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官地镇的“变”与“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林西县人民政府网站 ‍林西县:官地镇的“变”与“新”

‍林西县:官地镇的“变”与“新”

2024-07-15 14: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美丽富饶的官地镇。

龙头山村移民搬迁小区。

互助院里的幸福生活。

万亩玉米示范基地喜获丰收。

家门口就业,村民乐开怀。

大唐10万千瓦光伏项目。

2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正在施工的灌渠。

寒暑交替、四季更迭,变化正一点点在林西县官地镇悄然发生,一座座干净整洁的村庄、一条条畅通便利的乡间小道、一处处整齐划一的设施农业园区、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经济林……沿着宽敞整洁的通村公路一路前行,道路两旁的产业园区、项目区渐序铺开,玉米地、甘蓝地如画般映入眼帘,远处成片的经济林镶嵌在山腰,村民们有的在田里收割,有的在大棚采摘,有的在企业务工,到处都是繁忙劳作的生动画面。

从“老少弯腰”到“机器遍地”的丰收场景

丰收时节,在官地镇万亩玉米示范基地,一排排玉米挺拔整齐,一穗穗玉米棒颗粒饱满,多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齐头并进,一派丰收场景映入眼帘。

种粮大户王国才看着自家玉米大丰收,满心欢喜地说:“现在秋收全部都是机械,我们家100多亩地,一般两台机器两天就可以割完,这搁以前,得雇三四个人,一天人工费就得五六百,成本降了很大一块,省钱也是增收。”

从曾经的“烈日当头、老少弯腰”到如今的“机器遍地、从容秋收”,随着农机合作社的成立,如今的秋收正在发生着质的改变。“以前种地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都是高标准农田,全程机械化作业。摘穗、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省时省力还省钱,岁数大的群众从种地人变成指挥员。” 合作社负责人王维臣介绍道。

官地镇把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提升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调优农田生态格局,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同时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主要提供耕、播、收、运等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服务,每亩种植株数增加10%、地膜减少18%、农药减少10%、化肥减量15%,通过统一农资采购和农机耕作,每亩降本41元,综合效益提高16%,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环境改善。

从“异地务工”到“家门致富”的富民产业

风吹绿浪丰收景,乡村田野遍地忙。走进下官地村的冷棚,随处可见翠绿饱满的辣椒挂满枝头。“咱们得加把油,今天要装车往外地发货。”正在装车的下官地村民王秀琴是辣椒种植基地的小组长,除了每天下地务工以外,她还管理着10多名村民。她的丈夫也在基地务工,像王秀琴两口子一样,在下官地产业园区里,夫妻、母子、兄弟一家几口人共同劳作的情况很常见。

“以前村里人都是外出打工,现在依靠村里的订单农业,我们守家在地就能挣种植和打工两份钱,再也不用背井离乡了,也不必惦记老人和孩子了。”园区负责人李刚说。

为改变村民靠天吃饭、异地务工的状况,官地镇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养殖。在下官地村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和冷棚,种植面积达1000亩,并配套建设分拣车间和保鲜库,形成了农技人才指导、合作社育苗、基地种植、企业收购、农户参与的“订单式”产业链条;在龙头山村建设年可生产400万棒食用菌冷棚,附属设施齐全,带动群众种植和提供就业岗位210人,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在杨家营子村和龙头山村发展螃蟹养殖,推进千亩水域经济带建设,有效带动周边30户农户增收致富,2022年,杨家营子村集体增收32万元,龙头山村集体增收21万元;在二段村引进龙头企业温氏集团发展种猪,总投资1.78亿元,建设年出栏20万头种猪项目。镇内共有6个村采取村企合作的方式参与标准化育肥猪场建设,签订五年租赁合同,每年租金120万元,每个村按投资比例进行分红。带动务工就业120人,每人月平均工资4500元以上。各类富民产业在官地镇遍地开花,群众致富门路不断拓宽。

从“安居之所”到“宜居宜业”的甜美日子

走进龙头山村移民搬迁小区,一排排新居错落有致,水泥街道纵横交错,亮堂的文化广场上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整齐排列……提起易地搬迁政策,圆了安居梦的群众个个竖起大拇指。

“我们家以前住在离小区6里地的山后,看病、出行成了大难事,几十年的土坯房也成了危房,还好我们赶上了好时候,搬到了小区,干啥都方便了,村里给提供大棚,还有这光伏发电,一年挣3万不成问题。”张显东一边清洗着自家的光伏板一边高兴地说。搬迁后,张显东承包了小区里的两个大棚,种起了香瓜、白菜、豆角等瓜果蔬菜,后来还考取了机动车驾驶证,买了小货车,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了,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幸福美满。

一户人的搬迁,是一家生活的改变,204户471人的搬迁,这是共享发展成果、蹄疾步稳携手迈向全面小康的坚强保障。官地镇立足镇情实际,狠抓政策落实,通过以产业扶持为根本、就业扶持为支撑、基层治理为保障,“全链条式”的服务让群众从“搬得出”向“稳得住、有就业、逐步富”转变。

在两棵树村互助院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老人们喜上眉梢,笑得合不拢嘴,原来是乌兰牧骑正在下乡演出。今年71岁的村民王凤云说起在互助院的日子,脸上挂满了笑容,“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房子干干净净,暖气、自来水啥都有,想吃啥就吃啥,村医还能上门给看病。”

官地镇积极探索养老模式,按照“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原则,全力打造家门口的互助幸福院,同时乡村医生常年坐诊,定期为老年人检查身体、送医送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安。

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的民生项目

站在龙头山上俯瞰,两山之间的灌渠如长虹卧波,把奔腾的查干沐沦河拦腰截断,灌渠下方,各种施工车辆往来穿梭。

“现在我们正在加班加点抢时间赶进度,年底前完成任务。”政府副镇长王猛说。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官地镇境内有龙平、九峰、九二九3条灌渠,提升改造灌渠累计投入资金1.87亿元。改造灌渠55公里,完成渠道防渗37公里,渠道清淤24公里,新建防洪堤27公里。改造后,覆盖7个行政村,农户4300余户,灌溉面积达到7.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2%。同时严格水价、水量和水费管理,一年节约270余万元,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当晨辉刚洒向大地,在关沟废弃矿山排土场上的大唐10万千瓦光伏项目,施工现场已是热火朝天。2020年,官地镇推进关沟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治理面积9.79平方公里。2022年通过招商引资推进“光伏+矿区生态治理”项目,总投资5.8亿元,既能有效解决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又让原本生态脆弱的废弃矿区重新涅槃重生,实现农林业、发电双丰收,成为了百姓新的“金山银山”。

官地镇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修建灌渠、防洪堤、污水处理厂……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开花”,一个个产业园区竣工投产,为全镇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发力。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从硕果累累的产业园区到落地开花的重点项目,再到喜获丰收的万亩良田,官地大地上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活力,以十年为时间单位,官地镇的“变”与“新”,一笔一画刻在这片土地上,写在村民们的笑脸上!

王丽娜 赵妍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