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大学教授魏永忠:做好警力下沉,应落实一揽子保障措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 公安大学教授魏永忠:做好警力下沉,应落实一揽子保障措施

公安大学教授魏永忠:做好警力下沉,应落实一揽子保障措施

2024-07-10 03: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公安部日前发布《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坚持把派出所工作置于战略性、基础性地位来抓,持续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明确指出要“一村(格)一警”在2025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地方公安机关共设置公安派出所4万余个,配备民警57万余人。“平安中国”的蓝图是由一个个派出所连成线、绘成面的,有限的警力应怎样下沉?派出所能力应如何提升?记者专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永忠教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永忠教授。受访者供图

我国基层公安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进入加速期

新京报:公安部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和目前在推进的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有怎样的关系?

魏永忠:《三年行动计划》是2020至2022年连续三年专门印发相关文件大力推进公安派出所工作标准化建设以来的再一次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强力组织实施,凸显公安部党委狠抓基层基础的坚强决心,打牢公安工作的坚实基础是实现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通过三年不懈努力,进一步增强派出所实力、激发活力、提升战斗力,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重要行动逻辑就是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的要义在于厘清职能责任、优化警力配置、减少运行层级、组织机构扁平化、有力提升警务效能。

新京报:我国启动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魏永忠: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是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现代意义上的大部制作为一种组织形态肇始于西方的公共管理运动浪潮。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政府开始在内阁“超级部门”中将内容相近或者相联系的公共事务放在一个更大范围的部门进行管理。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首次提出了“大部制”的概念,提出“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2015年2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提出,逐步理顺中央和地方公安事权关系,加大对中央事权的统管力度,下放对地方事权的管理权限,合理划分、严格落实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的责任,建立权责统一的公安机关管理体制。

20世纪初以来,公安机关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现行公安事权划分格局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不变的情况下,公安事权配置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治安环境及履职的新挑战新要求,加强公安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势在必行。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行扁平化管理,把机关做精、把警种做优、把基层做强、把基础做实,加快构建职能科学、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公安机关机构职能体系。要深化同机构改革配套的相关政策制度改革,优化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力量资源配置,加强机构人员职能整合、业务工作融合、机制流程衔接。

2022年8月,公安部召开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推进会强调,要进一步明晰职能定位,加快构建符合实战化要求的公安机关职能体系。要按照“党委领导、部级抓总、省级主责、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思路,明确不同层级的职能定位,构建职能科学、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职能体系。要制定不同层级的权责清单,对各层级“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作出进一步规范,做到职责法定、以责定权、权责一致。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在市县两级公安机关积极稳妥推进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优化职能配置、规范机构设置、完善制度机制、整合力量资源,使有限的警力发挥最大的效能。

2023年3月,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将积极稳妥推进市县公安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等改革,完善“情指行”一体化运行等机制,构建起职能科学、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组织体系。至此,我国基层公安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进入加速期。

改革多着眼于做精机关、强化执法办案等方面

新京报: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魏永忠:所谓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就是把公安机关中职能相近、业务相似、事权交叉的部门和警种进行合理的机构裁撤和警种合并,实现组织机构和部门的重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公安机关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归属和事权划分,防止部门之间、警种之间因权力和责任划分不明确出现扯皮、推诿、缺位、不作为等现象,通过部门警种之间的合理整合,可以厘清派出所和专业警种的职责边界,可以减少中间机构在各部门警种之间反复协调消耗的成本,提升行政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公安机关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

我国公安机关内设组织机构包含综合管理部门和执法勤务机构,后者被人们习惯称为“警种”。公安机关大部门制改革从执法勤务部门改革的视角一般称为“大警种”制改革。

“警种”的说法实际上借用军队的“军种”“兵种”称谓由此衍生。军种是从军队内作战领域、使命和武器装备划分的基本类型,如陆军、海军、空军;兵种是军种内按主要武器装备和作战任务划分的不同类别,如陆军的步兵、炮兵、装甲兵等。以此类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机关的警察及人民武装部队警察可看作“军种”意义上的分类;公安机关内部警种按照“兵种”的意义界定,即按照任务和实现方式划分有治安警察、户籍警察(社区警察)、刑事犯罪侦查警察、交通警察、巡逻警察(防爆警、特警)、外事警察、经济犯罪侦查警察、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专业警察、禁毒警察、监所警察、食品药品犯罪侦查警察、铁道警察、森林警察等。

新京报:目前各地在推进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有哪些好的做法?

魏永忠:多地市县公安机关加快推进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从实际情况看,主要集中在依托指挥情报中心牵头负责完善“情指行”一体化的警务运行机制改革;以做精机关、做优警种、做强基层、做实基础为破题的县级公安局组织机构改革;以强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质量和效率为抓手,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规范办案运行机制的改革;以加强技术、手段和资源的合成,提质增效推进公安科技创新应用的最小作战单元改革;以警情为导向、实战需求为目标、实用管用为效度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精准防控”“重点防控”科学优化部署警力格局的改革等。

实现“一村(格)一警”,需落实一揽子保障措施

新京报:《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全面落实派出所和社区民警警力配置“两个40%以上”要求,即派出所警力达到区(县)公安机关总警力的40%以上,社区民警达到派出所总警力的40%以上。如何理解?

魏永忠:实现“两个40%以上”的目标,实现“一村(格)一警”全覆盖,关键是抓实抓细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警力向派出所下沉、派出所警力向社区前置的具体实施方案要科学、合理、可行;二是民警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实施措施精准、推进步骤高效;三是完善落实经费、装备、基础设施、爱警暖警一揽子保障措施和机制,确保公安派出所明显增加实力,真正激发活力,有效提升战斗力。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底前实现“一村(格)一警”全覆盖,就是要建立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的全覆盖基层社会治理网。这要激发基层城乡社区警务力量的活跃度、参与度,要不断动员、发展社会力量,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参与治理的纵深度和边界影响力,扎实扎密社区、家园、村庄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网。

新京报:为什么要推动警力下沉、增强派出所力量?

魏永忠:公安机关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管理社会治安、行使国家行政权和刑事司法权,法律赋予的行政性和司法性决定公安机关担负着十分繁重的职责任务,公安派出所又是履行和完成这些事权的最前线和第一出警人,因此加大派出所警力配置,提高派出所警察人力资源数量,是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的有效举措,也是现实警务工作的客观需求。

警力下沉和前置不是短期行为和应景策略,是公安机关适应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做出的历史性改革。伴随着警力下沉的是派出所组织结构的重构,每一名民警都不是局外人,新的组织机构改革必然会根据警力资源的专业特长和业务能力做出优化配置,因此融入新的组织、新的警队是客观使然和明智选择。

警务智慧化是趋势,应满足实际需求和人文关怀

新京报:在全国警力下沉过程中,目前有哪些提升空间?

魏永忠:目前我国有近5万个公安派出所,总体上基层警力不足,基层警务现代化水平发展也不平衡,警务智慧化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公安派出所民警基本业务能力还需要不断提升。

当前,许多地方也探索出务实可行的基层基础工作经验。我认为,各地应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经验分享,鼓励倡导契合实际的个性化改革,深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所需的警务模式探索,加快推进科技兴警和数据赋能进程,重构科学简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尤其是完善警察执法安全权益保障和职业保障的法律政策支撑等,应成为行业关注和强化的重点。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警务改革的影响?

魏永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必将助力警务效能的提升,如对复杂社会治安问题实现智能化分析、对执法办案复杂因素分析、棘手困难警情处置、部分警务场景的人力替代等提供现代化支撑和手段。

但同时,契合实战的精心设计、科学应用十分重要,冷静、理性面对新型技术发展趋势,立足警务实战需求,本着实用、高效、精准原则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具体应用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在警务管理的应用可以实现程序化警务工作和公安行政服务等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可以实现全天候值守,既解放了警力不足的困扰,又实现警务智能化高效率。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警务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不过,事关人的管理事项,如何体现管理温度,恐怕需要谨慎对待,不可一味追求技术替代而忽视人本原理和人文关怀。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