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转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株洲历史文化名人 鄱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转载)

鄱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转载)

#鄱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转载)|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鄱阳首任县令吴芮

  吴芮(?—前201年,一说前202年),出生在番邑(今鄱阳),是秦汉交接时期的百越领袖,西汉初年唯一善终的异姓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的七世孙。

  秦朝末期,吴芮被举荐为番县令。他大胆革除弊政,轻徭薄赋,采取了一系列兴修水利,鼓励耕种的措施,大力发展生产,深得民心,番邑人都尊他为“番君”。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八月,吴芮在番邑正式起兵,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百越民众群起响应。吴芮用部将梅娟和女婿英布训练士卒,挥戈反秦。秦朝灭亡后,项羽分封吴芮为衡山王,建都于邾(今湖北黄冈市西北),统管百越地区。楚汉相争,吴芮助刘邦统一天下,建立西汉政权。刘邦于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立吴芮为长沙王,建都临湘(今长沙市),领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五郡。次年,吴芮奉令率兵定闽,至赣南金精山(今宁都县西北15公里翠微峰)病逝,谥号文王。与吴芮相关的遗址很多,散见于鄱阳湖地区。鄱阳人为纪念吴芮的功德,将其少年读书的私塾命名为番君书院,并为其立庙(长沙王庙,又称番君庙)。

  2.汉代著名高士雷义

  雷义,字仲公,鄱阳人。初时任郡功曹,举荐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雷义曾经救助过一个犯了死罪的人,使他减刑得以赡养一家老少。这个人为了感谢雷义的再造之恩,攒了两斤黄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义坚辞不受。这个人没法,只好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若干年后,雷义修葺房屋,翻开屋顶,才发现那两锭金子。但送金子的人此时已过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无法退还。雷义便将这两斤黄金交付县曹,充入官库。雷义任尚书侍郎时,有一同僚因犯事,当受处罚,雷义为他分担责任,向上司上书申辩,愿意自己独担罪责。同僚闻知,弃职进京自陈曲衷,请求为雷义赎罪。后顺帝下诏,两人皆免予刑事处分。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因此乡人谚云:“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后用“雷陈”形容友谊真挚,交情牢固。后雷义被任命为灌谒太守,让他持节督察诸郡国的风俗教化,他设席讲学,太守令长各级官员来听讲的有70多人。不久雷义官拜侍御史,复授南顿令,卒于任上。

  3.唐代大历才子吉中孚

  吉中孚(约730—790),字子猷,鄱阳人,至长安,常与王侯聚会,名动京师,与卢纶、钱起等并称唐“大历十才子”。世人谓其新神骨清虚,吟咏高雅。吉中孚代宗大历年间(766-779)进士及第,授万年尉,后入秘书省校书郎,继登博学宏词,历官翰林学士、谏议大夫、户部侍郎、中书舍人。吉中孚以诗赋闻名,文章道德均堪垂范,其事迹《唐才子传》有载。著有《吉侍郎集》。

  4.东晋名臣名将陶侃

  陶侃(259—334)字士行,鄱阳人。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父丹,吴扬武将军;母湛氏,我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她“截发延宾”、“封坛退鲊”的故事,传为美德。   陶侃早年孤贫,任郡县吏,卓有志操。后举为孝廉,任郎中、南蛮长史。先后参与击败张昌、杜韬之战、讨平陈敏、苏峻叛乱。官至侍中、太尉,封长沙郡公,都督荆、江、雍、梁、交、广、益、宁八州诸军事,拜大将军。陶侃戎马生涯长达41年,始终精力充沛,博闻强记,勤于政事,所有公文无不亲自批阅;接引宾客耐心及时,号称门无停客。陶侃自幼饱尝生活的艰辛,所以特别重视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他认为“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陶侃运甓”的故事流传千载。陶侃为人持重,谨慎细致,不尚浮华,公私分明。晚年他不愿插手朝政,病危时打算回长沙,临行前将所有军资器杖和牛马舟船造册登记,加盖印记,封存于库中,钥匙由自己亲自掌握,准备交给继任者,一时传为佳话。陶侃雄毅明决,勤劳忠贞,惜时爱民,节物尚廉,史称他在任时治化大行,“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路不拾遗”。他是东晋一代文韬武略的名臣。

  5.南宋殉国名相江万里

  江万里(1198—1275),字子远,其十世祖江迪迁鄱阳珠湖后山(今江家山)。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考取进士及第,即任试职,后历任著作佐郎、尚书郎官、枢密院检详文字、吉州知州等职。在吉州任上,创办了白鹭洲书院;后又调直密阁、江西转运制官并兼隆兴知州,在隆兴又创办了宗濂书院。淳祐五年(1245),拜为监察御史,后又兼国子监祭酒、侍读,代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度宗即位后,调任同知枢密院事,后任参知政事,所至均有政声。咸淳四年,拜左丞相兼枢密使,当时元兵进攻襄樊,形势危急,江万里深以为忧,多次要求增援部队,未采纳,又被弹劾罢左丞相之职。不久,元军攻下襄樊,江万里辞职回鄱阳,在屋后芝山侧开凿一水池,并在池旁建一亭,题为“止水”。元军攻饶州城,江万里闻警曰:“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当与国为存亡。”及城破,竟投止水池而死。死后赠太师,谥号“文忠”。

  6.南宋著名文宗洪迈

  洪迈(1123—1202),江西鄱阳人,字景庐,别号野处。父洪皓、兄洪适、洪遵,皆著名于世。他博览群书,虽稗官野史,释老杂言,无不涉猎。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中博学宏词科,受职两浙转运司。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在近五十年的仕宦生涯中,几次出入临安,先后担任福州教授、起居舍人、礼部员外郎兼国史馆编修官、中书舍人、吉州知州、赣州知州、泉州知州、建宁知州、婺州知州、翰林学士等官职,执政爱民,备受民众称道。政事之余,不辍读书写作。绍熙二年从绍兴解印归里后,更是谢绝外事,一心写作,著述甚丰。《宋史·艺文志》收录他的著述如《宋四国朝史》、《钦宗实录》、《节资治通鉴》、《经子法语》、《野处类稿》、《容斋随笔》、《夷坚志》等三十一种一千多卷。《容斋随笔》、《夷坚志》更是千古绝唱。《容斋随笔》始撰于隆兴元年(1163),既是读书心得,又是典故考镜的书,不仅涉及了宋以前的一些史实、政治经济制度、典章典故,也对宋代典章制度、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了评论和综述。可以说此书是南宋笔记体的代表。《夷坚志》是宋代志怪传奇小说的上乘之作,被誉为“稗官野史的宝库”。洪迈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是宋代著名文学家。

  7.北宋状元名臣彭汝砺

  彭汝砺(1042—1096),字器资,鄱阳滨田人,北宋治平二年(1065)状元。曾任保信军推官,武安军书记,深受王安石等人赏识,推荐他为国子监直讲,不久改派大理寺丞,又升太子中允。神宗时为御史里行,曾上呈正已、任人、赈救等十件大事,指陈时政,多为当时大臣所不敢谈及的。元丰初年,鼓汝砺以馆阁校勘调江西转运判官,神宗念其忠诚正直,又将其调任提点京西刑狱。元祐二年(1087),彭汝砺调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在办案中遭权贵排斥,获罪被贬。哲宗亲政后,升为代吏部尚书,不久,又改为宝文阁直学士,后又降为待制,任江州知州,病逝江州。所著《易义》、《诗义》以及奏议、诗文等,合辑为《鄱阳集》,已收入《四库全书》。

  8.宋代文化巨匠姜夔

  姜夔(1155—1209)字尧章,鄱阳人,所居与白石洞为邻,自号白石道人。庆元三年(1197),姜夔向朝廷上《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圣宋铙歌》,他想整理国乐,又始终未得到重视,就致力于书法艺术的发展,书写和整理了《绛帖平》、《保母帖跋》、《禊帖跋》、《禊帖偏旁考》。庆元五年(1199),复上《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诏免由地方送考,直试进士,又因“时嫉其能而不获尽所议”,仍遭不为录用的打击,自后屡荐不起,一生不仕。他的精力全部用于献身文学和艺术,往来于大江南北,与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张鎡等相结交。他工诗词,擅书法,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多写景纪游、抒写个人情怀之作,对后世影响较大,为南宋文坛重要作家。著作有《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等。姜夔集诗、词、音乐、书法、鉴赏、文学评论家于一身,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多才多艺文化名人。

  9.元代书法大家周伯琦

  周伯琦(1298—1369),字伯温,鄱阳人。父应极,曾任翰林待制。伯琦年幼随父进京生活,进国子监读书,为上舍生。完成学业后,被任将士郎、翰林院修撰,继任宣文阁授经郎。伯琦文藻彬郁,篆籀精深,流声中外,元顺帝命其篆刻“宣文阁宝”印章,题写“宣文阁”匾额,又令书“至正通宝”币文。至正八年(1348),伯琦应召入京为翰林待制,后又升为直学士,任兵部侍郎、监察御史、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明朝建立后,伯琦回鄱阳,不久病逝。

  周伯琦一生为人正直,品行高洁,其“四箴”(《清箴》、《慎箴》、《勤箴》、《忍箴》)、“四铭”(《存铭》、《养铭》、《省铭》、《察铭》)在鄱阳民间广为流传。他温文儒雅,博学,工诗文,擅书法,其篆、隶、真、草皆为上品。著有《六书正讹》、《说文字原》及诗文稿若干卷。

  10.清代刊刻大师胡克家

  胡克家(1758—1817),字占蒙,号果泉,鄱阳站前乡人。胡克家自幼聪明过人,好学多思。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登进士第,授刑部主事,1787年转贵州司员外郎,后又相继任惠潮嘉道台、开归道台、安徽巡抚、江苏巡抚等职。胡克家在职期间,以尽心公职著称,是封建时代少见的关心民瘼的封疆大吏。在刑部时,他办事公正及时,“案无积牍”。京官考绩,他被列为一等记名。在治理惠潮嘉期间,他整顿边防,强化军队的训练,严厉打击海盗,坚持保境安民之策。在任职江苏巡抚期间,他恪尽职守,为吴淞江水利治理付出了心血,由于积劳成疾,工程尚未完工,便病逝于任上。

  胡克家治学谨严,工诗文,又酷爱文史,关注国学整理工作。他精心校刊出版的《昭明文选》和《资治通鉴》,世称善本,至今仍在沿用,在学术界有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