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秀才如何逆袭成为一代战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枪火战神改名 老秀才如何逆袭成为一代战神

老秀才如何逆袭成为一代战神

2023-03-15 18: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清朝有一位穷困潦倒的老秀才,名字叫罗泽南,湖南人,身世悲苦,“少好学,家贫,夜无灯,读书月下,倦即露宿达旦。年十九,籍课徒自给”在他19岁到29岁这十年间,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吃不饱饭,看不起病,罗家“前后死者计十人”,包括罗泽南的祖父、母亲、兄嫂、妹妹、侄子及三个儿子。

  老秀才如何逆袭成为一代战神

  二十九岁那年,他又一次从县城考秀才回来,徒步赶路,半夜才回到家,还没进家门,就听到妻子的哭声,原来因为大旱无粮,他的三个儿子都饿死了。“十年之间,迭遭期功之丧十有一。至二十九岁,而长子、次子、三子连殇。”

  他的妻子因为接连丧子,悲伤过度,两只眼睛全都失明,耳朵也重听,疾病缠身。罗泽南自己也多有疾病,腰背酸痛,由于家贫,又不能买药给自己治病,只能拖着。

  然而不论生活多么穷苦,罗泽南从不以个人穷达为忧,专心理学,以经世致用为志。

  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带来了天崩地裂,太平军出广西,入湖南,汹涌而来,兵锋所至,血流成河,湖南陷入多年未有的惨烈战火之中,正是罗泽南所言之“乱极时”。

  老秀才如何逆袭成为一代战神

  罗泽南登高疾呼,以在籍生员的身份倡办团练。翌年,他与曾国藩共同募兵成立湘军。他46岁,曾国藩42岁。

  罗泽南不是沉迷于训诂的儒生,他是在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中滋养起来的硬汉。虽老,仍硬。他第一次打仗,居然是出湖南解南昌之围,彼时,湘军还不成体系,军中多为书生。

  南昌城下一场恶战,书生们久握毛笔之手,改握刀枪,居然也不生疏,一个个倒下,又一个个狂呼前进。虽然此役失败,死伤颇多,但显示了强悍的战斗力。罗泽南冲在最前面。

  罗泽南征战四年,克城数十,历经二百余战,几无败绩,还屡屡以少胜多,堪称湘军中的战神。

  此人所以能战,第一原因是勇敢,理学是生死之学,因为学养深厚,打起仗来,从不怕死。“每战必死,忠勇冠时。”

  第二是经世致用,一直致力于有用之学。从军后,他注意实地考察地形,绘制地图,选择有利地势来作战。

  第三是因为他理学功夫深,在极乱的战场上能做到不动心,所以头脑冷静,分析战况时分毫不差。

  罗泽南带兵也极有特点,每天白天打仗,晚上就把部下召到一起,教他们读书,给他们讲理学道理,以《孝经》《四书》转相传诵。夜晚营中书声琅琅,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到了学校呢?

  有人说:“湘军自讲学起,修道为教。”曾国藩也说:“吾湖南近日风气蒸蒸日上,凡在行间,人人讲求将略,讲求品行,并讲求学术。”

  罗泽南对湘军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他甘于清贫教书育人二十余年,培育出一大批人才,比如王錱、李续宾、李续宜、李杏春、蒋益澧、刘腾鸿、杨昌濬、康景晖、朱铁桥、罗信南、谢邦翰、曾国荃、曾国葆等等。他们饱受理学思想熏陶,具有经世抱负与才干,湘军兴起后,这些学生大多成为湘军名将,悍勇无畏。

  罗泽南的生命,猝然终止于武昌城下,时为公元1856年3月。当时两军激战,罗泽南照例身先士卒,他的左额被弹片击中,满脸是血,仍然屹立不退。回到军营后,仍然端坐在营外指挥作战,翌日伤重不治,年仅49岁。临终前,胡林翼赶到战场,见了他最后一面。此时罗泽南已经“神散气喘,汗出如洗,”但仍然一语不及私事,只谈军政学术,特别嘱咐胡林翼说:“乱极时站的定,才算有用之学。”胡林翼也不得不感叹“其心术学术不愧名儒。”

  老秀才如何逆袭成为一代战神

  曾国藩的挚友刘蓉评价说:“其后(曾)国藩之平太平天国根本战略,即罗氏之议也。”

  许多年后,陈独秀在《湖南人的精神》一文中写道:“湖南人的精神是什么?几十年前的曾国藩、罗泽南等人是何等扎硬寨、打死仗的书生!”

  钱基博:“泽南以在籍生员率生徒倡办团练,转战湖南、江西、湖北等省,大小二百余战,克城二十,由其学术醇正,立志坚定,故能临 战不苟若此。至今言咸同中兴名将者,无不言泽南为冠首也。”、“湖南之盛,始于湘军,湘军之将,多事罗山(罗泽南)。大儒平乱之效,湘中讲学之风,皆自罗山而大著……湘乡一县之人,征伐遍于十八行省,罗山之力为多。儒门出将,书生知兵,较其功烈,近古未有也。”

  朱金泰:罗泽南“是湘军初期的精神教父。”

  张晨怡:罗泽南的军事活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罗泽南及其弟子作为湘军的主要将领,参与了对太平军的多次战斗,为清政府收复了大量的失地,还在各地普行团练以加强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他们的这些活动,不仅扩大了程朱理学的影响,更增强了清政府在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力量,为“同治中兴”的出现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人生不管多么苦难,都要有正念,积极努力向上,关键时刻挺得住,终究会成大器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