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双胞胎女儿在家上学引争议,先别一棒子打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杨威的儿子为什么不练体操吗 杨威双胞胎女儿在家上学引争议,先别一棒子打死

杨威双胞胎女儿在家上学引争议,先别一棒子打死

2024-06-26 15: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现在两个双胞胎女儿在家学习,人们势必好奇在家的学习效果如何,这都是天然的流量。杨威夫妻俩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孩子以后用什么辅导教材等等,都可以自己做主,完全可以此为卖点吸引更多的商务。这么一看,奥运冠军的女儿在家学习所能得到的,完全不是普通人能想象的。

事实上,这些年“在家学习”的话题,时不时会进入大众舆论视野。之前最有名的,莫过于郑渊洁亲自撰写教材、在家教育儿子的故事。尽管有这样的例子珠玉在前,整个社会对“在家学习”普遍持比较慎重的态度。

慎重背后,首先是来自法律方面的阻力。《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在一些案例中,一些家长将孩子送到私塾读书,被法院判定违法。

此外对在家上学的忧虑还有:脱离集体生活,影响孩子的社会交际能力;孩子的教育由家长完全掌控,学习效果未必超出主流教育体系;如何取得学籍,顺利中考高考……

此前曾有数据显示,2013年实践“在家上学”者的规模约为2000人,自2013年初至2017年初,中国实践“在家上学”的人群规模年均增长约30%。直到2017年,在教育部门一纸规定明确叫停“在家上学”后,这个数据没有再更新。

如今七八年过去,随着自媒体的兴盛,灵活就业人群的扩大,人们观念的进步,以及知识获取越来越便利,这个数字恐怕只多不少。

有鉴于此,是否要继续将“在家上学”模式一棒子打死,值得讨论。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美国的模式。有数据显示,美国有超过200万的孩子“在家上学”。每个州对这种模式都有不同的政策要求,从要求家长学历背景,到对孩子接受检测是否适合“在家上学”,再到教材体系、网课资源,以及教学效果的监管,事无巨细,都有详细的指南。

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教育极度内卷的背景下,像杨威这样,让孩子在家接受教育,父母因材施教,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这些孩子没有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一般很难获得学校的学籍,没有学籍,就很难参加国内的中考和高考,只能去国外申请大学。

如果政策层面能为这些有条件的家庭,多提供一些资源和指导,在制度上为他们随时切换正规教育路径提供一些便利,比如在学籍政策上更灵活一些——相比一刀切,这样更人性化,也更容易让一些天才儿童脱颖而出。

退一步说,其实“在家上学”门槛极高,家长至少得“有闲”——光这一点就能劝退90%的人。即便政策上多提供一些选择,对于目前的教育体制来说,也不会有什么影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