 ,即,即 使在炎热的夏季,植物体也不会使在炎热的夏季,植物体也不会 因因 而受到伤害。而受到伤害。 4 4、 的的 和和 可以可以 调节蒸腾作用。调节蒸腾作用。 温度温度 气温太高气温太高 气孔气孔张开张开闭合闭合 4、杨树的气孔在叶片上的分布特点是 ( ) A 叶肉细胞中多 B 下表皮多 C 上表皮多 D 上下表皮一样多 B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 “门户门户”,也是气体交,也是气体交 换的换的“窗口窗口”。 气孔气孔 气孔是什么样子的?气孔是什么样子的? 它是怎样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呢?它是怎样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呢? 双子叶植物叶片表皮的气孔分布双子叶植物叶片表皮的气孔分布 气孔的结构气孔的结构 一对半月形的一对半月形的 “保卫细胞保卫细胞“ 保卫细胞围成的保卫细胞围成的 “空腔空腔” 1、对照课本对照课本P115图图24,观察气孔是什么样子的?组成气孔的细胞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形状的?,观察气孔是什么样子的?组成气孔的细胞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形状的? 2、组成气孔的细胞,内侧壁和外壁有什么不同?这与气孔的开闭有什么关系?、组成气孔的细胞,内侧壁和外壁有什么不同?这与气孔的开闭有什么关系? 气孔气孔 生物圈的水循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