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冬至入九,民谚“干冬湿年”是啥意思?这样的预兆好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来年是啥年 明日冬至入九,民谚“干冬湿年”是啥意思?这样的预兆好吗?

明日冬至入九,民谚“干冬湿年”是啥意思?这样的预兆好吗?

2024-05-08 07: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明天公历12月22日,农历冬月初十,迎来了冬至。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此后太阳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

虽说民间有:“冬至一阳生”,也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但是民间有谚:“不到冬至不冷,不到夏至不热”。这是因为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复原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所以民间有“三九四九,冻死猪狗”的说法,夸张比喻三九四九非常严寒。所以到了冬至如大年的时候,民间留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风俗习惯,不仅庆祝了冬至节,也提醒人们数九寒天来了,要注意防寒保暖。

明日冬至入九,民谚:“干冬湿年”是啥意思?农谚有啥预兆?咱们一起来看看流传在民间农谚俗语是怎么说的吧!具体来看:

民间有谚:“干冬湿年,坐了种田。”这里的“冬”并非所指冬天,而说的是冬至节;“湿年”说的是过年的降水量比较大,雨雪多,天气寒。“坐了”这里所指省事,有利。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冬至天气晴好天气干燥,预兆过年过春节的多雨雪,春不旱有利春耕,对种田有利,才有这样的说法。

民间有谚:“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这句谚语说的更加直白,意思是说冬至节气到来后,天气晴朗,预示着风调雨顺,来年五谷丰登,才会有这样的说法。

这在民间有谚语对应,比如说:“冬至晴,一冬凌。”这里的“凌”指的是冰凌,是严冰冷的意思,表达了冬季雨水丰沛,天气比较严寒。意思是说,冬至到来这天是晴朗的好天气,预示着接下来这个冬季可能会较为严寒。

民间有谚:“冬冷春暖”,意思是说冬季天气比较冷,那么,到了开春的时候,天气也就比较暖和了。冬季雨雪多,天气严寒,不仅有利于土壤蓄水保墒,还能冻死部分田间地头的病虫害,这都有利于农业生产。

那么,根据最新的气象预报显示来看,明天冬至节气到,虽然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仍旧严寒,但是,降水范畴比较小,大部分地区多是晴好天气,少有出现:“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的糟糕情况。虽说民谚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但是根据流传在民间的农谚来看,冬至晴天是来年农业丰收的好兆头。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欢迎留言探讨!

#头条首发挑战赛#

#挑战头条30天在头条写日记#

#来点干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