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树、楸树的考古发现及其文化刍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梓树与楸树区别在哪 梓树、楸树的考古发现及其文化刍议

梓树、楸树的考古发现及其文化刍议

2023-12-28 17: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随着植物考古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考古遗址出土梓树属木材,从而为我们认识梓树属树木的利用及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结合古文献中梓树、楸树的记载, 详细地阐述了二者的利用和文化内涵。对现今二者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文化传承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梓树;楸树;考古发现;树木文化

  树木为人类提供食物、木材、能源、医药以及其它产品,除此之外树木还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先民与树木、森林朝夕相伴,积累了丰富的树木利用经验,逐渐形成与树木有关的思想、传统、制度、情感、崇拜等的树木文化。随着植物考古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考古遗址出土梓树属木材,从而为我们认识梓树属树木的利用及其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梓树、楸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树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翻检古代典籍,关于梓树、楸树,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二者是指同一种树,如五代徐锴《说文解字篆韵谱》“梓,楸也。”[1](卷三p30),清代桂馥《说文解字义证》:解“楸”曰:“楸,梓也。”[2](卷一六p891)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梓树、楸树是两种树。如唐代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上:“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 [3](卷上p5)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然则楸、梓二木,相类者也。白色有角者名为梓。” [4](卷五p56)认为结实的为梓树,不结实的为楸树。然而,从生物学特性看,这种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楸树也可结实。楸树是异花植物(或异株授粉植物),单株或来自同一母本的无性系生长在一起,由于自花的不亲和性,往往开花不结实,如果二株实生树或不同无性系的单株生长在一起,经过昆虫传粉,便能结实[5](p 586)。因此,二者的区分,不应该从结实与否来区分。李朝虹考察古代典籍后从梓木、楸木得名、栽培方法、用途及文化意蕴多个方面进行了考证,认为古时梓树和楸树是两种不同的树[6]。

  其实,从植物学特征很容易区分梓树和楸树。梓树的叶片为宽卵形或圆卵形,叶子大,叶背脉腋处有黑斑且多,楸树的叶片为三角状卵形至宽卵状椭圆形,叶背叶基处有2~3黑斑;梓树花冠淡黄色,楸树的花冠白色,内有紫色斑点;梓树为圆锥花序,楸树为伞房状的总状花序。因此,现代植物分类学认为二者分别属于紫葳科梓树属的两个种,学名分别是梓树(Catalpa ovata) 和楸树(Catalpa bungei ) [7](卷六九 p13-17)(图1)。梓树又名大叶梧桐、假梧桐、梓白树、黄花楸、木角豆、豇豆树等。在东北俗称法国臭梧桐,河南俗称花楸、河楸,湖南称水桐[8]。楸树在河南又名金丝楸、梓桐;山东又名金丝楸、金楸[5] (p 586)。

  梓树属为落叶乔木,我国分布有6种,梓树(Catalpa ovata)、楸树(Catalpa bungei)、藏楸(Catalpa tibetica)、黄金树(Catalpa speciosa)、滇楸(Catalpa fargesii)和灰楸(Catalpa fargesii)。古籍中为“梓”“楸”“萩”“檟”等名皆为梓属的异名。

  系统分析梓树、楸树的考古出土资料和典籍记载后发现,古人不仅对梓树、楸树的利用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一些古文献记载还折射出梓树、楸树的古文化内涵。

 

图1  梓树(上)和楸树(下)的叶子和花

  一、用梓木、楸木制作棺椁

  古代先民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尸体,不仅重视棺椁的使用重数、棺椁大小、色彩,而且非常重视棺椁的材质。《左传•哀公二年》唐代孔颖达疏引郑玄注:“凡棺用能湿之物,梓椵能湿,故里法尚之。”[9](p1224) 考古研究发现[10]和文献记载表明,梓木不仅是一种优质棺材,而且是墓主人身份等级的标志。

  这是因为梓木材质优良,纹理通直,不翘不裂,耐腐耐湿,抗蚁蛀。木材含有抗菌作用的化学成分对羟基苯甲酸[11]。”宋代陆佃《埤雅•释木》载:“今呼牡丹谓之花王,梓为木王,盖木莫良于梓。”[12](卷一四P 92)后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述说楸木的用途时写道:“车板、盘合、乐器,所在任用。以为棺材,胜于松、柏。”[4](卷五p56)西晋张华著《博物志》有记载:“广州西南接交州数郡,桂林、晋兴、宁浦间人有病将死,便有飞虫大如小麦,或云有甲,尝伺病者,在舍上,候人气绝。来食亡者,虽复扑杀有斗斛,而来者如风雨,前后相寻续,不可断截,肌肉都尽,唯余骨在,便去尽。贫家无相缠者,或殡殓不时,皆受此弊。有物力者,则以衣服布帛五六重裹亡者。此虫恶梓木气,即以板鄣防左右,并以作器,此虫便不敢近也。”[13](卷二p10-11)

  棺椁的使用,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强烈地显示了贵贱的等级差异和阶级性。如天子亲身的棺叫椑,以水牛、兕牛革蒙在棺木四周;第二重叫杝,用椴木制成;最外面的两层都用梓木,内层称属,外层叫大棺[14](P398-452)。南北朝萧统《六臣注文选》“风俗通曰:‘梓宫者,礼,天子敛以梓器。’”[15] (P1857)汉代班固撰《汉书》载光奏言:“成帝崩,未幸梓宫。” [16](卷九七下 p1514)南北朝范晔撰《后汉书》载: “安帝崩,北乡侯立济阴王以废黜,不得上殿亲临梓宫,悲号不食,内外群僚莫不哀之。”[17](卷六 p91)西汉时期,皇帝、皇后、诸侯王及夫人可用梓宫。《后汉书》“霍光薨,宣帝遣太中大夫侍,赐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16] (卷一六 p225)南北朝萧统编《文选》“秋九月朔日,敬皇后梓宫,启自先茔,将祔于某陵。”[17](卷五八 P1283)

  除了棺椁外,墓门、灵床及其部件也用梓木。汉代班固撰《汉书》载: “元帝初元四年,皇后曾祖父济南东平陵王伯墓门梓柱卒生枝叶,上出屋。”[16] (卷二七中之下 P385)可见,汉代墓门多设梓柱。由于以前我们很少取门柱木材鉴定,不知这是否普遍现象。不过,时代为西汉武帝元狩五年至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的湖南望城风篷岭汉墓,椁室题凑南门两扇门扉为梓木,而椁室枕木、底板、墙板、立柱、顶板却为楠木;安徽六安双墩一号汉墓椁门为梓树属,而三重提凑门为栎木(笔者鉴定)。高邮山二号汉墓为历王胥的夫人墓,棺柩架为楸木,北京大葆台汉墓云纹漆床为楸木,六安双墩一号墓灵床部件为梓木(笔者鉴定)。

  梓木不仅与埋藏设施有关,而且,墓地常植梓树。汉司马迁撰《史记》:“(伍子胥) 将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19] (卷三一 P418)

  梓木还是一种社木,代表神圣不可侵犯的土地之神。如清简朝亮撰《尚书集注述疏》:大社唯松,东社唯柏,南社唯梓,西社唯栗,北社唯槐。”[20] (卷三二 P836)  

全文阅读 梓树、楸树的考古发现及其文化刍议 (原文发表在《农业考古》2015年第1期  作者:王树芝 赵志军 冯广平 王树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植物考古。赵志军,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植物考古。冯广平,男,北京市自然博物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植物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