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一年卖出76亿美元,从玉米大王到全球农业巨头,它只做了这3件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杜邦先锋种子公司最新研究成果 一粒种子一年卖出76亿美元,从玉米大王到全球农业巨头,它只做了这3件事!

一粒种子一年卖出76亿美元,从玉米大王到全球农业巨头,它只做了这3件事!

2024-02-24 04: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诚实营销获取用户信任

有了好产品,也要多宣传才能让更多人知道。

那个年代,还没有互联网,信息的流通并不像现在这样快捷。

更何况,先锋做的是种子生意,用户多是农民。相较于城市里的年轻人,他们接收外界信息的渠道要少得多。

如何让更多的农民知道自己的产品呢?

在这个问题上,先锋采取了2种做法。

一方面,通过电视进行推广。

与普通商家不同,先锋的广告十分诚实,完全按照种子的实际表现来宣传。

这既得益于先锋本身优质的产品,也是一种精明的营销策略。

因为种地是农民十分精通的事,他们也许不懂其中的科学原理,但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却计算精确。

一旦在宣传中夸大效果,只要一次农民就能发现,以后的生意恐怕就没法做了。

另一方面,先锋通过与部分农民合作,让农民成为自己产品的推销员。

其实就和现在的微商类似,通过熟人之间的宣传,在目标客户群扩大品牌知名度。

只不过,当时的农民推销员都是实事求是地宣传,可不像微商那样招摇撞骗。

毕竟,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要是被骗了,可不只是口头上骂一骂完事,说不定提着锄头就去找你算账了。

优质的产品加上靠谱的宣传,先锋良种逐渐在玉米种子这一细分市场站稳脚跟,成为了美国的玉米大王。

成为农业巨头

成为玉米大王的先锋良种,已经算得上成功了,但距离农业巨头还差点火候。

在随后的发展中,先锋良种靠着正确的发展战略,逐渐成长为一方霸主。

1

注重研发,加速扩张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出台了种子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

此时在玉米杂交种子上大获成功的先锋抓住机会,继续坚持技术路线,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产权保护使得种子行业的技术壁垒迅速扩大,先锋的研发投入渐渐成为自己的武器,在开拓市场的同时也能打击对手。

80年代,先锋就曾举起法律的武器,打击模仿自己的同行。

由于市场的技术壁垒提高,很多小公司都无法生存,纷纷被大公司兼并。先锋良种也把握时机,通过兼并扩大市场份额,加速自身的发展。

2

顺应时势,调整策略

90年代以来,种子行业的企业兼并数量剧增,大部分新成立的科技公司都被行业龙头收购。

拥有着技术优势的先锋虽然还可以独立存活,但和实力雄厚的大公司集团相比,依然难以抗衡。

此时的先锋看到了自身的劣势以及行业趋势,改变了过去的发展策略。

以往,先锋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对于大股东杜邦设立了诸多限制,就是为了避免自己被收购。

但是随着行业发展走向垄断化,体量太小的先锋已经无法独立应对对手带来的压力。

于是它顺势改变策略,接受杜邦的收购,依靠杜邦的雄厚实力获得生存,公司也自此改名为杜邦先锋。

3

开拓市场

合并后的杜邦先锋在美国的玉米种子市场份额已经超过35%,竞争十分激烈。

面对已经饱和的本土市场,杜邦先锋将目光放在了非洲、拉丁美洲等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地区。

这些地区由于科技水平有限,还采用着十分原始的方式耕种,对于杜邦先锋来说无疑是一块宝地。

在这些地区,杜邦先锋没有费力地自己去开拓市场,而是采取了本土化发展战略。

通过和当地企业进行合作,借用当地企业的销售渠道,迅速抢占了市场。

总结

通过采合理的发展战略,杜邦先锋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商,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种子公司。

它一年营收高达76亿美元,业务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巨头。

靠着一粒毫不起眼的玉米种子,杜邦先锋将自己打造成了玉米大王。

其后,依靠着技术为主的正确发展方向和对于市场的准确把握,杜邦先锋逐渐成长为一个农业巨无霸。

它的成功告诉人们:小生意未必不能赚大钱。

只要愿意花心思,再小的生意做到极致,都能成为大事业!

北京

声明:本文系翰德林学堂(handelinXT)编辑整理。

图片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本公众号删除,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