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梵高:一个孤僻、固执、癫狂、纯粹、金色的灵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梵高的向日葵作品简介 看见梵高:一个孤僻、固执、癫狂、纯粹、金色的灵魂

看见梵高:一个孤僻、固执、癫狂、纯粹、金色的灵魂

2024-06-24 19: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画家梵高

冯至

你的热情到处燃起火,

你燃着了向日的黄花,

燃着了浓郁的扁柏,

燃着了行人在烈日下—

他们都是那样热烘烘

向着高处呼吁的火焰;

但是背阴处几点花红,

监狱里的一个小院,

几个贫穷的人低着头

在贫穷的房里剥土豆,

却像是永不消融的冰块。

这中间你画了吊桥,

画了轻盈的船:你可要

把些不幸者迎接过来?

选自冯至《十四行集》

1853年3月30日,梵高诞生于荷兰南部的格鲁特一曾德特,是荷兰新教牧师提奥多和安娜的长子。他有两个弟弟和三个妹妹,其中比他年幼四岁的弟弟提奥和他感情至深。

在梵高给提奥的信件中,梵高充满个性的笔迹与文采之间,经常随于附上一幅幅素描,与弟弟分享最新的创作灵感。

1869至1876 年,梵高经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也于这段期间享受了此生最幸福的时光。在画商文森特伯父介绍下,梵高进入当时欧洲数一数二的艺术经纪公司古皮尔画廊海牙分店,成为最年轻的雇员,开始了他的艺术启蒙期。

巴黎古皮尔画廊外观

出生于牧师家庭的梵高,在耳濡目染下对宗教服务怀抱理想,离开古皮尔画廊后,在23岁到27岁这段时期,因为感情受挫而寄托宗教。

梵高的一生经历了四段感情,但这四段感情却都没有结果。他认为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像真正的爱情般地唤醒我们去面对生命的本质。然而命运之神却不眷顾,以至于他人生中的四段恋情,让他前半段创作生涯的作品尽是灰暗、深褐的笔触。

梵高/怀抱女孩的喜恩/素描/1883年

他到矿区担任福音布道,和贫民与矿工为伍,过着苦行僧股的日子,但教会对他的不认同,却又令他开始怀疑起上帝,从宗教转向绘画。

梵高/饭前祷告/炭笔素描/1882年

被教会解雇的梵高,对宗教的热诚减退了,于是他决心成为一位画家。梵高辗转于比利时和荷兰,足迹遍至奎姆、布鲁塞尔、艾登、海牙、德伦特,及纽南、安特卫普等地,努力学习绘画,意图建立个人风格。长达六年的绘画学习过程,最终成就了他的“褐色时期”。

梵高/食薯者/油画1885年

梵高/农家/油画1885年

巴黎时期是梵高绘面过程里最重要的蜕变阶段。受到弟弟提奥的鼓动,梵高决定在1886 年转赴这个文艺活跃的城市。他受到当时正流行的印象派画法启发,并结交各式会画大师好友,色彩由灰郁的褐色时期转而明亮。

因为巴黎,梵高的调色板上出现鲜明的颜色,线条如有生命股流动着,亮黄、蓝绿色等对比色在画布上大方渲染,他渐渐在人才辈出的都会中奠定了自我的独特风格。

梵高《蒙马特菜田》

刚到巴黎时的梵高,受到点描派画家毕沙罗等人的影响,出现许多细碎的笔触以及鲜明的颜色。

梵高《咖啡店内的赛嘉多利》

阿格斯蒂娜·赛嘉多利是梵高和朋友经常光顾的铃鼓咖啡店的老板娘。

1888年春天,厌倦巴黎生活的梵高,在友人的建议下来到了充满阳光的法国南部小城亚尔,希望能实现心中构建南方艺术小镇的梦想。梵高邀请了在巴黎认识的画家朋友们前来,但接受他邀请的,却仅有高更一人。

1888年秋天,高更来亚尔和他一起创作、生活。高更来访后,两人互相切磋画艺,也相伴同逛附近的美术馆,这样看似正向发展的创作生活,却因为两人个性的冲突而终究难以维持。两人逐渐在生活上产生摩擦,不断争吵,终于引发了著名的“割耳事件”。

梵高/割耳朵的自画像/油画/1889年

这是梵高一生中,画风最为华丽的时期,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温暖明亮的黄色调,像是一系列的静物油画 《向日葵》呈现出向日葵从绽放到调谢不同阶段的样子。梵高在给提奥的信中曾表示:“可以说,向日葵是属于我的花。”

梵高/向日葵/油画/1889年

割耳后的梵高在圣雷米的精神病院驻留了一年,这段期间数度回到亚尔,他创作出大量作品,共计有150多幅油画和100多幅素描。此阶段的梵高,画风开始趋向于表现主义,作品充满忧郁精神和悲剧性幻觉。

梵高/像蛾的死神头/油画/1889年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梵高仍备受病痛的煎熬,此时已经结婚生子的提奥没太多时间可以去看他,于是他拜托画家毕沙罗的朋友嘉舍医生在巴黎近郊的奥维照顾梵高。

在前往奥维之前,梵高先到巴黎探望提奥一家,尤其为见到以他名字(威廉·梵高)命名的侄子而欣喜,但他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给这家人带来的负担,也恐惧于被排除在外。而停留奥维期间,他对嘉舍医生也愈趋不信任,巴黎回来后,也一度与嘉舍医生激烈争吵。

梵高/嘉舍医生/油画/1890年

1890年7月27日的下午,梵高走到屋外的田野中,拿出手枪对着自己的右胸膛扣下了扳机,倒在不断流出的鲜血里,结束了自己37岁年轻的生命。他死前说了一句话:“我的悲伤将永远留存。”

生前只卖出过一张画的梵高,在逝世 100 周年时,共有600多万人在阿姆斯特丹的美术馆前排着队,争相一睹他的真迹。其不安而激昂的情感笔触影响了后世许许多多伟大的创作,撼动整部欧洲及美国艺术史,引发众人对其痴狂的精神追求。

他用颜色延续了自己的生命。

嘉舍医生所画的《临终的梵高》炭笔画

图文节选自《看见梵高:孤独与伟大》

2023年3月30日是梵高诞辰170周年纪念日,领读文化联合友社为各位读者献上一份“梵高书单”,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看见

梵高

看见梵高:孤独与伟大

郑治桂 张素雯 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领读文化

他在世时,是邻居口中的疯子,同行眼中的怪咖,家人心中的失败者。他逝世后,作品屡创拍卖天价,以他名字命名的美术馆每年涌入数百万“朝圣者”……属于他的荣耀注定与他擦身而过。

《看见梵高:孤独与伟大》从梵高的抑郁症讲起,到天价拍卖、电影,再到歌曲、商品,带你认识经久不衰的梵高传奇;从“丝柏树”到“星空”,带你看经典名作背后的情感与奥秘;从信仰到自杀身亡,从割耳到感情受创,细说梵高37年不断奋力挣扎的曲折人生。本书通过画家传记、152幅配图、10个关键词的解读告诉今天仍受他作品感染的艺术爱好者们,梵高是如何用燃烧的灵魂照亮夜空,让“梵高”一词不朽。

更多艺术家:

写给大家的360°艺术启蒙书

梵高传

史蒂文·奈菲 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 著

沈语冰 等 译

这是一幅关于梵高的巨细靡遗、令人心碎的肖像画。两位作者以精致的细节、畅达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梵高充满英雄主义的传奇一生。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倾力合作下,以往从未触碰过的素材浮出水面,让我们更加接近这位伟大而又神秘的艺术家:早年渴望在世界立足;与弟弟提奥激烈的情感拉扯;来到普罗旺斯后,绘出西方艺术中备受珍爱的画作……梵高的内心世界也展现出异样的光芒:爱情生活的迷乱与癫狂;轮番上阵的抑郁症与心理病痛;三十七岁死亡时的重重疑云……

依托梵高博物馆档案和学术研究,取材自数千封书信和海量文献,《梵高传》收录了近200幅代表画作及照片,珍贵图片首次发表;20余位梵高研究专家参与幕后创作,评注超28000条,打印稿逾5000页;首创特别软件解析10万张数码卡片,数字技术引领传记写作和艺术史研究,更加真实可靠;开设持续更新的全面支持网站,深度整合参考文献、文本注释、画作和照片。

梵高:苍穹之色

弗朗索瓦丝·培尔 著

李磊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梵高:苍穹之色》带你走进属于梵高的一切,翻开书本,就如同走进“纸上美术馆”,与梵高的画作亲密接触,贴心的随画解读,带你一起感受艺术的温度,开始一段艺术启蒙之旅,感受梵高笔下的自己,也带你深入麦田,那个四季更迭让他灵感爆棚的阿尔勒。

你能欣赏到梵高的60余幅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画作,这些作品体现出他非凡的人生经历和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从动人心弦的肖像画到漩涡形笔触描绘的变形风景画,你可以从中发现这位震撼人心的艺术家的创作轨迹,从阴暗的色调变为喷薄的色彩,正如从《吃土豆的人》到《麦田群鸦》的变化。色彩逼近原作,细节一览无余,8开大开本精装,特选高档进口哑粉纸印刷,品质媲美国外原版画册,值得收藏。

画说印象派:凡·高的故事

让-雅克·莱维柯 著

汪畅 译

本书分为黑暗之路及光明之路两大板块,从看似对立的两个角度剖析凡·高这位伟大艺术家短暂却又精彩的一生,探讨他的幸与不幸。凡·高自出生起便活在哥哥的阴影下,但他从未向世界妥协,始终怀揣着无比崇高的理想寻找真正的自己,以一幅幅画为路标,一步步走向光明。然而,当凡·高的艺术渐入佳境,他的精神却濒临奔溃,最终37岁的凡·高在心爱的麦田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本书最后附有详尽的行程表及年表,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带你回顾凡·高的人生旅程。左拉、米勒、鲁本斯、高更、阿尔托……这一个个在艺术史或文学史上耳熟能详的名字与凡·高有何关联?打破艺术与社会、宗教、文学的壁垒,从各种不同的视角进行剖析,发掘一个真实的凡·高。

世间的陌生人:梵高心理传记

艾伯特·J·卢宾 著

程应铸 译

从心理分析角度解读梵高的传记作品。

作者以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法为特独视角,以梵高遗留给世人的数百封书信和数百幅画作为“自由联想”的素材,同时运用大量的背景资料,对梵高的一生展开追踪。从他幼年的遭遇、宗教的信仰、职业的挫折、爱情的失败、对父母的叛逆、跟弟弟的复杂情感以及与同时代画家的关系等诸方面的因素来解译这位画坛旷世奇才的内心世界,对他的怪诞、疯癫,对他的割耳、自杀,对他绚烂眩晕的绘画风格做出较合理的解释。

遇见梵高椅

久津轮雅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

一把吉卜赛人手作的无名之椅,现身于梵高名作《在阿尔勒的卧室》,因此被日本民艺家命名为“梵高椅”。三位日本“人间国宝”为之惊叹,中村好文称其“栖宿着座椅的灵魂”。它的制椅工艺濒临消失,却吸引木艺巨匠黑田辰秋两度亲赴西班牙考察,并启发他为日本皇居宫殿创作了代表日本的座椅。它被日本民艺馆永久收藏,也进入寻常人家,成为代代相承的心爱之物。民艺品蕴含的智慧与美感,木艺领域首位“人间国宝”追寻40年的制椅梦想,尽在始于这把椅子的故事中。

叔本华与梵·高——箴言与绘画

叔本华 著

文森特·梵·高 绘

蒂凡尼 编

韦启昌 译

本书从叔本华著《人生的智慧》中选编箴言,与梵·高的绘画相配,一页是箴言,一页是梵·高的绘画。编者把文字与绘画做了精心的编排,叔本华犀利与理性的思想和梵·高奔放与激情的绘画互证互赏,相得益彰。梵·高的一些作品几乎把叔本华的思想图像化,产生了新的阅读体验。字字珠玑的背后是叔本华孤傲不群的人生,幅幅锦绣的背后是梵•高孤行困厄的人生。

原标题:《看见梵高:一个孤僻、固执、癫狂、纯粹、金色的灵魂》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