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传》 史料丰富,三点可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果敢简历个人资料简介 《蒋介石传》 史料丰富,三点可商

《蒋介石传》 史料丰富,三点可商

2024-01-23 05: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严如平、郑则民合著的《蒋介石传》近日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作者研究、关注蒋介石近四十年,从4万字,到40万字,再到如今近80万字的巨著,《蒋介石传》以其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大量引用蒋介石日记,选择、甄别第二历史档案馆及台湾公布的档案,再现蒋介石早年从事政治活动、访问苏联、组织抗战、治理台湾等历史细节。作者从近代国家独立、民族统一、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抛开意识形态,对不同时期的蒋介石重新认识、重新评判,不仅仅从《蒋介石日记》看他的内心世界,还结合他一生的主要事迹,深入分析,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客观、丰满的蒋介石。

  然而,历史研究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大陆对于蒋介石的研究变化,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肯定本书史料运用丰富、进步明显的同时,书评人张彧对于作者部分观点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史料运用有突破

  《蒋介石传》第一手文献使用比较立体,如蒋介石日记、二史馆的藏档、日本外务省档案、外交文书和俄罗斯公布的涉及中国的档案文件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陆对蒋介石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潮,命名为《蒋介石传》或者描绘他一生的著作,不计其数,有注释全无的,有刻意翻案的,也有努力还原蒋介石史实的。严,郑两位合著的传记,就属于最后一种。两位作者是大陆早期客观研究蒋介石的前辈学者,在离开工作岗位后,仍然不断地努力研究,花费不少时间修订、完善自己的著作,增补史料,严格论述,使得旧书换新颜。.

  《蒋介石传》第一手文献使用比较立体,如蒋介石日记、二史馆的藏档、日本外务省档案、外交文书和俄罗斯公布的涉及中国的档案文件,这样全面立体使用多方面的档案,在过去的蒋介石传记中是从来没有过的。利用俄国档案资料,作者把蒋介石率团出访苏联,史实写得比较详细,论述也比过去的相关传记要公允。

  在史料和观点冲突中,是让事实服从观点,还是相反,是考验学者水平、境界的试金石。笔者看到了两位前辈学者的努力,也可以想到他们的艰辛-要使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开战。而战斗的结果往往难以预料。在书中讲述抗战部分,没有刻意重笔描绘三次反共高潮,对皖南事变的记录也清楚地谈到,共产党消灭了韩德勤部1万多人在前,皖南事变在后,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抗战中的内部冲突,不是简单的一方面阴谋,处心积虑,而是双方矛盾的爆发(449—451页)但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作者对一些问题认识,还宜进一步商讨完善。

  蒋宋不完全是政治婚姻

  蒋宋之间,有着很好的夫妻感情,绝非简单的政治婚姻,特别是在蒋介石退守台湾之后,宋美龄与蒋介石风雨同舟,不离不弃,一同度过了这段非常严峻的危机时期。

  对蒋宋结合,作者还是根据过去的看法,主要认为是政治婚姻,蒋介石为了争取财团支持,此后走上亲英、美外交。(181页),但这一说法已经被公开的蒋介石日记相关内容所推翻.蒋宋之间,有着很好的夫妻感情,绝非简单的政治婚姻,特别是在蒋介石退守台湾之后,宋美龄与蒋介石风雨同舟,不离不弃,一同度过了这段非常严峻的危机时期。

  另外,在外交关系方面,笔者不赞成奉行亲某国的说法,因为外交关系的建立,是基于双方之间的利益,是互动的结果,简单叙述为亲近某国,明显不妥,中美之间结合为同盟,与个人选择无关,而且因为双方有了共同的敌人,时间在1941年,此时蒋宋结合时间已经过去了14年。另外,蒋介石在国民党内依靠军队起家,特别是领导北伐,开始在党内逐步上升,后来又与各地方实力派进行了政治和军事较量,才最终确立了其在国民党内的领袖地位,这些史实,并未与宋家财力支持有直接关系。而且书中并没有提出宋家如何使用手中的财源支持蒋介石的证据。

  目标对立,导致决裂

  国共两党都想按照自己的认识来改变中国,引领中国走向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在谈判中,谁也不肯妥协。

  对于蒋介石发动清党分共的原因,书中提到蒋介石逐渐背离三大政策,公开煽动反共风潮,国民革命运动威胁着北洋军阀、大地主、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急于寻找代理人。在帝国主义、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怂恿和支持下,蒋介石连日召集军事将领和青红帮头目屠杀革命人民的计划。笔者认为,这些说法缺少实证研究。何人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国共之间的分裂,还是需要从内部来找。首先,两党之间的理念,组织方式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部分人甚至挤入了国民党的权力中心,这势必引起国民党员的不安,而且共产党追求的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内容差别很大,在日常工作中,难免出现认识上的分歧和冲突,在当时基层出现了共产党批评三民主义的事情,这激怒了蒋介石和其他国民党要员。蒋介石的权位和影响必须紧密依托国民党组织,两者不可分离,而在向民众做宣传时,因为共产党员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造成了一个现象,即民众不知到底对方究竟是什么人,这使得两党都倍感难受,因此国民党方面发现共产党的威胁,不断出弹劾共党案,西山会议决议,逐步走向清党,分共。

  而到了第二国共合作期间,两党虽然是党外合作,但是双方的理念没有改变,只是在外敌入侵的严重威胁下,暂时搁置,竞争仍然存在。特别是随着共产党的快速发展。1938年4月,张国焘逃离延安,并脱离共产党,投降国民党,和盘托出他知道的一切,并发表《告国人书》。加上国民党人自己找到一本一二九师政委张浩对内介绍共产党改换政策的内部讲话,其中的内容有“和反革命头子蒋介石势不两立,党是世界革命策略的党,与国民党和作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坚持阶级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方针,目前抗日在前,一旦革命高潮到了,我们的策略马上要改变”等等。从二张提供的这些内容可以想到,对国民党高层的刺激,再次激发了对共产党的警觉与不满,特别是在1938年国共在基层的争夺十分激烈,这些势必也影响到高层判断,而高层的警觉同样会激起基层人士的更加敌视,厌恶共产党的情绪。反之也是如此。因此,笔者感觉作者们对国民党要与共产党决裂,简单说成代理人采用阶级分析法,明显难以服人。不过限于目前外部环境和相关材料的不容易获得,关于国共之间的矛盾,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笔者感觉,要害还是在于无论国共两党,根本目标对立,都想按照自己的认识来改变中国,引领中国走向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在谈判中,双方也都是相信实力决定一切,这也是在抗战中,包括战后的谈判中,谁也不肯妥协的原因。

  蒋介石并非想“只靠英美”抗日

  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73名师级以上将领,有24人是在1942年以后牺牲的。蒋介石抗日并不消极。

  对于史迪威事件,作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双方战略方针不同,史迪威要求指挥全中国的军队,积极有效对日作战,蒋介石则力求最大限度地保存实力,只靠英美打败日本,坐待胜利。(493页)。笔者认为,保存实力说站不住脚。根据笔者看到的资料,日军在华毙命的98名少将以上将领中,有53人是1942年以后在正面战场被击毙的。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73名师级以上将领,也有24人是在1942年以后牺牲的。如果说从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正面战场就完全消极保存实力,坐待英、美两国,那怎么还会击毙那么多的日军将领,而自己牺牲那么多的高级将领呢?即使在大溃败的豫湘桂战役中,仍然有局部战斗打得非常顽强,笔者不相信,这仅仅只是爱国官兵的自发行为。而1945年3月豫西鄂北会战中国军队,在本次会战中迫使日军退出战场,提高了中国军队的反攻意志。所以保存实力说不甚可靠。

  最后,笔者认为,虽然有这些遗憾,但瑕不掩瑜,这部70万字的《蒋介石传》仍然是一部超越前作,形成一家之言,材料比较丰富的蒋介石生平学术传记,值得近代史爱好者一读。

  □张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