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强教授:淋巴瘤PD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杨强主任讲肿瘤 黄慧强教授:淋巴瘤PD

黄慧强教授:淋巴瘤PD

2023-09-18 12: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医麦客,(https://xueqiu.com/5603603160/165642301)

网页链接

近日,2020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巡讲重庆站-第二届重庆市淋巴肿瘤高峰论坛-淋巴肿瘤规范诊疗与协同创新中心第一次学术会议在重庆召开。本次会议特邀国内众多淋巴瘤大咖专家针对淋巴瘤诊治的热点话题进行了精彩报告。

会上,来自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淋巴瘤治疗研究中心黄慧强教授带来《淋巴瘤PD-1单抗PLUS时代 联合免疫治疗策略的思考与展望》的精彩主题报告。他主要介绍了PD-1在治疗淋巴瘤方面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并结合现有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探讨PD-1如何科学高效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恶性淋巴瘤,使疗效能够最大化的策略。

黄慧强教授表示,如今以 PD-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血液肿瘤治疗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提高R/R-HL的疗效,目前PD-1单抗联合其他药物成为研究的热点方向。当前,PD-1在联合化疗、放疗、来那度胺、BTK抑制剂、CD30单抗、自体移植(ASCT)以及CAR-T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同时,临床中对于PD-1单抗联合治疗的使用应该保持谨慎,注意患者年龄、体能状态及不同免疫背景,警惕是否会产生强烈的不良反应,未来需更多规范的临床研究加以证明,PD-1单抗联合其他药物在不同肿瘤及不同阶段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在2020 ASH,由黄慧强教授领衔主导的中国创新,全球首个PD-1单抗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治疗复发/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口头报告亮相ASH。

这个研究是全球首个样本量最大的、PD-1单抗联合HDACi抑制剂治疗ENKTL的研究。截止2020年5月,最终纳入5家中心的37例患者,其中36例可评价疗效。中位随访7.3个月,治疗总体有效率达58.3%,尤其令人振奋的是CR率达到44.4%,而且其有效维持时间长,中位有效维持时间达9.2+个月。随着随访时间延长,有效维持时间进一步延长,部分患者的有效维持时间已超过1.5年。

该研究发现,这个方案在提高疗效的同时未增加不良反应,仅1例患者因为剥脱性皮炎终止了治疗。在其余可评估的36例患者中,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6%,这些不良反应主要来自于信迪利单抗或西达本胺各自单药的不良反应。此类不良反应轻微,经过减量药物或者停药后即可恢复,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因此,信迪利单抗联合西达本胺提高了ENKTL治疗疗效,且不增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是一个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案。

专家简介

黄慧强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大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推荐阅读

黄慧强教授:PD-L1治疗复发难治结外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临床试验疗效突出,未来前景可观

张会来教授:霍奇金淋巴瘤的未来治疗趋势是传统治疗与靶向治疗的结合

张明智教授:十年探索 不断创新——NKT细胞淋巴瘤治疗经验分享

梁爱斌教授:CAR-T细胞治疗血液肿瘤日趋成熟,临床研究及应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有待加强

高力教授:ASCT治疗T细胞淋巴瘤(新桥)经验分享

朱军教授:淋巴瘤治疗进入新时代,需探索规范化诊断与分层治疗新模式

宋玉琴教授:CAR-T细胞治疗毒副作用处理(北肿)经验分享

刘洋教授:国内首部淋巴瘤CAR-T相关AEs指导原则解读

钱文斌教授:携带IL-7/CCL19的第四代CAR-T治疗B细胞淋巴瘤疗效优异

邱录贵教授:中国MM CAR-T研究占国际同类研究半壁江山,未来应加强前瞻性、大系列、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李玉华教授:CAR-T桥接DC疫苗输注疗效显著,或是CAR-T联合治疗策略新方向

侯健教授:当前老年MM患者诊疗挑战众多,需完善有中国特色的评估体系

刘澎教授:大多数中国MM患者诊断时已是晚期,早期干预及时治疗意义重大

傅卫军教授:多发性骨髓瘤新型治疗药物研究推进,有望带来治疗策略的改变

郝思国教授:脐血移植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临床对照研究

陈方平教授:基因治疗遗传性血液病疗效令人振奋,未来进入临床应用可期可待

马军教授:免疫靶向治疗方兴未艾,联合治疗是未来发展方向

王建祥教授:CAR-NK细胞疗法—治疗血液肿瘤的又一利器

周剑峰教授:进一步优化CAR-T疗法向终极治疗方向发展,更好地融合于现有治疗体系

朱军教授:国内CAR-T研究数量多但原始创新不够,未来应深化研究做出中国特色

梁爱斌教授:管控CAR-T治疗相关毒副作用是未来需努力的方向

胡永仙教授:CAR-T桥接allo-HSCT临床获益明显,未来通用型CAR-T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曦教授:CAR-T和移植结合应用前景可期,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若干问题

周剑峰教授:双靶点CAR-T临床表现良好,多靶点是CAR-T研发必然趋势

李振宇教授:CAR-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初有成效,未来还需加强研究

张明智教授:CD7 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T-ALL/LBL,早期临床研究疗效优异、意义重大

周剑峰教授:血液肿瘤分子诊断逐步升级,全程精准管理未来可期

侯健教授:坚持与多发性骨髓瘤斗智斗勇,不断寻找治愈的希望

蒋慧教授:在临床中深化科研思路,探索儿童血液疾病的更优治疗方案

郝思国教授:脐血移植治疗血液肿瘤疗效显著,未来前景广阔

赵明峰教授:CAR-T疗法—细胞临床应用的“升级武器

常春康教授:MDS治疗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再往前一步就能看到曙光

邵宗鸿教授:探索血液疾病的源头,向医学科研上游进军

杨建民教授:CAR-T研究如火如荼,临床需要理性思考,基础研究更需创新

宋献民教授:“精准管理”,勇探白血病的高龄“禁区”

齐军元教授:期待CAR-T细胞治疗纳入肿瘤一线治疗方案

陆佩华教授:一切以患者为导向,瞄准医学前沿阵地

付海英教授:不断认识复发难治淋巴瘤,探究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杨林花教授:白血病不再是绝症,规范治疗是关键

林海锋教授:如何给晚期肿瘤患者更好的治疗?

赖洵教授:攻克难治复发性血液肿瘤,CAR-T细胞疗法未来可期

吴秉毅教授:多药联合治疗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未来发展方向

李本尚教授:细胞治疗或是血液肿瘤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火墙

朱军教授:2020年COSO淋巴瘤诊疗指南亮点解析,新药物新方案带来新突破

仁医界

用科学进步之术给患者希望之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