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沪返沪不满5天”标记怎样才能去掉?上海最新回应!长期戴口罩会导致肺结节?为何近两年患者变多?专家解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来沪返沪是什么意思啊 “来沪返沪不满5天”标记怎样才能去掉?上海最新回应!长期戴口罩会导致肺结节?为何近两年患者变多?专家解答

“来沪返沪不满5天”标记怎样才能去掉?上海最新回应!长期戴口罩会导致肺结节?为何近两年患者变多?专家解答

2024-02-11 20: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9日晚间

上海通报了社会面新增7+5

(详情)

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

为啥越来越多了?

上海发布:近期国内本土疫情反弹明显,部分省市阳性感染者人数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受外省市疫情溢入影响,我市近期每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明显上升,其中绝大部分感染源头来自于外省市。请广大市民继续做好个人防护,非必要不离沪,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要求,满足条件的尽快完成疫苗接种。

外地返沪5天时间段怎么认定?是否第五天核酸阴性,标识就会去掉?

上海发布:对所有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在落实现有“落地检”“三天三检”等要求的基础上,第5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随申码”“场所码”展示页面取消标记提示。

“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同时提醒

考虑到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为方便市民进行核酸检测,各区每周至少安排2次社区便民核酸检测服务。同时,全市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免费检测服务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上述措施将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动态调整。

请广大市民进入公共场所时,主动扫“场所码”,并向场所现场工作人员展示扫码结果,或者通过“数字哨兵”亮码(或者扫身份证)进行健康信息核验。请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自觉遵守扫码秩序。未能正常扫码时,主动向现场工作人员寻求帮助。扫码情况存在异常的,应当主动配合场所和相关部门应急处置。

继续加强自我防护,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要继续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牢记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同时做到定期测核酸、主动扫场所码。

另外,近日

“戴口罩会导致肺结节”的传闻

让不少人对戴口罩产生了疑虑与担忧

那么

这些观点是否正确?

一起来听听专家的回应

长期佩戴口罩和肺结节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

“佩戴口罩是否会导致肺结节,这一问题在医疗实践中已有对照实验数据。数据表明,长期佩戴口罩和肺结节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钱坤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说。

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前,很多特殊岗位,例如医院的感染科、手术室麻醉科的医生与护士都需要在工作期间佩戴口罩。“从入职开始直至退休的二三十年中,医务人员都会在工作中保持戴口罩的状态。”钱坤说。

据钱坤介绍,医院体检中心的数据显示,作为长期持续佩戴口罩的典型人群,医务人员的肺结节检出率并未高于医院其他非必要佩戴口罩的群体。

从口罩的材质来看,按照常用的医用外科口罩执行标准YY0469—2011,口罩面体分为内、中、外三层。其中内、外层为聚丙烯(PP)无纺布,中间层为聚丙烯(PP)熔喷布。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钱晓明此前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曾表示,制作口罩用的熔喷布,是由聚丙烯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的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这种高分子材料经过加工成为熔喷布后,在正常的使用时限内,不会产生小分子物质。

钱晓明指出,聚丙烯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也可能会变成粉末颗粒。不过,这种粉末颗粒都是以大颗粒形态存在的,很难被人吸入进肺里。

对于口罩内层,钱坤表示,口罩内层的原料PP纺粘纤维即使碎裂,结成100微米量级的毛屑进入呼吸道,也会遇到多重人体屏障的阻挡和呼吸道自我清除机制而排出,不会产生肺结节。

“第一重屏障是鼻腔中的鼻毛,第二重屏障是呼吸道黏液纤毛,第三重屏障是吞噬细胞。数据显示,只有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即通常所说的PM10),才有可能引起尘肺等疾病。100微米量级的毛屑,作为生活中的大颗粒,基本会被我们黏液纤毛系统清除或者被吞噬细胞吞噬,不会形成肺结节。”钱坤说。

虽然“戴口罩会导致肺结节”这一观点并不正确,但这也提醒我们要注意规范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应当使用符合国标的产品,定期更换口罩。

“从医院感染防护的角度来看,要求每4—6小时更换一次口罩。”钱坤说,“当您发现身边的朋友从兜里拿出了一个很软很皱,并且表面毛茸茸的口罩时,应该及时提醒他更换口罩。”

为什么近两年肺结节患者变多了?

“近两年来新增的肺结节患者,多数是因为升级了体检套餐,由原有的胸片检查改为了更清晰的低剂量螺旋CT,或者因其他客观原因进行了胸部CT检查,才偶然发现自己有肺部结节。可以说,肺结节患者的突然增加与戴口罩是同一时期内的不相关事件。”钱坤说。

钱坤告诉记者,常见的肺结节成分包括四种,分别是炎症性结节、增生性结节、肺部良性结节和肺部恶性肿瘤。临床数据显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肺结节都是良性。而肺部恶性肿瘤则多由肺部慢性疾病诱发,或由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的转移导致。

这些与口罩有关的误解也要澄清

使用环氧乙烷消毒的口罩有毒?

这是已经被多次澄清的谣言。

周易明表示,环氧乙烷是常见消毒剂,确实有毒,但脱离剂量谈毒性并不科学。按照标准流程生产的口罩,其环氧乙烷残留量不会危害身体健康。对公众而言,更重要的是选择合格的口罩。

戴着口罩能吹灭打火机,口罩就不合格?

对于挑选合格口罩的方式,网上也流传着部分民间“秘方”,包括“戴着口罩能吹灭打火机,说明口罩质量不行;不能吹灭,就说明口罩质量可靠”。上海疾控中心明确表示,这种评价方法并不全面,也不可靠。

上海疾控中心表示,戴着口罩吹打火机,只能定性反映口罩的呼气阻力,并不能反映口罩的关键技术指标——过滤效率。

对公众而言,选购口罩要注意两点:

一是查询口罩的注册号。

在我国,医用类型的口罩作为医疗器械进行管理,须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通常,公众可在口罩外包装上看到注册证编号,然后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https://www.nmpa.gov.cn/进行查询。如果能查到,说明产品经过注册备案,产品比较可信。

需要说明的是,颗粒物防护口罩(包括常见的KN95口罩或N95口罩)不作为医疗器械进行监管,所以不能通过上述网站查询。但市场监督管理局会进行抽检,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公示。

二是查看口罩的执行标准号。

每款口罩都有其对应的产品标准。如,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对应的标准是“YY/T 0969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对应的标准是“YY 0469 《医用外科口罩》”,KN95口罩或N95口罩对应标准“GB 2626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或“美国NIOSH认定”或“欧洲EN149”;医用防护口罩对应标准“GB 19083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或“美国NIOSH认定”。

图表来源:微信公众号“上海疾控”

根据标准要求,需在最小包装上标明执行标准号。如果找不到执行标准号,建议不要选购。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上海发布、科技日报

相关作者:任翀 苏菁菁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飞飞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