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越剧团开排《苏小小》 杭剧:40年后新起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杭州话欧七欧八什么意思 黄龙越剧团开排《苏小小》 杭剧:40年后新起点

黄龙越剧团开排《苏小小》 杭剧:40年后新起点

2024-06-26 17: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杭剧又称“武林调”、“武林班”,是在坐唱曲艺“宣卷”基础上形成,已经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它最主要的特色是曲调———一方面它拥有武林调的高亢爽朗,听了让人神清气爽;一方面它又继承了南宋宫廷音乐的特色,温婉柔媚,有江南乐器“笙箫管笛”的韵味。听着杭剧,品着龙井,浏览西湖山水,想来便是老底子杭州人的神仙享受。

  啥是杭剧?绝大多数杭州人一定会摇头称“不知”。其实,比之发源嵊县的越剧,

杭剧才是杭州人真真正正的地方戏、杭州人用正宗的“杭州闲话”唱的戏文。然而,这种正宗的“杭州土特产”已经整整失传40年。

  但杭州人很快又可以好好欣赏乡音浓厚的戏文了,黄龙越剧团已经着手开排一出杭剧大戏,用杭州话讲讲杭州最有人气的女子———苏小小的传奇经历。4月中旬,说杭州话的《苏小小》将在杭州剧院粉墨登场。

  发靥,说话发靥

  川剧讲四川话,绍剧讲绍兴话,杭剧说的自然是“杭州闲话”。当然演员们的唱词为了让更多人听懂,是有杭州特色的官话,而剧中人物的对白,则是不折不扣的杭州土话。就是那种寥寥几句,就能让剧中人物神韵尽现的“毛发靥”的话语。

  还只是排练,而且是第一次初排,没有音乐,没穿戏服,只是一屋子对杭剧不太了解的小姑娘,和两个杭剧大姐———导演俞珍珠和40年前唱杭剧的汪谊华大姐。汪大姐打着节拍给演员们起调,努力让姑娘们固有的一口越剧腔向杭剧腔方向发展。但是,杭剧那种特有的热闹劲已经在这简陋的排练室里显现出来了。

  排的是《苏小小》的第一幕,故事发生地就在河坊街。说的是苏小小游河坊街,引得一群王孙公子争风吃醋的故事。

  “发靥”“噱头”“欧七欧八”等词汇随着姑娘们莺莺燕燕的声调在排练室里飞来飞去,让人疑心这里有一群女“阿六头”,带着明显杭州式搞笑的段子时不时出现,笑得前来拍摄的摄影师老拿不住相机。一种非常杭州的市井欢乐弥漫了这个小小的排练室。

  优美,唱腔优美

  虽然发靥,但绝不只是发靥。“杭剧不是滑稽戏。”这是看剧本自己也会笑的俞珍珠特意强调的。

  杭剧又称“武林调”、“武林班”,是在坐唱曲艺“宣卷”基础上形成,已经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它最主要的特色是曲调———一方面它拥有武林调的高亢爽朗,听了让人神清气爽;一方面它又继承了南宋宫廷音乐的特色,温婉柔媚,有江南乐器“笙箫管笛”的韵味。

  听着杭剧,品着龙井,浏览西湖山水,想来便是老底子杭州人的神仙享受。

  不错,故事不错

  正因如此,黄龙越剧团才会选择优美的杭剧来唱咱们杭州最美丽的姑娘———苏小小。其实唱越剧的黄龙越剧团唱杭剧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团长朱艳艳在2001年就看中了杭剧,这个虽然失传,但是在民间并没消亡的杭州戏曲土特产。5年前,他们就尝试着排了个折子戏《双下山》和杭曲《西湖美景天下扬》在黄龙洞里唱,引得看多了越剧的观众阵阵喝彩,觉得这土特产是越看越有味。

  因为有前两个小小成功,这次朱艳艳才有胆子放开手脚做个大动作,排杭剧大戏《苏小小》,而且一下子就投入了一百多万元,虽然这些投入中有一部分是政府资助的,但这对一个自负盈亏的民营越剧团来说,也绝对是个冒险的举动。

  不过这么多年独立生存,朱艳艳和她的越剧团已经非常熟悉市场,所以,她在专家建议下,精心挑选了这个越剧老剧本《西泠风月》进行改编,她的理由是:“这个剧本很成熟,故事好看,能吸引观众。我们要做的就是把3小时的剧本改成2小时。”

  现在,朱艳艳自信地认为她的杭剧已经有60%的成功可能,因为剧种本身和故事都有吸引力,惟一没底的就是杭州观众对离开多年的杭剧还会再钟情吗?

  杭剧需要你的意见

  作为一个杭州人,你也许在很久很久以前听过杭剧,也许,你从来没有听过杭剧,甚至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那么你想重新认识这个古老陌生而又亲切的剧种吗?你对这出40年后重出江湖的杭剧大戏《苏小小》有什么期望吗?你能想象美女苏小小说杭州话的样子吗?你心目中的《苏小小》是怎么样的?

  如果你对杭剧有话说,无论是什么,都请来信来电邮告诉我们,我们将请名家与你一起探讨这些有趣的问题。之后,我们还将在所有对杭剧好奇的观众中挑出一些,一起去看演员们排练,去看杭剧大戏《苏小小》首演。

  来信请寄杭州体育场路218号都市快报文娱部,信封上注明“杭剧”字样,电邮请寄[email protected](记者张盛 都市快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